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文岭位于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公园内,是一座汇集古今文人墨客在游览水磨沟后畅想感念的文化走廊,全长360米,是在三年内分三期建成的。整个景致构思,寓意体现出浓郁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品位。
翰文岭《辞海》的解释为“文翰荟萃的所在”,第一期工程建于1999年,以假山造型为主,选用15块不同形状的黑色优质花岗岩,镶嵌在山壁之间。每块花岗岩上,都刻有一首诗词,这些诗词都是古今文人墨客在游览水磨沟时留下的诗文佳作。
翰文岭二期工程始建于2000年,除收集古诗19首外,还将
纪晓岚的“炭猴进城”、“农夫灌地”、“高炉炼铁”、“香妃出浴”等四首古诗配以图画,以浮雕的形式展现在游人面前。这是“炼铁”浮雕,诗曰:“温泉东畔火荧荧,扑面山风铁气腥,只怪红炉三度炼,十分才胜一分寒。”
根据古诗诗意,二期翰文岭还增设了小桥、溪水、池潭,增建了八仙洞、瑶津亭、漱墨潭、隐龙潭、泻玉桥等相配套的园林作品,与一期工程交相辉映。不只如此,翰文岭二期工程还有新疆
岩画集萃,汇集了阿勒泰、
巴里坤、温宿、托克逊、
呼图壁、木垒、
奇台县库甫沟、塔城白杨河等全疆八大著名岩画的临摹微缩图,以浮雕形式镶嵌在翰文岭的岩壁上。
岩画是古西域人最初文化的见证,美丽多姿的古岩画,是一部镌刻在石头上的西域民族文化史诗。一幅看似构图简单的岩画,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远古时代的一种错综复杂的文化表达。它镌刻着古西域人早期的社会内容——他们的信仰和图腾,他们的生产、生活、狩猎和战争等,它表达着原始西域人的一种美好追求和愿望,它是原始西域人的一种精神寄托。
在翰文岭广场正前方,有一幅气势磅礴的汉白玉浮雕,反映的是
王震将军率领新疆各族人民在水磨建三个第一的历史场景:新疆第一个棉纺织厂——七一棉纺织厂,新疆第一座发电厂——苇湖梁发电厂,新疆第一座煤矿——六道湾煤矿。浮雕对面是一个棋盘广场,标志水磨沟的事业蒸蒸日上,日新月异,不断向前发展,象一盘永远下不完的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