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棚街,今建国路北段一部分,即赣州电影院北侧至现赣五中一段,西津路口至赣州电影院北侧则为过去的四贤坊。
简介
考棚街一段,虽无太多高大建筑,却因曾为皇城热闹了千余年后,又因四贤坊与考棚热闹了清代好几百年,因歌舞台(后来的大光明电影院)热闹了几十年,还因赣州联中抗战期间的短暂逗留丰富了它的现代文化内容。
来源
清时,县学及爱莲书院都建在高古的
郁孤台四周,郁孤台一带宛然一处文风荡漾之地。由此可知,清时,赣州文化中心除了慈云塔、文庙一带,还应包含郁孤台一带。乾隆年间,赣州知府因惧怕文字狱而将府衙从皇城搬迁到了府前街,皇城(公安局与赣五中一带)遂成了一巨大的空旷地,便设为每年考选举人、秀才之地,一度叫做试院(见府城全图)。同时,在院东北设立纪念周敦颐的爱莲书院(今赣五中后栋)。考棚街,缘于试院。当时有许多规则有序、临时搭建的棚屋,里面容纳着赣州府所辖八个县的学子们在这里应试。于是,这一人文现象便成为城市一景,百姓们顺口便把这考棚前地段叫做了考棚街。
四贤坊
四贤坊,便立于今天电影院位置。“相传为赵清献(
赵卞)、周濂溪(
周敦颐)、刘都丞(
刘彝)、文信国(
文天祥)立”(《清同治赣州府志》),赵卞建了章贡台,周濂溪主持了濂溪书院,刘彝筑了福寿沟,文天祥写下了抗金之民族《
正气歌》,均是了不得的人物。所以,建立四贤坊的目的便在于鼓励市民,以这些对赣州文化与政治、生活作出重大贡献。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为生活榜样。犹如今天的纪念碑之意义一般。
历史沿革
1933年,赣州在今红十字会医院位置,创立了首家无声电影,
卓别林的《摩登时代》肯定笑倒过不少人,之后,电影院迁移到北京路,再之后迁到了四坊贤,当时名字叫做歌舞台,后来又改成
大光明电影院。大光明电影院仿佛是那个时代的品牌,从上海这个中国电影的发祥地蔓延到全国所有城市,无处不有大光明几个霓虹闪烁的大字领导着电影文化潮流。1951年冬,政府收购大光明电影院,改名为赣州电影院,放映的第一部电影是《白毛女》。许多老者仍清楚地记得那盛况,数万名来自赣南各地的观众,直把考棚街的天空都搅热了。
这段古街,今天已没有太多的韵味。然而,赣州的历史最早竟辉煌在这里,历史上它的名字叫皇城里,便足以证明这一点了!隋末(616),林士弘据虔州建国,年号太平,国称大楚,自称南越王。并在现公安局、赣州五中一带简建王城,又称皇城。唐朝为衙署区。五代时,卢光稠据虔州后,再兴工程修葺皇城。南宋末,隆佑太后避难至赣州便以此做行宫。明朝为岭北道署、都察院。现皇城最后残存的南宋嘉定十年(1217)修葺后留下的东西长6米、南北长30米、高4米的皇城遗址,恐怕也会被城市建设的需要铲除掉。只是这段残垣断壁,让人走近,赣州历史的沧桑感有格外深切之感。
卢光稠
至于后人只记住皇城是卢光稠所筑,而全然不记得林士弘,则是卢光稠与赣州太多密切关系与非凡传说了。卢光稠(840-911),一说是上犹双溪卢阳村人,一说是宁都人,宁都人甚至为他建了卢公祠。史载,卢光稠生得天资聪颖,高大魁伟,仪表堂堂,善骑能射。唐末(885)率众起义,占虔城后自称刺史。五代始,卢归属于后梁,后梁朝廷在虔州置百胜军,并于909年委派卢为百胜军防御使兼五岭开通使,辖虔州与韶州,又置镇南军,封卢为舟汝王。因此,他筑了东门称百胜门、筑了南门称镇南门,也因此有了卢王之称。他开创了五代时期赣州最繁华的年代,完善了街道建设,将城市面积扩大了三倍至三平方公里。他还留下了两座不老的建筑——寿量寺与拜将台,这两座建筑几乎与他的故事一般坚强不息。可不是吗?与章贡台、郁孤台共同构筑“三台鼎峙”风景的拜将台,曾经是他的讲武台,现在成为了儿童乐园;与古天竺寺、出水寺齐名的寿量寺,至今也还在传诵他与救贫仙人杨筠松打斗的故事呢。
传说
传说,卢光稠在虔城为王后,遇杨救贫,遂留居,请卜一天子地以改葬其父母,以图卢氏世代为王。事后,卢恐杨再为其它人卜天子地,便在杨的饮食中下了毒。杨携徒逃至于都药口坝,腹部绞痛,便问到了何地,徒乃答于都药口。杨长叹道:药口,药已至口,死矣!此仇不可不报。乃命徒返虔禀卢王:若想世世为天子,须在磨角上安一水碓,十字口开三口井。后来,卢王果然从其言,于磨角上安装水碓,于大公路与孝义巷十字路口开了皇华古井、照磨巷及阳明路与文清路十字路口开了天一阁太阴井、建国路与西津路及章贡路十字口开了四贤坊井,却不久背发恶疽,痛不能忍,自缢而死。却原来是中了杨的咒语:“磨角上安碓,单打卢王背;十字街口开井,逼卢王缢颈。”
由于赣州的百姓更崇拜杨救贫,便编了这么一个没有道理的传说来贬卢光稠。但无论如何,却是大大地张扬了卢王与杨神仙两人的名头。于是,皇城被称成了卢王城,认作了卢王筑;今赣县县城梅林镇之东怪石嶙峋的杨仙岭也被附着了众多的关于杨救贫救助穷人的传奇故事,以致每年总有不少兴致勃勃的游人去追寻那山岚之空灵。其实,杨救贫也好,卢光稠也罢,都是赣州城市人文历史中的杰出人物,大可不必褒此贬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