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质虎皮(拼音:yáng zhì hǔ pí)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汉·
扬雄《法言·吾子》。
成语出处
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羊质虎皮”。
成语典故
羊侃,北魏平北将军羊祉的儿子,南北朝时期将领。
羊侃身材魁梧,膺力过人,认识他的人都叫他大力士。有一回他跟父亲去拜见北魏的皇帝。魏帝见羊佩身长八尺,虎背熊腰,心里非常喜欢他,便开玩笑说:“看外表你真是一员虎将啊,像老虎那样威武,不知道实际上本领怎样,是不是像披着虎皮的小羊呀?那我可是能分辨出来的呀,因为披着老虎皮的羊,见到青草就欢喜,见到豺狼就发抖。你给我学个老虎的样子我瞧瞧好吗?”
羊侃四肢伏在殿上,学起老虎的模样,大吼一声,震得四壁轰轰作响。魏帝走上前来一看,不由得惊呆了;羊侃的手指把殿上的地板抓破了十个小洞,真像虎爪一般有力呀!魏帝高兴地喊:“真乃壮士呀!”当场赏赐给羊侃一把带珍珠的宝剑。
后来,羊侃来到南方梁国,做太子左卫率、侍中等朝官。有一-天他随梁武帝在乐游苑参加酒宴,正巧军器库刚新造了一把两刃的兵器矟,长二丈四尺,围一尺三寸。梁武帝将一匹紫骝马送给羊侃,说:“我年轻时候很喜欢这种矟,现在挥不动了,你去试一试吧!”
羊侃上马操矟,左一击,右一刺,得心应手,挥舞自如。围观的人拍手叫好,有些人爬到树上去观赏他的武艺。
梁武帝兴奋地与左右侍从说:“你们看,苑里的树恐怕要为羊侃而折断呀!”果然,苑内的大树被观看的人压折,梁武帝吟哦半晌,挥笔写出一首诗,赠给羊侃,感慨地说:“我过去只听说仁者有勇,今天见到你才知道勇者有仁呀!可见朝廷之上是英贤不绝呀!”
简文帝的时候,羊侃做军师将军。侯景带兵谋反,连占数城,无人抵挡。侯景攻到城下,纵火烧门,羊侃亲自指挥士兵以水灭火,射杀敌兵,击退侯景。侯景又用尖头木驴攻城,箭矢对付不了木驴,守城士兵惊恐万状。羊侃急中生智,命令土卒做“雉尾炬”,拴上铁镞,灌上油,从城上掷向敌军木驴。木驴见火就着,一会工夫就焚烧殆尽。侯景在城外堆起两座土山,企图登城。羊佩令士卒挖地道,破坏敌人的土山。结果侯景不能取胜。
侯景最后又施展一条毒计。他抓获了羊侃的儿子,绑缚推到城下,让羊佩看,并且让土卒狂喊:“要儿子,还是要都城?”羊侃气得大叫:“我倾宗报主,犹恨不足,岂考虑一个儿子的死活?!你们尽早杀了他吧!”
可是侯景不立即处死他的儿子,第二天又来折磨羊侃。羊侃在城上清楚地看见儿子,心里很悲伤,痛楚地说:“我以身许国,暂死行阵,决不能以你的生死来考虑进退!”他绰起弓箭,一箭朝儿子射去。可惜敌人还没有击退,羊侃就生病死在城中了。梁简文帝赐他为护国将军。
成语寓意
温驯的羔羊,虽然披上了虎皮,无论伪装的多像狼,终究无法改变自身是羊的现实,关键时刻,仍难以改变自己的本性,露出了外强中干的本相。成语告诉人们,喜欢拉大旗作虎皮的人,尽管为自己加上各种漂亮的头衔,但在实践面前就会要露出原形。
成语运用
“羊质虎皮”指披上虎皮的羊,其怯懦的本性不会改变。后常用以比喻外强内弱或徒有其表。联合式结构,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定语。
唐·
刘兼《简竖儒》诗:“近日冰壶多晦昧,虎皮羊质也观光。”
元·
汪元亨《折桂令·归隐》曲:“谈玄挥麈,换酒金龟。鄙高位羊质虎皮,见非辜兔死狐悲。”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三二回:“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更怜一种伤心处,家难徒延两弟兄。”
清·
吴绮《陈北溟诗集序》:“谈诗之辈,每自命为拾遗;作序之家,动亦称为皇甫。虎皮羊质,谬比义山,牛鬼蛇神,侈言昌谷。”
张平《抉择》二三:“原来这几十年的夫妻关系,却只是羊质虎皮、虚有其表,却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