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茶,即大众茶。因先前这些大众茶几毛钱一壶茶,配些小点心,经济实惠,老人们借此聊天解闷,是上年纪的人休闲消遣的好方式。
简介
海口独特风景
这里的茶是再普通不过的绿茶、
红茶末,或是自制的
菊花、茉莉花茶等等,要品茶就去茶艺馆。在这里,茶客们常常是边喝茶,边吃小吃,小吃品种多种多样,是吃小吃的最佳去处。小吃有
蕃薯汤、
绿豆浆、
清补凉、鹌鹑蛋煮白木耳、
木薯煎
米果、“
煎堆”、
猪血杂拌等等,甜的,咸的,应有尽有,各有风味。
海口老爸茶店
常常设于老城区小街巷中,没有什么装修,临街一间铺面,排个十张八张桌凳,搞掂。
茶客往往是住在附近的闲情的中老年人,也有偶尔路过的,大多数彼此互相认识,不必预先预约,街头巷尾相逢,“走,吃茶去。”一句话,便往茶店里钻。茶店中,往往人头攒动,烟气缭绕,声浪汹汹。服务员来回穿堂,忙个不停,给这个添茶水,为那个端小吃,不过,总是热情周到。即便是茶客就点一壶茶几毛钱的,从清早一直泡到下午黄昏后,依然是服务周到,实实在在,没有人对你下逐客令的。
社会功能
休闲谈天
茶客们在
茶店里,悠悠闲闲,一边喝着茶,一边吃着小吃,看报纸,或说着古今中外闲情逸事,谈天说地。老爸们爱谈论时事,说世道变化,××官贪污被抓,××老板胡作非为……说到激动时,喜怒形于色,或是拍案惊奇都无妨。说得口干舌燥时,再喝茶再说,或是悠悠地吸一口卷烟,吃一两块小吃,又继续说下去;老妈子们却是一手摇着蒲扇,东家长西家短,谁家的媳妇孝顺,谁家的儿子发财,谁家的孙子乖巧,尽是鸡毛蒜皮地扯着……不管如何,他们总是其乐融融,和和气气,悠悠闲闲。
老爸茶店,是生活的小天地。社会变幻风云,芸芸众生,人情世故,尽融于其中;老爸茶店,是传统生活的一个镜子,传递着人们生活情趣的变化,又是发泄生活郁闷的场所;老爸茶店,渗透着人生某种滋味,需要慢慢地品味。
以茶待客
海口的老爸茶店,桌椅通常摆放在门前的空地上,客人很少会到铺面里去坐。来来往往的客人,基本上都是附近的邻里乡亲。茶店的老板,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阿爸,腰间扎着白围裙,带着几个乡下雇来的小妹,笑呵呵地招呼着客人。
老爸茶的盛行最集中地体现了一部分海南人那种闲适、随意、松散的生存状态。同时茶坊或茶场(所)也成了茶客们精神和思想的乐园,一切的苦痛、烦恼、孤寂、困惑都可以在这里消解。同样,欢乐、得意、荣耀也可以在这里张扬膨胀。这种场所笑脸最多,你可以袒胸露臂,可以粗声大气,高声吆喝,可以吹吹牛皮,甚至可以打打扑克放纵一下自己———诚然,如果一个人长期泡在老爸茶坊,在消解烦恼的同时,同样也会把曾经有过的激情和雄心壮志消解得荡然无存。
信息交流
作为一种信息交流的方式,老爸茶有其不可代替的作用,但似乎应当有更丰富的东西。其实,你只要仔细观察一下,而今的老爸茶也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那就是融入了一些时事、大政的话题,包括对政府工作、经济发展、市政建设的一些积极的建议。这里有许多真话、实话。若能把热门的意见箱、市长专线等设在这里,肯定会听到更真切的百姓心声。
包容安乐
休闲、热闹、包容——老爸茶外的世界
