耳乌贼目
蛸亚纲新蛸下纲十腕总目下的一个目
耳乌贼目(Sepiolida)是蛸亚纲新蛸下纲十腕总目下的一个目,该目物种外套膜较其他十腕总目物种圆,且该物种无内壳。
简介
耳乌贼目(学名:Sepiolida)是头足纲蛸亚纲新蛸下纲的一个分类,跟乌贼目的关系密切。与乌贼目的物种比较,耳乌贼目物种的外套膜比较圆,而且没有内壳;体形也较其他十腕总目的物种小(雄性的外套膜长度介于 1 cm 至 8 cm之间),所以又名饺子乌贼。与其他十腕总目的物种一样,有八只短腕和两条长触腕。
生活地区
耳乌贼目生活于太平洋的浅海岸,一些物种也会于印度洋及南非西部的开普半岛出现。
运动方式
它们除了可使用其肉鳍游泳,还可以通过喷射水流来对自身进行加速。
生物发光
部分耳乌贼有发光能力,夏威夷耳乌贼与可发出生物光的细菌——费氏弧菌——共生。这些细菌居住在它的外套膜上的一个特殊发光器官内。耳乌贼为这些细菌提供糖和氨基酸,细菌发出的光会与从下方照到乌贼外套膜的光相配合,从而把耳乌贼的剪影隐藏。
寿命与繁殖
与新蛸下纲的大多数物种相同,耳乌贼目物种寿命为一年。
耳乌贼目在其一生中有多次繁殖机会。在其短短一年的寿命中,雌性个体会多次产卵,每次产卵数因物种不同而在1~400颗间浮动。 耳乌贼每次交配的时间都长达三小时以确保卵子能够成功受精、增加成功繁殖后代的几率。交配之后,耳乌贼都会有半小時动弹不得,所以交配完毕后通常会躲在沙子底下,以确保自己的安全,然后才会产卵。产出的卵子会被它们用沙土覆盖。
耳乌贼目的卵孵化后,就立即跟周围海水的弧菌建立共生关系,让细菌在其未成熟的发光器官内定植。当细菌在耳乌贼的发光器官内定植后,会促使耳乌贼性成熟。
分类
耳乌贼目 (Sepiolida)
微鳍乌贼科(Idiosepiidae)
耳乌贼科(Sepiolidae)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11 02:18
目录
概述
简介
生活地区
运动方式
生物发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