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韬
唐代明殿学士
罗韬〈公元886--969年〉,字洞晦,一字晦夫,号匡山,吉州泰和(今江西省泰和县)人。他生于唐僖宗光启二年六月十五日〈公元886年7月20日〉,从小就有志于学。稍长,更清修苦学,淡于声利。据说他读《论语》至君子上达,小人下达,顿悟,遂罢外缘,静坐小楼阅《孟子》。除了儒学,他还博览群书,以广耳目。由于这样长期刻苦学习,因而使他学富五车,成了当时远近闻名的学者。那时正值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分裂,战争不断,于是他遁迹中团,修业愈励。
简介
后唐长兴泰和县城东南80里)居住,更潜心于学,决心隐居终身。因他学问渊博,品行又高洁,故四方来求学的人越来越多。为满足青年的要求,罗韬遂建书院于匡山之下(今泰和县苑前乡书院村匡山书院翰林学士赵凤书之,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冯道为之记。这样一来,匡山书院的名气就大了,而且影响到后世。大概在元末,书院毁于战火。罗韬后裔曾三次重修,至清仍为讲学之所。一千多年间,文人学士慕名来游览的人很多,写下了许多赞美罗韬办学的诗文。 中国的书院始于唐代。唐玄宗开元六年(公元718年)设丽正书院,十三年改称集贤书院。号称我国最早的一所讲学式书院,是庐山白鹿洞书院匡山书院创办的时间比白鹿洞书院还早。作为匡山书院的创办者罗韬,他对中国书院教育的贡献就可想而知。
关于这两首赠诗的主人,地方志和罗氏族谱有简单的介绍:陈逸翁(承逸),为泰和名宦第一;乐纠,泰和早禾市人,后唐天成(公元926--930年)年间屡征不起。罗韬与他们交往较深,志趣相投,故有诗赠送他们。
生平
罗韬生于唐末,历五代而至宋,于开宝二年二月二十日(公元969年3月10日)去世,享年84岁。门人追思之,私谥静逸先生。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敕赠太子太师,进经筵官,配享文祠。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13 18:13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