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畜
汉语词语
耕畜,即耕地用的牲畜,中国传统农业耕作动力主要包括耕牛,水牛。是中国境传统农业耕作动力,耕畜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我国耕畜历史
我国建国前后耕畜变化。以平度地区为例,耕畜,有牛、驴、骡、马。建国前,为农户私养。建国后,于五十年代农业合作化始,逐步改农户私养为集体公养,1978年后又变集体公养为农户私养。其总存养量,1949年为115,444头(匹),1985年为120,805头(匹),增长了0.05倍。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存养23,049头。1949年,存养21,718头。五十年代,1954年最多,存养54,035头。六十年代,1968年最多,存养62,940头。七十年代,1970年最多,存养64,000头。八十年代,1985年存养84,848头,比1949年增长2.9倍。建国前,多为本地牛。建国后,于1963年,县兽医站从荷泽地区引进鲁西种公母牛49头,分到各公社搞纯种繁殖或杂交改良。同年,县家畜良种场引进秦川公牛2头。1968年,县兽医站从河南引进南阳种公牛1头。1978年至1982年,县兽医站从北京、哈尔滨、河南、德州、烟台引进海福特、西门塔尔、安格斯、利木赞、夏洛莱、短角牛等冷冻精液颗粒36,000粒,杂交本地牛15,056头,产犊成活8,883头。后因管理粗放,牛犊生长发育慢,使用性能差,而停繁。1980年,县兽医站制作鲁西黄牛冷冻精液颗粒成功,在全县推行冷冻精液与本地牛杂交。1985年,多为鲁本杂交牛,比本地牛体尺、体重均增。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存养979匹。1949年,存养79匹。五十年代,1958年最多,存养1,885匹。六十年代,1969年最多,存养3,401匹。七十年代,1979年最多,存养8,832匹。八十年代,1985年存养12,044匹,比1949年增长11.3倍。建国前,多为本地马。建国后,于1956年至1977年,县供销社引进内蒙古马3,900匹,苏联重型马20匹、新疆伊犁马5,100匹、四川马800匹、云南马300匹;县兽医站于1963年,引进苏联纯血种公马3匹、阿乐登种公马2匹。经过杂交改良,至1985年多为改良马,其体尺、体力比本地马均增。骡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存养33,323头。1949年,存养3,960头。五十年代,1950年最多,存养3,924头。六十年代,1969年最多,存养2,693头。七十年代,1979年最多,存养8,630头。八十年代,1985年存养14,515头,比1949年增长2.7倍。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存养92,622头。1949年,存养89,687头。五十年代,1954年最多,存养111,427头。六十年代,1960年最多,存养37,599头。七十年代,1970年最多,存养24,020头。八十年代,1985年存养9,398头,比1949年降低89.5%。建国前,主要是本地驴。建国后,于1957年、1963年和1968年,县大家畜人工授精站、县兽医站先后从无棣县引进德州驴24头,杂交改良木地驴。1985年,多为改良驴。改良驴,被毛黑色,粉嘴、粉眼、粉肚皮,比本地驴体尺增。
耕畜饲养
耕牛饲养
(一) 精心补充饲料
“双夏”农忙时节, 拉犁、拖运集中, 耕牛十分劳累, 若膘体不足, 很容易累倒。因此, 入夏前应为耕牛准备充足的饼料, 以豆饼为最佳, 每天喂给2.5~3.5千克, 将豆饼浸水发散, 再喂给其他草料, 即可满足耕牛每天的营养需求。使役时, 必须充分保证碳水化合物的供应和补充适量的蛋白质饲料, 如每天每头牛喂棉籽饼、糟谷2.5~3千克, 麦麸或糖饼1~2千克, 青贮玉米秆或氨化稻草10~20千克, 并注意供足饮水。同时, 注意补盐, 每天可酌情在饲料中添加食盐。耕牛使役后不可急着饲喂, 否则会增加牛消化器官的负担, 造成消化功能紊乱, 甚至引发疾病。
(二) 防农药中毒