在老爸茶店里,很少能看到行色匆匆或是忙忙碌碌的人,这里的大部分茶客对“时间”是没有概念的,一人一杯茶、一个包点,也许他们可以坐上一下午。而据调查,在老爸茶店里有空坐上三五个小时的人,大多是一些普通工人、农民、下岗工人或失业者、退休工人等这类人,他们消费价格为4元至7元,也有10元以上的。同时也有一些生活比较闲适的工作人员,下班以后,吃过晚饭以后,在家“待不住”的四五十岁的爸爸级别的或是一些教师周末没事了都会出现在老爸茶馆,。有些在海南读书的学生,在空闲的时候也会约上三两朋友聚集在老爸茶店谈天说地,刚好喧闹的茶店互相掩盖了邻桌的对话。因为这些地方消费相对较低,又有地方可以坐下来说话,还没有时间的限制,省钱有闲,何乐不为。
没有了工作空间,没有了与外界交流的最佳渠道,生活相对悠闲的人们似乎把茶店当作了自己与外界沟通的一个主要场所。
在每个老爸茶店里,都会有一批每天固定时间到店的客人,他们也经常会谈论一些报纸上、电视上看到的时事、大政的话题、各种社会趣闻、老百姓的生活状况等等,有人笑称:“老爸茶店里可以听到老百姓最真切的心里话。如果在这设一个意见和建议箱,或许能收集到许多东西。”
这种“休闲”的意味让人感受到了海南人一种平和、安乐的心理状态,但许多从外地来的人却不理解,“为啥那些人会有那么多的时间泡在茶馆里?而不是多想想怎么赚钱?”于是乎,老爸茶在一些人特别是一些外地人的眼里,成了“闲人”“懒人”消磨时间的地方。但这也是只有在海南才能体会和看到的一种现象啊。
不管外人如何看待,如何评说,经常去老爸茶店的茶客或许都会一笑了之,置之不理,他们依旧会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一到时间就进茶店里享受自己的时光。
“包容性强其实是老爸茶店与其它茶店相比之下最为不同的一点。”林俊春说,这种包容性首先体现在它的经营内容上可以中西结合,既有西式茶点,也有中式餐点,还兼有各种地方小吃;对于顾客来说,也是不受限制,不管是穿着、坐姿、人数,在茶店里打打牌或者大声说话,都不会有人给你投来异样的眼光;对于
喝茶的时间来说,更是不论长短,你可以一壶茶一直从早上喝到晚上……
有老爸茶的地方可以在“爱与阳光”这样的快餐式的餐厅里,也可以是街头的某一家支着小圆桌,借路灯映照下的茶馆。看到熟人就招呼一声,只要有时间就可以从旁边拉来一张椅子加入这聊天当中,或是赶时间也可以寒暄两三句就走人。
发展历史
渊源
民国时期编撰的《海南岛志》第127页中有如此描述:“海南不乏产茶之地,然居人多不嗜之,独多嗜酒。”而同一时期的《民国
文昌县志》第63页也有类似描述:“土人有酒癖,无茶癖。”而在这些民国时期的地方志中,也找不到出产茶叶的记录,可见当时海南本地消费茶叶,基本上是仰仗进口。《
海南岛志》提供了民国十四年至民国十七年(1925年——1928年)进口茶数分别是687担、482担、717担、480担,基本上可以印证这样一个观点:至少在《海南岛志》成书之时,海南还没有老爸茶。
同时,《海南岛志》第135页还提供了这样一个信息:“海南人民习于航海,故侨居海外者多。……其所至之地,曼谷、新加坡、香港三埠最众,海防、
爪哇及马来半岛次之,所营以旅馆、酒肆、茶室、制鞋、缝衣诸业为特夥……”这表明,老爸茶是西风东渐的舶来品。
老爸茶起源于西方,西方人喜欢喝点加上糖或者淡奶的红茶,配以西点。后来这些习惯传到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及香港等东西方文化结合的地方,而在这些地方,当时聚集着许多从海南出外谋生的海南人,在回乡时也将这些生活习惯带回海南。
二十世纪
海口拆城扩街,将原来的五六米宽的石板路扩建为汽车街道,并将原来的四五条路扩建到30多条,并建立起市政厅,而当时为了进行市政建设,政府吸引华侨资本回乡投资,从南洋各国回来的华侨陆续在
