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港名《杀人犯》)是由安乐影片有限公司、焦点电影公司等联合出品,
周显扬执导,
杜致朗编剧,
郭富城、
张兆辉、
张钧甯、
谭真一主演的悬疑片,该片于2009年7月9日在中国香港上映,同年11月1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警员泰哥(
陈观泰饰)从高处堕下,躺卧在
尖沙咀半岛大厦的天井,成为近日“连环放血凶案”的第四个受害人。而即将升任警司的重案组总督察凌光(
郭富城饰)则昏迷倒卧在半岛大厦七楼。凌光失去了短期记忆,记不起泰哥重伤至死的来龙去脉。凌光升职在望,家中又有一位美丽的妻子希爱(
张钧宁饰)和一名可爱的儿子,现在却成为被怀疑的对象。凌光与阿鬼(
张兆辉饰)十分投契,二人合力查案,为自己和拍挡还一个公道。但凌光在查案的过程中,发现每一个线索和证据,都接二连三地指向他自己就是冷血杀人凶手。泰哥已死,凌光的短期记忆未能恢复,更经常产生
幻觉。及后连阿鬼也认为凶手就是凌光,因为除了泰哥以外,其余三名被害者,都是凌光童年的邻居,而且这背后可能还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周显扬2004年开始写《杀人犯》(即为《罪与罚》港版)剧本,2008年才有机会开拍。影片在拍摄时就准备了内地和
香港两个不同的版本的镜头,影片拍摄以后,导演为了尊重地方制度剪辑了港版(《杀人犯》)和内地版(《罪与罚》)2个版本,2版在故事、结局方面都有所不同,内地版换了一个更文艺的片名,删减了半个小时(主要都是暴力和血腥镜头,比如原版中有残尸、在眼睛里插钉子、断头等场景)的内容,港版有不少粗口,内地版的普通话配音也是经过净化的。结局方面,《杀人犯》设计了一个身患“不老症”的杀人犯来解释影片的所有疑团,但是《罪与罚》的片尾把这一切都处理成了凌光的一场梦,周显扬认为:这个梦也有人心里的梦魇的意思。如果说《杀人犯》是暴力版,那《罪与罚》就是一个文艺版,精神还是一样的。《罪与罚》相较于《杀人犯》亦多了两处场景。一处是在郭富城的助手死了之后,他走在路上,回过头突然嚎哭的镜头,让观众更加不明白他到底有没有杀死自己的助手,增加了
悬疑的效果。另一处是郭富城发现收养的仔仔涂鸦的图案竟然和连环凶杀留下的符号一样,马上紧张地问是谁教他画的,仔仔回头亲了他一下。
影片编剧在悬念设置上不过关,关键情节上为了产生惊人效果而设计且加油添醋,让影片的悬疑和谜团无法自圆其说。前半段拍出了心理惊栗类型格局,叙事上也算颇为流畅,剪接也交出一定水平。后半段解开谜团,“凶手”一股脑儿不断解说犯案的前因、布局、后果,但情理根本不合,没有足够动机如此害人。病症显然是为了产生惊人效果而设计且
加油添醋,为文造情矫揉造作。加上场面逐步失控,郭富城发疯般的过火演出,影片几乎沦落为一部不可救药的二流片。编导有想法,对人性有探讨的勇气,但未能将概念转化为有力的影像,在叙事上反映出来,又无留下空间让观众感受想象,浪费大好题材(网易娱乐评)。
港版叫《杀人犯》,内地版叫《罪与罚》。前者结局有着浓烈的悬疑、恐怖色彩,最后原本的好人精神崩溃并被抓到监狱里,坏人逍遥法外、仰天长笑;后者结局则是郭富城有惊无险,前面所发生的种种恐怖事件只是“南柯一梦”。两者之差如天渊之别,内地版结局令人泄气(羊城晚报评)。
原本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港版,被剪成了只有九十分钟的内地版,甚至连原本的结局都改变了。修改后的版本情节被剪得七零八落,而且完全看不明白。而港版中,郭富城太想把角色演好,因此观众看到了一个由性格复杂到性格神经质到性格变态的角色。他极其用劲地诠释了变态的真谛,以至于最后完全失控。虽然看到了他的极强爆发力,但是他的表现让周围的配角相映失色,大家看着他疯狂,看着他变态,看着他神经失常,最终将他送入精神病院,《杀人犯》只是郭富城一个人的精彩。当然,真正疯狂的当属编剧杜致朗,他不但设计了变态情节,而且另辟蹊径大搞
噱头,以图用离奇的桥段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与其说他是一名编剧,不如讲他是一名投机分子。结尾“不老病”这一个大跌眼镜的设置貌似让一切理所应当,但怎么看怎么别扭,所以只好让郭富城一个劲地对自己变态(新快报评)。
郭富城在《罪与罚》里的表演,从眼神到肢体动作,层次分明,极富感染力,将一个事业
如日中天的刑警,从阳光到阴暗,再到濒临
崩溃的状态和心理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不由自主地将观众带入了他逐渐灰暗、阴冷的内心世界,让人
不寒而栗(搜狐娱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