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三芒草
禾本科三芒草属植物
羽毛三芒草(学名:Aristida pennata Trin. )是禾本科、三芒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须根较粗且坚韧,状如铜丝,外被紧密的砂套。秆丛生,直立,光滑无毛,高可达60厘米,基部具分枝。叶鞘平滑无毛或微糙涩,叶舌短小平截,边缘具纤毛;叶片质地坚硬,纵卷如针状,圆锥花序疏松,直立斜升。小穗草黄色,颖尖披针形,平滑无毛,芒全被柔毛,侧芒稍短;内稃椭圆形,7-9月开花结果。
形态特征
多年生。须根较粗且坚韧,状如铜丝,外被紧密的砂套。秆丛生,直立,光滑无毛,高20-60厘米,基部具分枝。叶鞘平滑无毛或微糙涩,长于节间;叶舌短小平截,边缘具0.5-1毫米的纤毛;叶片质地坚硬,纵卷如针状,长10-30厘米,上面具微毛,下面无毛。
圆锥花序疏松,基部常被顶生叶鞘所包,长5-20厘米,分枝多孪生或稀单生,直立斜升。小穗草黄色,长15-17毫米;颖尖披针形,平滑无毛,第一颖具3-5脉,第二颖具3脉,微短于第一颖,基部被第一颖包藏;外稃长5-7毫米,具3脉,背部光滑,顶端平截且具一圈短毛,基盘尖锐,长约1毫米,具短毛,芒全被毛,其毛长2-4毫米,主芒长约1厘米,侧芒稍短;内稃椭圆形,长约2.2毫米;鳞被2,长约2毫米;花药长约4毫米。花果期7-9月。
生长环境
羽毛兰芒草生长于干旱、少雨、多风、基质松散、易于流动的沙丘和沙地,长期与风、沙、干旱环境。
羽毛三芒草是沙漠里的先锋植物。它在10-50米高的半流动新月形沙丘向风坡面,以及10-30米高的半固定沙丘顶部,沙拐枣白梭梭形成稀疏的群落。随着沙丘进入半固定状态,在向风坡面下部,羽毛三芒草是白杆沙拐枣与沙生草群落中的重要伴生种。植物种类增多,总盖度接近20%。
分布范围
分布于欧洲及中亚细亚,亚洲中部也有分布。中国新疆和甘肃西部。
生长习性
羽毛三芒草4月初萌发,5月中、下旬开花,6月初结果,7至8月间枯黄。
耐风摆动和风蚀:风是沙粒移动和堆积的动力,沙区多风也是众所周知的。以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莫索湾为例,年平均风速1.9米/秒,最大风速20米/秒,≥5米/秒的风为119天,年大风日平均7.3天,最多24天,最大风力可达10级,因此沙区的植物为了生存,不仅要与干旱作斗争,还要与风沙危害作顽强争。羽毛三芒草适应多风的生态环境,茎秆纤细而赋予弹性,叶片线形,细长而韧性大,这一生物学特点的生态意义有助于随风飘动,弯衄而不至于被风折断或免于遭受由风引起的其它物理性伤害。另外,羽毛三芒草生长的环境,质地疏松,易于吹蚀、吹扬、滚动和跳跃。植物体根部的沙粒被风吹走后,细根常暴露在沙面或被吹断。经常见到仅有少数细根牵引着一个偌大的植物体,从沙层中吸取水分和营养物质而维持生机,可见羽毛三芒草也是一种耐风蚀的沙生植物。
耐高热和严寒:羽毛三芒草的天然分布区内,年平均气温5-11℃,极端最低-42.6℃,极端最高42.2C。沙漠内,特别是沙面温度可达60℃。羽毛三芒草的基部保留有枯死的老叶鞘,根具沙套,这些形态结构特点,对减轻寒风伤害,保温,保护越冬芽和有机体,防止抄面和上部沙层的高热灼伤会起到良好的保护和绝缘作用。
耐抗旱、耐沙埋:干旱是沙漠环境的重要特点之一。羽毛三芒草耐早、抗旱的能力很强,植物体为了保持水分的供需平衡,减少水分的蒸腾,它的叶片强烈纵卷,且大致呈垂直方向排列J它不仅发育有向下伸长的根,更具有发达的蛔向伸展的水平根系,能有效地利用沙层中不多的水分,地下部分的重量远远超过地上部分。水平分布的根数可达80多根,长达4-5米,辐射状分布在6-05厘米的抄层中。当0-30厘米的沙层含水量在0.22-4.33%时,仍能正常生长而不表现出明显萎蔫状态,可见干旱区羽毛三芒草是一种很抗旱,耐旱的植物种。另外,该植物具有节上生根的特性,它也能生长在落沙坡,有时被流沙埋没仅露出其稍部不仅仍能存活,反而其枝叶呈现鲜嫩,生机盎然。
主要价值
羽毛三芒草根有砂套,能保护根系,使其耐热性增强,在植株基部形成不同高度的风积沙堆、起固沙作用。在抽穗前为牲畜所喜食之牧草。马最喜食,其次为骆驼。开花以后适口性逐渐变差。是沙漠各牧场良好的饲用植物,植株冬季保留较好,适于冬季和早春放牧利用。带芒的细小颖果,在夏秋种子成熟时,能扎进羊的皮肤或扎伤口腔粘膜造成危害,然而,在冬季颖果已经脱落,也不至于对牲畜有害。羽毛三芒草的营养价值为中等或中下等,它富含无氮浸出物,粗纤维偏多,粗蛋白质含量在禾草类中可列为中等。羽毛三芒草也是优良的固沙植物。
参考资料
羽毛三芒草.中国自然标本馆.
羽毛三芒草.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18 21:24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