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拼音:ěr)是汉语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
甲骨文及商代
金文。耳的古字形像人的外耳,本义指听觉器官耳朵,引申指像耳的东西。耳在头两侧,故引申为位置在旁边的,如:耳房、耳门。耳在古代文献当中又用作动词,作闻、听解。“耳”的古音与“尔”相近,故又假借为文言语气词,表限止,相当于“而已”“罢了”,又可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相当于“了”“啊”“也”。
文字溯源
象形字,甲骨文(图1)的“耳”字就是展示的人耳的形状,还有清晰的“耳郭”,后来随着文字出现的越来越多,人们便把耳朵的轮廓更加清晰化,在“耳”字上多加了几个笔画。西周金文(图2)中的“耳”字,就像半个圆包着一个横躺着的“大”字,“耳郭”内部的情况比较清晰地展示出来了。而小篆(图3、4)形体的笔画变得简练以便于书写,耳朵的轮廓逐渐没有了,但还是能看出耳朵的样子。到隶书(图5、6)、楷书时字形趋于线条化,之后这样的形象性就完全丧失了。
耳,顾名思义,就是指人的耳朵。人体部位是人类最为熟悉的,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最早的认识,表现在字词上面就是这些字词在意义和读音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从古到今“耳”的意义基本没有改变过,用作本义讲的“耳朵”在文献中最为常见。古汉语中有名词用作动词的情况,因此能看到诸如这样的用法——“君其耳而未之目耶?”(《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这里的“耳”作“听见、听说”讲。生活中有和“耳”相似的物件,也被命名作耳,例如“木耳”。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卷十二】【耳部】而止切(ěr)
主听也。象形。凡耳之属皆从耳。
说文解字注
“主听者也”注:者字今补。凡语云而已者,急言之曰耳,在古音一部。凡云如此者,急言之曰尔,在古音十五部。如世说云聊复尔耳,谓且如此而已是也。二字音义,绝不容相混。而唐人至今譌乱至不可言,於古经传亦任意填写,致多难读。即如《论语》一经,言云尔者,谓如此也。言谨尔、率尔、铿尔者、尔犹然也。言无隐乎尔,一日长乎尔,尔犹汝也。言汝得人焉尔乎,言得人於此否也。公羊传三年问焉尔,皆训於此也。全经惟有前言戏之耳,乃而已之训。今俗刻作汝得人焉耳乎,乃极为可笑。曹操曰:俗语云生女耳,耳是不足之词。此古说之存者也。音转读为仍,如耳孙亦曰仍孙是也。
“象形”注:而止切。一部。
康熙字典
【未集中】【耳部】 耳;部外笔画:0
《唐韵》而止切。《集韵》《韵会》《正韵》忍止切,竝音洱。《说文》:主听也。《易·说卦》:坎为耳。《管子·水地篇》:肾发为耳。《淮南子·精神训》:肝主耳。《白虎通》:耳者,肾之候也。
又俗以涂巷语为信曰耳食。《史记·六国表》:此与以耳食何异。注:耳食,不能知味也。
又凡物象耳形者,皆曰耳。《史记·封禅书》:有雉登鼎耳。《后汉·五行志》:延熹中,京都帻颜短耳长。
又《韵会》:助语辞。《论语》:女得人焉耳乎。《礼·祭统》:夫铭者,壹称而上下皆得焉耳矣。
又《正韵》:语决辞。《史记·高祖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又《诗·鲁颂》:六辔耳耳。传:耳耳然至盛也。朱注:耳耳,柔从也。
又爵名。《左传·昭七年》:燕人归燕姬,赂以瑶罋、玉椟、斝耳。注:斝耳,玉爵。疏:斝,爵名,以玉为之,旁有耳,若今之杯,故名耳。
又姓。《正字通》:明洪熙中有耳元明。
又人名。老子名李耳。
又地名。《前汉·武帝纪》:罢儋耳、真番郡。注:师古曰:儋耳,本南越地,真番,本朝鲜地,皆武帝所置也。《后汉·明帝纪》:西南哀牢、儋耳、僬侥诸种,前后贡献。注:杨浮《异物志》曰:儋耳,南方夷,生则镂其颊皮,连耳匡分为数枝,状如鸡肠,纍纍下垂至肩。
又山名。《书·禹贡》:熊耳、外方、桐柏。疏:熊耳山,在弘农卢氏县东,伊水所出。《荆州记》:顺阳益阳二县,东北有熊耳山,东西各一峰,如熊耳状,因以为名。《齐语》:逾大行与辟耳之谿。注:辟耳,山名。《史记·封禅书》: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注:卑耳,山名在河南太阳。
又草名。《诗·周南》:采采卷耳。传:卷耳,苓耳。广雅云:枲耳也。疏:生子如妇人耳中璫,或谓之耳璫,幽州人谓之爵耳。《博雅》:𠭿耳,马苋也。
又兽名。《博雅》:李耳,虎也。
又绿耳,周穆王骏马名,俗作騄駬。魏时西卑献千里马,色白,两耳黄,名黄耳。《山海经》:丹熏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鼠,而兔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注:即鼯鼠,飞生鸟也。崔豹《古今注》:狗,一名黄耳。
又虫名。《尔雅·释虫》:螾𧊔入耳。疏:今蚰蜒,喜入耳者。扬子《
方言》:蚰𧎘,自关而东谓之螾𧎘,或谓之入耳。
又曾孙之孙曰耳孙。《前汉·惠帝纪》:内外公孙耳孙。注:应劭曰:耳孙者,玄孙之孙也。去曾高远,但耳闻之。
又《集韵》《韵会》竝如蒸切,音仍。《前汉·惠帝纪》耳孙注:晋灼曰:耳孙,玄孙之曾孙也。师古曰:《尔雅》,仍孙从己而数,是为八叶。与晋说相同。仍耳声相近,盖一号也。
又《诸侯王表》:玄孙之子耳孙。注:耳音仍。
又《集韵》仍拯切,仍上声。关中河东读耳作此音。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笔顺】①一(横)②丨(竖)③丨(竖)④一(横)⑤一(横)⑥一(横)
【写法】❶首笔横居上居中,第二、三笔两竖分列竖中线两旁,左短右长。❷框中下横在横中线。❸末笔长横在横中线下方,两端都超出上部,长横与长竖相交,托住上部。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