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南蛇藤
卫矛科南蛇藤属植物
美洲南蛇藤(学名:Celastrus scandens Thunb.)南蛇藤属落叶木质亚灌木或亚灌木藤,长度可达20米,根颈粗。根很长,木质化,亮桔色,有致密的红色或黄红色的树皮。叶互生或对生,长椭圆形、卵型或倒卵型。圆锥花序,花单性,有香气,白绿色或黄绿色,果实球形,黄色或黄橙色,种子种皮里面。4-5月开花,9-12月结果。
形态特征
落叶木质藤本植物,亚灌木。攀爬、缠绕能力强,枝条长度可达20 m以上,根颈部位达几厘米粗。根很长,木质化,亮桔色,粗2-3厘米。树皮较致密,呈红色或黄红色。
单叶互生或对生,光滑无毛,叶柄长l-2厘米。叶片长椭圆形、卵型或倒卵型,长5-12厘米,长宽比在1.8-2.6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尖,叶缘有圆型齿。圆锥花序,一般着生14-44朵花,花小(约宽4毫米)且有香气,白绿色或黄绿色,雌雄异株或部分雌雄异株。
蒴果球形,黄色或黄橙色,宽7-10毫米,2-4个室。每室有1-2粒种子,种子卵形至椭圆形,包被在亮猩红色的肉质假种皮里,种皮致密。花期4-5月,果熟期9-12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美国东部和中部。2004年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从美国引进了美洲南蛇藤种子和种苗,进行了生物生态学特性观察、苗木繁育及工程造林应用方面的研究,2008年11月通过河北省林业局鉴定。
生长习性
美洲南蛇藤较喜光,部分遮阴或强光下生长良好。适应性强,抗寒、耐干旱、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从沙质土到重壤土均能正常生长,能适应从干旱到湿润的土壤环境,适宜的土壤pH值范围为4.5-8.5。
繁殖方法
种子发芽
影响美洲南蛇藤种子自然发芽的原因是种皮过余致密,低温层积90天左右可以打破种子休眠,种子最适发芽温度为20-25℃。利用未经层积处理的种子直播育苗,播种时间必须在前年冬季来临前实施。
组培技术
激素浓度、组培苗质量、光照及温度均是影响美洲南蛇藤组培苗分化增殖的主要因素,其最佳组合为6-BA0.5mg/L、Ⅰ级苗、光照500-5500lx,温度夏季为25-30℃,其它季节20-25℃。美洲南蛇藤组培苗在光强500-5500lx继代培养生长良好;光强在170-1090lx的弱光下组培苗生长较弱;组培苗分化增殖培养不宜在长时间直射光照射的条件下进行。美洲南蛇藤最适宜分化增殖的温度范围为20-30℃,20℃以下瓶苗生长缓慢,30℃以上易造成瓶苗弱化、徒长。
6-BA对瓶苗分化增殖的作用明显比KT好,6-BA的浓度可根据瓶苗的继代次数及生长情况在0.1-1.0mg/L之间进行调整,组培苗分化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0.56-BA+0.1IBA 通过在生根培养基中附加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试管苗生根,南蛇藤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ABT0.8+1.5%蔗糖、1/2MS+NAA1.0+1.5% 蔗糖试管苗移栽基质,对于提高移栽成活率至关重要,从植株成活的综合情况看,蛭石:珍珠岩=1:2为南蛇藤的最佳移栽基质。
扦插繁殖
美洲南蛇藤不同基质中扦插成活率以草炭混合珍珠岩(2:1)为最佳基质。扦插成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草炭混合珍珠岩(2︰1)>草炭>沙子>蛭石>草炭混合蛭石(1:1)。
美洲南蛇藤四季扦插均可成活,扦插最佳时期以夏季最佳,扦插成活率最高,其次是春季扦插。
美洲南蛇藤根插扩繁,根段宜选用Ⅰ、Ⅱ级径级的根段,即根段粗>0.3厘米,根段长度12厘米左右,根插方式以露出地面2厘米为好。采取这种手段根插发芽早、成活率高、当年苗高大茁壮。
栽培技术
播种 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充足、排灌条件良好的沙壤土、壤土,每667㎡施入厩肥3000-3750㎏,深翻20-30厘米,作床育苗:一般对层积处理的种子春季条播,1米宽的床面播4行,每行沟宽5厘米,深3厘米,将定量的种子混3-5倍的细沙,均匀地撒入沟内,播后覆土1厘米左右,轻压踏实,覆盖一层薄地膜,起增温和保墒作用。
炼苗大约20天后,开始有种子萌芽出土,35天左右种苗基本出齐。应及时掀开薄膜以透风炼苗,并逐渐将其撤掉。幼苗出齐后,坚持勤中耕、少灌水,促进幼苗根系生长。
适时间苗、定苗,株距宜控制在8-10厘米。当年生苗对速效肥不敏感,可不追肥。苗木很少发生病虫害,偶见蚜虫,可选择菊酯类农药或氧化乐果,以适当浓度的水溶液喷雾防治。
水肥管理 进入秋季后,南蛇藤极易徒长,应严格控制土壤和水分。生长期间部分苗木枝条顶端的叶片发黄,主要是苗木生长短期营养供应不足所致,施入少量尿素即可缓解,一般施肥后20天左右即可使叶片由黄变绿,也可直接喷施叶面肥以补充营养元素。施肥量过大可能造成苗木肥害现象的产生,如植株整体叶片颜色发黄,叶片有焦边、皱缩现象,此时应及时少量多次浇水,减轻肥害现象。
