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人际意义的跨文化建构》是2009年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郑元会。
编辑推荐
翻译是主体间意义的跨语言理解与生成过程,是以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等交际主体之间跨文化人际关系的建构为主要目的,然而对语言人际意义的研究在传统翻译研究途径中一直被忽视,专门的、系统的研究还不多见。从国外来看,语文学研究关注的忠实实际上是一个含混的概念,对语言的人际意义不作区分。语言学研究关注对等,但无法回答原文与译文在翻译作为跨文化语言交际的前提下如何实现语言元功能方面的对等问题。文化研究虽然大大地扩展了翻译研究的领域,但却没有回答语文学研究和传统语言学研究所遗留的问题,而是转向了翻译的外部研究。国内的翻译研究开始关注人际意义始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引进。根据已有成果,研究者已经发现翻译中人际意义的不对等现象,并就其根源进行了讨论,但也只限于人际意义跨文化建构的某一具体方面,没有专门的、系统的理论化论述,也没有提出人际意义跨文化建构的概念。
内容简介
本书从翻译中主体互动的角度提出了人际意义跨文化建构的概念,从实现语言人际功能的语气、情态和评价等三个语义系统分别考察了人际意义跨文化建构的条件、方式及主体性因素,建立了翻译的人际意义分析模式,为翻译批评的理论化做出了贡献,并对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带来新的启示。
作者简介
郑元会,陕西咸阳市人,1967年10月生。2002年陕西师范大学毕业,获硕士学位,2006年山东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2007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12月出站。现为西藏民族学院外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学、功能语言学、译学辞典的编纂与研究。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翻译研究:回顾与反思
第一节 人际意义与国外的翻译研究
一、语文学研究
二、语言学研究
三、文化研究
第二节 人际意义与国内的翻译研究
第三节 反思
第二章 翻译研究的人际意义视角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概览
二、语言作为社会符号
三、语篇和语境
四、语言的人际意义
五、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
第二节 重释翻译
一、对传统翻译定义的解读
二、翻译作为跨语言交际
三、翻译作为跨文化人际意义的建构
四、可译性
第三节 人际意义与翻译的应用性研究
一、人际意义与翻译批评
二、人际意义与翻译教学
第四节 翻译的人际意义框架
一、主要概念
二、理论关系
三、翻译的人际意义模式
第五节 结语
第三章 语气系统与人际意义的跨文化建构
第一节 语气的人际意义
一、语气的定义
二、人际意义的语法
三、语际语气对比与翻译的条件
第二节 语气系统与翻译的人际意义建构
一、识别原文语气:译者和作者的对话
二、翻译中的语气调整:译者和目的语读者的对话
三、人际建构中的译者主体性和翻译中的语气选择
第三节 结语
第四章 情态系统与人际意义的跨文化建构
第一节 情态和语气
第二节 情态的人际意义
一、可能性和惯常性
二、责任和意愿
三、情态与人际关系
第三节 情态意义的跨文化比较
一、情态的人际特征
二、情态的语言特征
三、情态的文化特征
第四节 情态分析和翻译的人际意义建构
一、批评语言学
二、叙事学
第五节 跨文化交际主体与情态意义的建构
一、作者主体
二、译者和目的语读者
第六节 结语
第五章 评价系统与人际意义的跨文化建构
第一节 评价系统和人际意义
一、评价的概念
二、评价理论:评价意义的范畴化
第二节 评价意义的识别
一、概念特征
二、语言特征
第三节 评价意义的跨文化建构
一、介入的建构
二、态度意义的建构
三、级差意义的建构
第四节 结语
第六章 人际意义跨文化建构与翻译批评和翻译教学
第一节 人际意义的跨文化建构与翻译批评
一、翻译批评的任务
二、翻译批评回顾
三、标准的客观性及相关性
四、翻译批评的人际意义模式
五、翻译批评的步骤——译例研究
六、结语
第二节 人际意义跨文化建构和翻译教学
一、翻译教学回顾
二、人际意义建构理论对翻译过程的描述
三、人际意义建构与教学目标
四、人际意义建构与教学内容
五、人际意义建构与教学方法
六、翻译教学中的诊断与评估
七、结语
结语:语言的人际意义与主体间性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