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花楼是
合浦当地一种民间歌舞,用
廉州话演唱,主要流传于廉州、党江、西场、石湾、沙岗等讲廉州话的乡镇。
耍花楼起源于
清朝初年,当时的劳动人民比较
封建迷信,民间普遍存在
祭社、求雨、酬神、为死者做斋等迷信活动。在举行这些活动时,需要请师傅佬(道公、道士)前来进行各种驱邪、求神的仪式。道士便编排出各式
舞蹈动作,口中念念有词,从而使其活动显得神秘和煞有介事,以欺骗群众。耍花楼就是起源于这种充满封建迷信的活动仪式,是道教与艺术结合的产物。
耍花楼主要由一男一女对唱对舞,男的手持花伞,女的手持扇子和手帕,边唱边舞,唱的主要曲调有“花楼调”、“石榴花”、“采茶调”、“挂金索”、“二环调”等等。这种曲调唱词情调优美,如“花楼调”中的主调唱词唱道:“造楼师主回宫里,耍楼哕;耍楼仙人出坛前,耍楼哕;楼耍哕;喜庆庆,水花飘飘耍花楼。/左手捧杯功德水,耍楼哕;右手执条杨柳条,耍楼哕,楼耍哕;喜庆庆,水花飘飘耍花楼。”舞的主要功夫,男的有毯子功、伞子功、腰腿功、矮步功,女的有
扇子功、手帕功和碎步功。一男一女两个人身穿传统服装,在舞台上交叉穿插表演,唱词曲调优美,舞步多姿多彩,气氛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