幼苗期间叶片大量脱落,多是较长时间积水造成的。夏季暴雨发生时,苗木泡在水中达到12小时以上,待雨水下渗后,被浸泡的苗木叶片大部分脱落,剩余的少量叶片也多被污泥盖严,天气转晴暴晒3天后,就会出现叶片多数脱落的现象。叶片掉落部位的隐芽3天后会逐渐萌动长出新叶:如果苗木栽植地长时问湿润且有积水现象,使得苗木根系总是进行无氧呼吸,也会造成苗木叶片的少量脱落,同时使剩余叶片颜色发黄.有焦边现象,只要及时控制浇水,使栽植地土壤适当干燥即可予以解决
病虫防治
蚜虫
一年发生2次,第一次是每年的4月中旬-5月上旬,为重发期,主要危害新发芽的嫩梢头和嫩枝叶,严重时整个梢头卷缩成黑团;第二次是6月下旬-7月下旬,即麦收后,其为害较第一次轻,主要危害新生嫩枝、嫩叶,如果控制不当,容易发生煤污病,使叶面看上去很脏,有粘液,黑渍斑斑,不利于叶片进行光合作用。
防治方法:在蚜虫发生初期,于上午10点前喷施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其防治效果能够达到95%以上,效果最好,25天后再喷一次进行预防。
菜青虫
发生期在4月下旬-8月中旬,主要危害叶片,于叶片背面进行蚕食,食量很大,控制不当,叶片很快就被吃光。
防治方法:①人工捕捉,主要在清晨进行,翻看叶片下面,效果很好,但费工费时;② 化学药剂防治,可喷施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或高克2000倍液,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
刺蛾
刺蛾类主要是黄刺蛾,发生期在5月中旬-9月中旬,主要危害叶片,幼虫生于叶片背面,浑身布满毛,有毒,颜色五彩缤纷。
防治方法:分别于5月初、6月中旬和8月中下旬,在刺蛾产卵期或幼虫孵化期间,喷施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或高克2000倍液,防治效果达到85% 以上,防治效果较好。
蛴螬
蛴螬属于地下害虫,主要危害植株的根茎,咬食木质髓部 通常起苗时在贴近地面的茎干基部可见蛴螬洞。其幼虫为乳白色,能吃空茎髓,常常造成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就发生枯萎死亡的现象。
防治方法:在浇水时灌施50%的辛硫磷乳液,500ml药液灌施2000㎡,连续灌施2-3次即可。
褐斑病
少数苗木有褐斑病发生。发生初期,可在苗木叶片有褐色斑点时,及时喷施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起预防和治疗作用。
主要价值
景观应用
美洲南蛇藤最突出的园艺景观价值在于它秋冬季宿存在枝头的橘黄色的、半开裂的假种皮及其包含的红色种子,给万木萧条的秋冬季带来悦目的颜色,如果恰逢雪天,更映衬出美洲南蛇藤红色蒴果的与众不同。其次,美洲南蛇藤作为藤本植物,可以广泛应用于亭廊篱架的垂直绿化。由于对环境适应性广泛以及生长能力较强,它在多种条件下都可以发挥绿化美化作用。
美洲南蛇藤植株姿态优美,茎、蔓、叶、果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城市垂直绿化的优良树种。秋季叶片经霜变红或变黄时,美丽壮观;成熟的硕果竞相开裂,在橙黄色的假种皮包被下,鲜红色的种子半含半露,宛如颗颗珍贵的红宝石。美洲南蛇藤作为攀援绿化材料,宜植于棚架、墙垣、岩壁等处;如在湖畔、塘边、溪旁、河岸种植南蛇藤,可倒映成趣;种植于坡地、林缘及假山、石隙等处则又颇具野趣绿球绿篱 利用其乍长旺盛、耐修剪的特性,亦可将其培育成球形或者篱状,在园林绿化中得以应用。其不同于其他园林绿化材料的特征是冬季宿存的红黄色果实所带来的观赏价值,且其抗性强、易管理。同一树种表现出2种截然不同的观赏效果:生长季节突出其郁郁葱葱的枝叶,冬季则又似红梅花儿开放。
切枝材料
美洲南蛇藤的果实成熟后可长久宿存于枝条上,加之天然的黄色和红色果实,为冬季居室的装点提供了一种优良的切枝材料,同时,其和谐的红黄色调配也给寒冷的冬季带来一丝温暖。在美国东北部,人们每年圣诞节都把南蛇藤的干枝采回来装点节日气氛,致使美国的野生南蛇藤资源日趋减少,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美洲南蛇藤的应用价值及其培育研究的必要性。
盆栽价值
美洲南蛇藤具有非常大的盆栽潜力和价值,特别是在北方,可以利用设施条件进行盆栽,采取技术措施打破芽的休眠,使枝条萌发出新芽新叶,新的枝叶与原有的宿存果实交相辉映,为冬季的节日花卉市场增添新的优良观赏材料。
参考资料
美洲南蛇藤.河北省林业厅.
美洲南蛇藤.中国自然标本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4 14:3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产地生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