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技术,是改善土壤耕层结构和土壤表面状态的
技术措施的统称。
应用
耕作技术的演变与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水平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耕作技术也不断改进。
原始社会采取“刀耕火种”,中国西周时期(前1027~前771)采用耒耜二人协作的耦耕技术,战国时代由人耕向牛耕过渡,开始提倡深耕技术。北魏《齐民要术》精辟记述了耕作技术原理。隋唐时期中国北方已形成一套抗旱保墒耕作技术,宋元时期南方水田耕作技术体系也已完备。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机械耕作及其配套作业有了长足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建立了多种多样的少耕法与免耕法。耕作技术的作用机理是运用农具翻转、疏松或压紧土壤耕层,加深和调节耕作层深度,改善耕作层的松紧度,破除板结,平整地面,起到改善耕层结构和地面状态,协调土壤中水分、养分、空气、温度等因素间关系的作用。还可翻混肥料、清除杂草、控制病虫害、防止水土流失等。耕作技术分为基本耕作技术和表土耕作技术。前者包括翻耕、深松耕、上翻下松、旋耕等,耕深一般为15~20厘米,较深的达21~25厘米,最深可超过25厘米。耕作深度、间隔时间长短以及季节的选择,因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作物、熟制和轮作类型而异。可连续全耕层耕作,也可深耕和浅耕交替。后者包括灭茬、耙地、耢(耱)地、平地、浅松、耖田、镇压等。
耕作深度一般为3~10厘米,作用土层浅,影响时间短,操作的次数较多。表土耕作技术是基本耕作技术的补充,也是作物播种、出苗和田间管理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