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因茨共和国
法国大革命时期在法军的支持和干预下,在美因茨地区建立的共和国
美因茨共和国(Die Mainzer Republik)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革命军占领德意志选侯辖区美因茨后,在法军的支持和干预下,在美因茨地区建立的共和国。
建立背景
1792年4月,法国革命政府向奥地利宣战,但是奥地利纠集普鲁士组成联军,企图遏止革命火焰,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复辟创造条件。普奥联军一度攻到巴黎城下,情况十分危急。在这个紧要关头,法国人民的斗志被激发出来,击败了训练有素的联军。这个胜利也鼓舞了在其他战线同普法联军作战的革命军。有一支法国革命军在统帅库斯提纳(Adam Philippe de Custine)的率领下长驱直入,于1792年10月21日攻陷普法尔茨地区,占领了选侯辖区美因茨,选侯埃尔塔(Friedrich Karl Joseph von Erthal)被迫流亡。法军在美因茨推行新的统治秩序,为后来“美因茨共和国”的诞生扫除了障碍。
筹备建立
法军占领美因茨后,在库斯提纳个人的支持下,占领区的德意志人满怀激情地憧憬着自己的共和革命,特别是在美因茨的雅各宾派组建俱乐部之后,极大地推动了共和国的发展进程。由于得到了库斯提纳的默许,美因茨俱乐部一度主导了在占领区推进新统治秩序的草创工作。在民主运动的感召下,莱茵河左岸许多城市纷纷响应,主要包括施佩耶尔(Speyer)、沃尔姆斯(Worms)和宾根(Bingen)等城市,为共和国的建立赢得了必要的群众基础。
1792年12月15日巴黎的国民会议通过“巴黎法令”,要求法国革命军控制的占领区的统治权由国民会议的特派员全权负责,以保障在这些地区顺利建立法国式的民主秩序。在法国人的干预下,1793年初莱茵河左岸开始筹备新的政府机构和宪法,130名代表前往美因茨参加立宪会议。
3月17日,代表们选举产生了第一届议会“莱茵河-德意志国民会议”(Der rheinisch-deutsche Nationalkonvent),正式宣布莱茵河左岸地区组建共和国。在随后几天,新的国民会议还通过了几项法案。
失败
实际上从1793年4月起,普鲁士军队就开始在美因茨郊外驻扎,并不断向城中开炮。“美因茨共和国”一直处于战火的夹缝之中,名存实亡。由于寡不敌众,7月23日美因茨守军被迫投降。之后,共和国期间通过的各项法令被废除,旧有的统治秩序得到恢复,选侯埃尔塔重返美因茨,“美因茨共和国”的历史就此终结。
评价
美因茨共和国根本就是法国输出革命理念以及革命实践的产物。显而易见,从积极的方面说,法国大革命的扩张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貌似坚挺的“旧制度”,是一支正义的力量。但是从消极的方面说,法国革命军始终作为外国军事势力存在于其他国家的政治生活之中,甚至会被指认为侵略军。具体到美因茨共和国的历史,由于它活在“入侵与解放”的夹缝中,造就了其昙花一现的境遇。
美因茨第一次在德意志的文化氛围内出现了进行民主共和的努力,对德意志历史而言意义深远。2012年,研究“美因茨共和国”历史的重要学者都蒙特在纪念共和国220周年之际特别强调:“美因茨共和国在我们的历史上是激动人心同时又十分复杂的片断,她经常被误解,甚至受到排斥……但是对于德意志历史而言,她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没有哪个德意志的城市,能够像1792-1793年间的美因茨那样,如此早地展开来自西方的公民权利和民主的实践活动。”
但作为“美因茨共和国”的同时代人,席勒对这个不伦不类的政治实体没有什么积极的印象。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对美因茨提不起一点兴趣,它的各种革命措施与其说带来了有益的法则,不如说刺激了荒谬的狂热。”与席勒交好的歌德更是对“共和国”充满敌意,在他眼中,“美因茨共和国”的覆灭其实是被法国人占领的城市重新回到德意志怀抱的象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11 17:03
目录
概述
建立背景
筹备建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