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挫力
心理学术语
耐挫力是指当个体遇到挫折时,能积极自主地摆脱困境并使其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
基本信息
耐挫力强,则可以化解挫折带来的影响,尽力克服困难,积极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完成任务,从而增进知识和才干,培养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的能力,形成积极向上、坚忍不拔的个性特征;耐挫力弱,则会消极悲观,丧失信心,失去前进的动力和目标,对个体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形成不良的个性。
耐挫力-摩擦力模型
说明:
1,这里的“F:挫折(外部力)”相当于物理学的推力;“f:耐挫力”相当于物理学的摩擦力;“N:自我调节力”相当于物理学的重力。这里N是动态的,随着认知变化,药物刺激等相关因素的变化而变化,N的变化直接影响f的变化。“μ称耐挫因素”指人与挫折事件关系的数学代数,μ值有两个确定纬度,一个是人的性格,一个是挫折程度,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挫折都可能是不同的μ值。
2,引用物理学力的作用是相对的:F=f,当F不存在时,f也不存在。f是一种潜在的力。
3,引用物理学摩擦力公式:f。=μN,f。随着μ值和N值的变化而变化。
4,根据物理学知识,当F>f。时,x就会往A移动;当F<f。时,x就会往B移动。AB段表示挫折的情绪变化过程,挫折情绪从A-B逐渐减轻。
耐挫力的种类
耐挫力主要包含如下两种:
1.挫折容忍力。所谓容忍力,就是忍受挫折、不肯退让的一种心理力量。一个人若能容忍挫折,就一定会提高耐搓力的水平。但容忍力是消极的,应当是当忍则忍,不要一味容忍。
2.挫折超越力。所谓超越力,就是摆脱挫折、积极进取的一种心理力量。它是积极的。即是说,当一个人遭受挫折后,不要单纯容忍,还应当面对困难、保持希望、树立信心。以便化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从挫折容忍力到挫折超越力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它体现着一个人健康、成熟的心理状态。
培养耐挫力方式
(一)培养耐挫力的前提
1.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耐挫力是以意志为基础的,一般说来,意志强,耐挫力也强;反之,意志弱,耐挫力也弱。因此,要培养耐挫力。首先就要培养坚强的意志。而坚强意志反映在它的四种品质上。所谓培养意志,就是要不断提高意志的自觉性、坚持性、果断性和自制性的水平。
2.确立适当的抱负水平。抱负水平指个人将要达到什么程度的心理需要或目的追求。抱负水平过高,老是达不到,容易产生挫折感,对培养耐挫力不利;反之,抱负水平过低,很容易达到,无挫折可言,自然就谈不到培养什么耐挫力。很明显,只有适当的抱负水平,才有利于对耐挫力的培养。
3.养成容忍和进取精神。前面说过,耐挫力由容忍力与超越力构成。而前者以容忍精神为基础,后者以进取精神为基础,因此,要培养耐挫力,就必须以养成容忍精神与进取精神为前提条件。应当指出,这两种精神一为消极,一为积极,但相反是可以相成的。
(二)培养耐挫力的方法
1.强化挫折的心理准备。每个人都应当懂得,在人的一生中,挫折前来拜访是不可避免的,必须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事实表明:当挫折降临时,有心理准备,就可能减少挫折对个体身心的影响;反之,没有什么心理准备,就可能使挫折的影响加大。因为强化了心理准备,任何出乎意料的挫折都会成为意料中事,从而减少挫折感。
2.正确地认识各种挫折。根据挫折产生的原因,可以把挫折划分为这么几种,即自然挫折、社会挫折、人际挫折、自我挫折和舆论挫折。这种种挫折各有不同的成因、特点和规律,必须予以充分了解与把握。这样当挫折降临后,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有的放矢地选择最佳应对方案,从而增强耐挫力,降低挫折感。
3.自觉地进行耐挫锻炼。所谓耐挫锻炼,不是人为地去制造什么挫折,而是利用真实的挫折情境进行自觉锻炼。如人际关系紧张时,就应当采取宽容的态度,主动接近对方,以缩小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增加人际间和谐协调的气氛。如此自觉锻炼,久而久之,就一定能积累经验和体验,并在此基础上使耐挫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4.积极地开展心理训练。为了保持与增进心理健康,也应当进行心育和心操。通过心理训练(包括心育和心操),可以提高心理素质;提高了心理素质,必然能增强耐挫力,因为耐挫力是以心理素质为基础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06 16:41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