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翕,汉语二级字,读作翕(xī),其本义为闭合收拢,可表示和顺的意思,另也可指鸟类躯部背面和两翼表面的总称。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广韵》《正韵》许及切《集韵》《韵会》迄及切,𠀤音吸。《说文》起也。《尔雅·释诂》翕,合也。《书·臯陶谟》翕受敷施。《诗·小雅》兄弟旣翕。
又《易·系辞》夫坤,其静也翕。《注》敛也,聚也。
又《诗·小雅》维南有箕,载翕其舌。《笺》翕,犹引也。
又《尔雅·释训》翕翕訿訿,莫供职也。《疏》诗小雅翕翕訿訿。◎按今诗作潝。
又《广雅》翕翕,炽也。《广韵》火炙。
又动也,盛也。
说文解字
【卷四】【羽部】翕
起也。从羽合声。许及切
说文解字注
(翕)起也。释诂、毛传皆云。翕、合也。许云起也者、但言合则不见起。言起而合在其中矣。翕从合者、鸟将起必敛翼也。从羽。合声。许及切。七部。
方言汇集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ip7 him5 [梅县腔] hip7 [台湾四县腔] hip7 him5 [宝安腔] hip7 [客英字典] hip7 [客语拼音字汇] hib5
◎ 粤语:jap1
音韵汇集
上古音系
广韵
蒙古字韵
中原音韵
洪武正韵牋
分韵撮要
参考资料
翕的字形结构.百度词典.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5-02-05 08:33
目录
概述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