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狮子
民间舞蹈
耍狮子是由两个人表演的民间舞蹈。耍狮子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的南北朝,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因狮子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被人们称“百兽之尊”,古人认为它能驱妖镇邪,所以人们在举行一些节日的活动中将举上画好的狮子进行庆贺,在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现代的耍狮子。
民间娱乐
耍狮子 shuǎ shī zi ㄕㄨㄚˇ ㄕㄧ ㄗㄧ,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通常由两人扮成狮子的样子,另一人持绣球,逗引狮子追逐为乐,表演各种身段技巧。耍狮子是民间各种节日时的娱乐项目,也称“抖狮子”、“狮子舞”。
表演内容
耍狮起源于南北朝, 据今已 有一千多年历史。 据记载: 元朝太师、 河南王察罕那延来襄垣凉楼避暑时, 西里村、 南峰村、 大黄庄村做了 狮子来朝贺, 三村狮子在察罕那延面前各显技能, 滚四门斗、攀三叠台( 桌子三叠)、 直立吼天, 十分威武大气。 后被察罕见那延推荐到 大都( 北京) 表演。
耍狮子 是人们农闲节下进行游艺娱乐的传统项目 之一。 用竹子、 木料、 布、 油漆做成狮头, 用布和麻、 毛等做成狮身狮尾。
表演者为三人或五人或七人。 两人一前一后, 共披一狮子皮为一狮, 前者双手举狮头, 双腿足做狮的前腿蹄, 后者抱前者的 臀部, 双腿足做狮的 后腿蹄。一人身着红或黄色衣服为驯狮人, 手持绣球, 在前引狮子撩逗表演, 雄雌两狮或小狮争先恐后地争抢绣球,谓之“狮子滚绣球”。
耍狮的套路依次为: 睡眠、 挖痒、 惊醒、 伸懒腰、长啸、 抖毛、 徐行、 奔跑、 捕食、 打滚、 争绣球、 戏闹、 雄雌调情、 登高山、 跳涧等。
耍狮子同样也是在大型的庆祝活动中在广场上进行表演,狮子由人来扮演,小狮子一人舞,大狮子由两人(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相互配合同时舞,舞狮者全身包狮皮(和狮子相同毛色的狮服),使人们无法辩认舞狮者的体形,另有一抖狮人,此人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并要有一定的武术功夫,在锣鼓家什的配合下引狮出场。在整个狮子舞的过程中,抖狮者通过翻腾、扑跌、跳跃、登高等动作,使狮子有抖舔毛皮、抓痒挖蚤、摇头摆尾,甚至有时还做走梅花桩、跳桌子、滚绣球等高难度动作。整个场面给人们留下一个热闹无限,狂欢惊讶的影响。
参考资料
耍狮子.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
最新修订时间:2021-04-06 00:36
目录
概述
民间娱乐
表演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