春夏秋, 农田中使用农药频繁, 污染田间地头的青草, 稍有不慎, 很容易引起耕牛中毒。因此, 用青草饲喂肉牛时, 可疑的青草最好不要饲喂, 尤其避免到刚施过农药的地方采割青草或放牧, 也不能用发霉变质的粮食和放置时间过长的糟、粕、渣类等饲料喂牛。
(三) 防中暑
耕牛汗腺不发达, 怕热, 当牛舍内温度超过25℃时, 就会阻碍体表热量的散发, 而使耕牛新陈代谢发生障碍。因此, 盛夏期间要打开牛舍门窗, 每个牛舍最好安装一个调速吊扇, 这样才能促进牛舍空气流通, 降低牛舍内的温度和湿度。雨季严防耕牛日晒雨淋, 每天中午可用清水 (切忌用刚抽出的地下井水) 喷洒牛体, 以利降温、增加食欲, 如发现耕牛有张口呼吸现象, 可熬绿豆汤待冷却后喂服, 也可用风油精涂抹耕牛的额角, 以提神解暑。
牛在烈日下劳役时, 可在牛的头部和身上洒凉水, 或在两只牛角之间系一块布片, 蒙盖脑部, 避免日光直射。如牛在劳役过程中出现颈伸直向前下方, 喘气不停, 口流白沫, 不断排尿, 行走摇晃, 蹄尖擦地而行, 全身抽筋发抖等现象时, 说明牛已呈中暑症状, 应立即停止使役, 将牛牵于阴凉通风处休息。严禁将牛放入冷水中, 最好是用冷湿毛巾盖于头部, 并不断用冷水浇淋, 同时配合用凉水冲淋牛体, 以促进牛体散热, 直到体温下降为止。为减少脑血管充血和肺血管充血, 可同时在耳、颈、舌底静脉放血以及配合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病牛放在阴凉处休息, 饮用淡盐凉水, 喂水泡青草。
(四) 科学供给饮水夏季气温高, 耕牛消耗体内的水分较多
特别是在“双夏”劳役过程中, 每天要给耕牛足量饮水, 并在饮水里放入少量食盐, 一般每天放50克即可, 任其自由饮用, 以促进耕牛的消化机能和保证水代谢的正常。据试验, 耕牛一次饮用15℃左右的水2千克, 可使瘤胃温度从39℃下降到20℃左右, 并能维持1~2小时, 当役牛休息时, 在饮水中可适当加点食盐。
(五) 防止蚊蝇叮咬
夏季蚊蝇喜欢叮咬耕牛, 可在牛舍门窗钉上纱门纱窗, 隔绝蚊子、苍蝇, 也可用90%敌百虫700倍液喷洒牛舍驱杀蚊蝇, 或用灭害灵稀释液直接喷洒牛体, 或者待牛吃饱后直接将牛牵入预先准备好的稀泥浆塘中休息。
(六) 合理安排劳役
按役畜的体格、体重、膘度、年龄、性别和土地的土质、地形以及农活的种类来规定每类役畜的工作量, 做到定人、定畜、定时、定田和养用结合的使役办法。下田使役时, 开始要慢, 中间要走得匀, 不走急弯, 不可使役过度。怀孕母牛, 产前2个月减轻使役, 产后1个月才能开始使役, 以利产后体质的恢复。每次使役完毕, 应清洗役畜身上的泥浆, 用稻草擦擦四肢, 剔除蹄叉、中蹄上的泥土、杂物, 以促进牛体的血液循环, 保持四肢健康。
耕马养殖
对耕马的饲养也要十分精心,雌性前期不要养的过肥,雄性一定要膘肥体壮,精力旺盛,以备配种。配种最好是选择人工授精,以提高种马的利用率及受胎率。有放牧条件的地方夏秋季每天皆可放牧,但放牧时防止 “ 跑青 ” ,冬季根据气温而定放牧次数及时间。
雌性妊娠后期要补饲胡萝卜及饼粕类饲料,临产前减少饲喂量,临产时一定要注意看护,最好找专业人员接生,确保不发生意外。
分群饲养:种马与耕马分群饲养,雄雌分开饲养,待发情配种时再放在一起,雄雌种马的血缘关系要远,不断改良、后代品质才会优良,严防近亲交配。
要将离奶的幼驹与耕马分开饲养。根据吃的少、而且不恋槽、吃饱就下槽的习性要按时按量饲喂,尤其是夜间一定要喂好,不可应付了事。马是马属动物,民间有个传说,马不吃夜草膘不肥。要用泡过的豆饼、豆粕、玉米面水拌料,夏季一定要看槽喂,掌握好饲喂量,要净槽,以免吃不了剩下的变质。冬季剩余了易解冻。及时饮水,一定要饮清水,冬季要饮温水。
防疫是养殖业中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按防疫要求适时接种疫苗(马传贫疫苗)驱 2 次虫,每天清晨必须清除舍内的粪便并冲洗干净,同时也要冲洗饲槽,粪便存放处要远离圈舍,并且是下风头,保持圈舍内外环境卫生,灭蝇、蚊、虻可用 4% 的福尔林溶液加糖再加苍蝇喜食的米饭等就可以灭蝇、虻,鼠可用鼠药,但绝对不可让马误食,发现死鼠立即烧掉,发现鼠洞立即堵死。定期彻底消毒,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7:39
目录
概述
我国耕畜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