中山路、长堤路、得胜沙等建起了
骑楼,这一区域的商贸业也急速地发展起来,当时全市商店迅速发展到600多家,贸易总额达到一年数百万元,而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华侨资本对海口近代城市的形成起了最为关键的作用。
华侨不仅带回了资本,也将他们在东南亚一带养成的生活习惯带了回来。在热闹的骑楼街道边,自然少不了供给商家和住户休憩的地方,一些西式的茶店开始出现,而其经营者多为华侨的亲属,这些店的地点多设在
中山路、得胜沙、博爱路一带。
住在得胜沙的一位吴阿婆说,解放前的西式茶店不是普通的老百姓能进去喝的,里面的服务员多身穿旗袍,十分优雅,茶店里的服务也十分周到,甚至还有热毛巾可擦手。
老人们回忆,当时的茶店里经营的主要是咖啡、红茶、牛奶、咖啡奶、红茶奶、阿华田和可可以及各式糕点等。店里设有专门的茶师及点心师,这些师傅多是东南亚一带的归侨,他们带回了专门的制作方法,比如咖啡豆都是由茶师亲自炒,茶也是由茶师们亲自冲制,而各式各样的糕点也是点心师制作的,其炒制咖啡时香味能在骑楼的小街上飘出好远,那时一般都是收入不错的人才可以进入这些茶店内聊天喝茶。
“这种西式茶店应该说是老爸茶店的最早形式。”省烹饪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林俊春说,这种西式茶店所提供的茶及点心,不仅是归侨爱吃,当时本地的居民也因此喜欢并接受了这些口味,慢慢地这种泊来式的喝茶方式成为了海南人的生活习惯。
解放初期
国营茶店、私人茶店——从西式茶店走向平民化
解放后,海口的西式茶店店铺又有所增加,但其经营的品种仍然以原来的品种为主。但到了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末期,陆续出现的国营西式茶店可以说让更多的海口人可以走进了茶店,享受到这种原来高收入者才可以拥有的待遇。
1979年后
海口市饮食公司所属西茶店有宝岛茶店、椰林茶店、红旗茶店、红岛茶店、工农兵茶店、朝阳茶店、海岛茶店、永红茶店等8间国营西茶店。
海南省烹饪协会副会长唐人志曾在海口市饮食公司当过采购。他说,西茶原来是饮食公司里一个最为主要的部分,还专门成立了西茶党支部,他说那时所需的茶料和面粉也都是国家配额供给的,因此每冲一杯茶都十分讲究,不能多放一点,也不能少放影响了味道。
而喝茶的价格也慢慢地降了下来,当时红茶每杯是七分钱,咖啡是一角钱,牛奶一角三分,而咖啡奶和红茶奶就稍微贵点,是一角六分钱,加上面包、蛋糕等糕点,一顿下来就是两三角钱,茶店里坐的时间不限制,慢慢地许多人喝茶已经养成了一坐就是几个钟头的习惯。
“那时茶店的面积不太大,都在五六十到一百平方米左右。”住在博爱路的李阿姨回忆,当时她和许多工友在放工后,都会去茶店里坐上一会儿,喝杯红茶,吃点糕点,她还记得那里自己最爱吃的是茶店里的“炸包”(一种炸过的面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国营西茶店慢慢地减少,个体经营的茶店逐渐兴起,而这些茶店的经营内容及品种较之以前的茶店又有很大变化,开始在西式茶店内经营起一些中茶,并提供一些海南本地人喜欢的汤面、粉、
绿豆汤、
番薯汤、猪杂等,不仅有了甜的,还有了咸的,让各种品味慢慢地为更多的顾客所接受,特别是一些时间较为充裕的中老年人。
