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理就是在岩层中,由于物质成分、颜色、颗粒大小、排列方式不同而显现出的细纹层,称为层理。羽状交错层理就是岩层中,上下相邻的两组纹层倾斜方向相反,很像羽毛状。它们常形成于潮汐地带,因涨潮、落潮水流方向相反而形成的。
鱼骨状层理(herringbone bedding)。相邻层系中细层倾向相反,呈羽状或人字形,层系间夹有泥质水平薄层。它是在沉积介质具有双向流动的情况下产生的,如涨潮流形成的前积层与退潮流形成的前积层交互而成。羽状交错层理一般出现在潮间带下部及潮汐通道中。
羽状交错层理,因其两个相邻纹层组中的前积纹层倾向相反、形似羽毛(人字形、鱼骨状)而得名。通常认为,羽状交错层理是在周期性的双向水流作用下形成的,常常发育于
滨海(湖)环境、潮汐环境,特别是潮道环境。羽状交错层理的相似性,但在发育特征上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岩层A和B出露的岩石表面发育有层理,表面上看,二者均为低角度交错层理,纹层倾角仅仅1~2°,但二者纹层的倾向并不一致,其倾向刚好相反,与羽状交错层理的两组纹层之间的交接关系类似。但不同的是岩层A、B并不是直接接触的,它们之间还存在着3~5 cm的泥质(粉砂质泥)通常,组成羽状交错层理的两个纹层组中的纹层层面呈直线状,两组纹层之间多直接相交,交接面较平直,交角较小,偶尔可见薄层沉积物将两个纹层组隔开,但隔层厚度与纹层组规模和层理总体厚度相比要小得多,甚至可以忽略。
羽状交错层理多发育于(灰质)砂岩、(灰质)粉砂岩等岩性中,常见于河流入湖、海的三角洲地带,该层理是在反向水流存在的情况下形成的,岩石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