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酒:于20世纪90年代投入规模生产。以山羊为主料,配以党参、杞子、 红枣、北芪、熟地等名贵中药材和客家娘酒炙制而成,具有温补暖 胃之功效,男女老少皆宜,是逢年过节送礼、待客之佳品,羊肉酒 以青溪所产为最佳。
客家人-冬至吃羊肉
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用它酿的酒可久藏不坏,柔和爽口,回甜生津,后劲颇足。所以,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习俗。为了这一天,客家主妇常挑个吉祥的日子,专门到集市添置酿酒的器具,把陈年的酒坛搬到溪流中,用黄黄的细沙洗去污物,再让清凉的泉水反复冲洗,最后置放在阴凉处风干。刚宰杀的羊肉进行切块,无须经过其他加工工序,和配料分别放入酒瓮。制作羊肉酒的食材,分别是生姜、当归、熟地、红枣、枸杞等药材。在坛的周边堆放鲁草、木屑,进行“坛闷”前的准备工作。用木屑末和鲁草为燃料慢火炙烤6个小时左右,将其熬成浓醇的酒肉。
酿酒用的是秋收新糯稻,糯稻精选风干,颗颗饱满,粒粒精华,去掉金灿灿的外壳之后,倒入竹篼里,用山泉水反复冲洗,洗去糯米中的尘物,接着又将洗干净的糯米倒进饭甑,放到锅里蒸熟,随后又用泉水冲冷,将碾成末的酒饼与糯米饭均匀地搅拌,最后放进酒坛,让其发酵,到冬至之日,才正式加进洁净清凉的山泉水,之后让其慢慢酝酿,时间愈久,酒质愈醇,酒色愈清朗。
客家人有“冬至酒,留到明年九月九”的说法。
客家人亦有“煨冬至姜”之举,在冬至日把生姜去皮,用火煨熟,晒干作药,用于治胃寒拉肚子;有“冬至烟(腊)肉腌菜好时节”。冬至日烟(腊)的肉类,腌制的冬菜(咸菜),都宜于久存。
冬至是客家人进补的季节。客家人认为冬至是进补身体的最佳时节。客家地区有“冬至羊,夏至狗”的说法。冬至时,几乎每家每户都购买羊肉,配上中药“羊肉料”(当归、五加皮、熟地、党参、红枣、北芪等),加生姜和糯米娘酒,盛装在瓮中封好,然后放在露天用谷壳为燃料慢火炙半天,成浓醇的酒肉,有“冬节到时羊酒香,进补身体最合时”的俗说。
羊肉煮酒是客家人对中原饮食习俗的保留,同时也突出体现了客家人注重食疗的观念。制作羊肉酒主要有客家娘酒和黑山羊肉两种主料,并辅之以特制的中药材粉和枸杞、红枣、生姜等炙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