而就是在这段时间,这种为许多大众所接受的喝茶方式开始慢慢地被海口人称为“老爸茶”。“老爸”在海口话里是指中老年人,也有人说其实“老爸茶”应该写为“老霸茶”,因为海口话里,老爸是指爸爸,而“老霸”则指爷爷一辈,“老霸茶”更为贴切,但后来可能人们更多地接受了“老爸茶”的说法。
现状
在海口茶店的门口,往往找不到挂着“老爸茶”这三个字的茶店,“喝老爸茶”的说法其实更多的只是为海口本地人所称,在
琼海、
文昌、
万宁等类似茶店较多的地方,并没有将这种茶店称为“老爸茶”,而是单纯地叫之为“茶店”。
2024年,“海南老爸茶”这一独具特色的习俗被正式纳入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迅速成为“非遗新贵”。
吃茶时间
早上和下午——吃茶的黄金时间
海南人把“喝”茶称为“吃”茶,除了受当地方言影响外,也许还因为进茶店时,茶毕竟是配角,主角是各种好吃的点心、粉面、甜品、地方小吃等。
茶店里的早餐可谓是丰富多样的,咸的有可以让你连汤带水、热乎乎地吃进去的
万宁后安粉、
文昌抱罗粉,也有拌得入味可口的
海南粉、文昌腌粉;甜的有咖啡、奶茶,各式面包和糕点,甚至还有
清补凉、地瓜汤、万宁粽子、
煎饺子之类的,这些你都可以在老爸茶店里面一天换一样地吃,老爸茶店就像是大型制作坊,虽然空间简陋,却能做出多式多样的东西满足不同口味的人的需求。可以说,小吃品种繁多的一间茶店,就像是一条小吃街一样丰富,难怪茶客们对茶店流连忘返。
早上和下午,都是老爸茶店里客人较多的时候,三四元钱一顿早餐,低廉的价格和丰富的样式让许多人都愿意将这里当作自己的早餐地点。住在文昌的张大爷和老伴说自己很少在家吃早餐,他们往往在老爸茶店里点上一两样,两个人花上四五元钱,就可以解决一顿丰富的早餐,而家里实在无法做出样式这么多的早餐款式。
夏日,一个松懒舒服的午觉之后,海南人喜欢吃点东西,在
海南话里,这叫“吃日斗”,“吃日斗”大概是在三四点的时候,在农村的家里,这个“吃日斗”的习惯往往是简单吃一些中午吃剩的饭菜,而在一些有老爸茶店的乡镇或是城市,“吃日斗”的地点往往改在了茶店里,而这又类似于西方人特别是英国人所喜欢的“下午茶”。
西方人喜欢在午饭及下午工作休息的时间喝上一杯红茶,配以西点;或者是在悠闲的下午,几个亲朋好友坐在户外的铁艺桌子前,点上一杯茶,喝上一下午。而在海南,人们开始喜欢上这种带着点“泊来”性质而又悠闲的生活方式。与早上相比,下午来老爸茶店的人似乎坐在茶店里的时间会更长些,因为经常会约上几个熟人朋友一起,趁着喝茶的时间,家长里短、生活琐事、社会趣闻甚至于一些自己“分析”的彩票信息,每人拿着长长一条的 “奖纸”(写有已出彩票号码的纸)。你一言我一语的聊上好久。下午,在一些颇受欢迎的茶店,几乎很难找到座位。
纪录片
宽敞通透的场地、简单质朴的饮食、高谈阔论的人群……
一间老爸茶店就可以成为海南市井生活的缩影。近日,一部长约17分钟的“微型”纪录片《拾味海南·老爸茶》,将这热闹的场景一一再现。此片一经传到网上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许多网友感到意犹未尽,大呼期待更多新作。
该纪录片的主创人员他们都是90后的在校大学生,因为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他们计划将《拾味海南》拍成系列纪录片,通过打边炉、凉茶、粉汤等特色饮食,将海南风土人情尽数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