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岗红旗
1951年张骏祥执导的电影
《翠岗红旗》是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张骏祥执导的革命题材剧情片,由于蓝张伐主演,于1951年3月8日上映。
剧情简介
1933年,江西苏区江营扩大红军力量,青年农民江猛子率先报名参军。他的新婚妻子向五儿鼓励他顽强战斗、英勇杀敌。
翌年,猛子随军长征北上。大地主、“铲共团”团长萧镇魁卷土重来,猛子的父亲、乡苏维埃主席江春旺、妹妹林仔均遭杀害。五儿迫于无奈,改名换姓逃亡他乡,在一个荒凉的土地庙里,生下儿子小鸿。次日,由于孩子的哭声,她被萧镇魁的爪牙发现,迫不得已去地主封之固家当奶妈。一日,封之固得到走狗的密 报,准备黑夜上山进剿游击队。五儿及时将这一消息传递给游击队,使匪军遭到挫败。
1949年,人民解放军迅速南下。萧镇魁逃上翠岗山,妄图凭借险峻山势,负隅顽抗。五儿母子等群众也被裹胁上山。江营一带解放后,解放军了解到这一情况,便留下一个师负责剿匪,而师长正是当年的江猛子。五儿得悉解放军已来到山下,不胜欣喜,将自己的身世向小鸿倾吐,并叫小鸿悄悄下山去找解放军。小鸿来到解放军师部要求参军,父子得以相认。小鸿提供了进攻翠岗山的路径,并担任部队的向导,终于一举全歼敌军。郁郁葱葱的翠岗山上,鲜艳的红旗迎风招展。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
音乐原声
音乐原声参考资料
幕后花絮
获奖记录
幕后制作
故事原型
该片的原型取自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东路部队第48军第144师解放宁都后,围歼宁都西北翠微峰敌人的战斗。新中国成立后,文艺工作者将144师的战例编写成剧本,最终拍摄成电影《翠岗红旗》。
筹备工作
导演张骏祥虽然拍片经验丰富,但考虑到自己不熟悉作品的时代和历史背景,所以,在筹备影片期间,他先到江西调查访问,对于当地苏维埃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抗战时期不同的景物情况,例如红军的符号、标识、编制,各级组织及军民关系,少先队、赤卫队状况等等,都进行了详细了解。
主演于蓝则尽可能多地访问和接触红军家属以及幸存的干部、党员,了解当年没能随红军北上而留在苏区的人民群众是怎样克服各种苦难生存下来的。在短短一个月里,她采访了从省委书记到普通群众约三四十人。
影片评价
在当时颇为集中涌现的以革命斗争为题材的影片中,《翠岗红旗》堪称别具一格。它的主人公不是像刘胡兰、赵一曼那样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而是向五儿这么一个在革命处于低潮时仍保持气节的红军家属,所着力表现的也不是敌我双方你死我活的血肉拼杀,而是刻画了向五儿在逆境中坚定等待毫无音讯的丈夫、将幼儿抚养为革命后代的生活侧面。这正是该片的成功与独到之处。这在当时此类题材影片极易失之表面与概念的状态下殊显难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摄影富有激情、诗意与创造性,在用光、构图等方面都比较讲究,下了很大的工夫。(《大众电影》评)
影片争议
该片上映后曾一度得到好评,但也招致颇为尖锐的批评,主要批评意见认为影片在红军北上后,没有表现出党对人民群众的领导,过多展示了敌人的残暴,没有写出“老苏区的人民的斗争”,没有表现出人民群众对革命者和红军家属的支持,尤其是诘难主人公向五儿缺乏“典型性”,是个“等待胜利的女性形象”,而不是“富有斗争性格的英雄”。这些教条式的评论在上海各报刊发表之后,引起了周恩来的注意,他专门指出:《翠岗红旗》这部影片使人很受感动。他还对该片主演于蓝转达了毛主席对该片的称赞。这一讲话精神传出后,中国作家协会创作委员会电影文学组就该片专门召开了一次讨论会,邵荃麟、周立波、艾芜、王朝闻、钟惦棐、陈荒煤等人出席并发言,指出描写党的领导应看作品中所反映的历史条件和具体情况而定,不能说每一部作品都要求有党的领导人物出现;典型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向五儿在敌人残暴的压迫下始终没有低头,一直盼望着红军回来,不是消极等待胜利,是为革命做了工作的,可以成为老区人民的典型。
参考资料
《翠岗红旗》.海上电影网.
1949-1955年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14 01:06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