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织图起源于南宋时期,刘松年曾作《耕织图》,同时代的作品农耕二十一图并纺织二十四图,有木刻流传。清康熙帝命内廷画家重绘《耕图》与《织图》各23幅。其中耕图内容有:浸种、耕、耙耨、耖、碌碡、布秧、初秧、淤荫、拨秧、插秧、一耘、二耘、三耘、灌溉、收刈、登场、持穗、舂碓、簸、扬砻、入仓、祭神。织图内容有:浴蚕、二眠、三眠、大起、捉绩、分箔、采桑、上簇、炙箔、下簇、择茧、窖茧、练丝、蚕娥、祀谢、纬、织、络丝、经、染色、攀华、剪帛、成衣。乾隆亦曾命冷枚、陈枚各绘《耕织图》。瓷器上出现的耕织图纹,始见于康熙三十五年,康熙五十一年以后广为流行,并成为康熙时期的独特题材,多用青花或五彩表现。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
康熙五彩耕织图纹棒锤瓶,瓶身相对两面分别绪“舂碓”和“分箔”画面,画面的左上方各题写五言诗。“舂碓”诗为:“娟娟月过墙,簌簌风吹叶。田家当此时,村舂响相答。行闻炊玉香,会见流匙滑。更须水轮抟,地碓劳蹴踏。”“分箔”诗为:“三眠三起余,饱叶蚕局促。众多抢分箔,早晚槌满屋。郊原过新雨,桑柘添浓绿。竹间快活吟,惭愧麦饱熟。”在瓷绘画风上,完全仿效原作中西相参的画法,精美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