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聘(1733年-1799年),清代画家,“
扬州八怪”之一。字遯夫,号两峰,又号衣云、花之寺僧、金牛山人、师莲老人等。祖籍
安徽歙县,其先辈迁居
扬州。为
金农入室弟子,布衣,好游历。
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善画《
鬼趣图》,画鬼态无不极尽其妙,借以讽世。《
清史稿》称罗聘“画无不工”。
罗聘,祖籍安徽
歙县,二十一世祖始迁于
扬州。雍正十一年(1733年),罗聘生于一个文人之家,父亲罗愚溪是康熙五十年武举人,在他幼年时就去世了。罗聘失去怙恃而更加发奋读书习画,十六七岁时就“波澜纵吻之才”成为扬州盐商马氏兄弟的
小玲珑山馆文会的座上客。在那里,他结识了
金农、
郑板桥、
厉鹗、
杭世骏等名流学者。二十一岁时,罗聘与
方婉仪结婚。
方婉仪世代官宦,祖父和父亲都入仕,但父亲官职不大,家境不甚殷实,罗聘家境更为惨淡。结婚后,两人情趣相投,谈书画,游山水,赋诗词,琴瑟和谐。二十五岁那年,年迈的金农满意地收下他作为
入室弟子,教习诗画。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
金农于扬州谢世,享年七十七岁。罗聘在悲痛之余,为收集老师的遗稿,四处奔走,出版了《冬心先生续集》以终先生之志。一方面,他遵循老师的教导,决定出门远游,以
自然山水为师,并结交著名的学者文士。乾隆三十六年(1771),罗聘携画至京师拜谒名流,所作八幅《
鬼趣图》最受注意。次年南归,在天津因大雪受阻,整理金农诗作,并作后记。乾隆四十四年(1779)五月初,方婉仪正患病卧床,罗聘却二次进京,一路游玩,直至八月方到京城。方婉仪已于五月十九日病逝于扬州。四十七岁,二次赴京。其间,他曾画蜈蚣、观音、
杜甫与
韩愈像,又作过
指画。在外漫游近10年,后因囊中羞涩而返里。返里后,仍以卖书画为生。乾隆四十九年(1784),应地方之请为
重宁寺作大幅壁画,画中仙佛人物惟妙惟肖,传为名胜,今已不存。乾隆五十五年(1790),罗聘携幼子允缵三上京师。其书画不仅达官贵人求购,在京
朝鲜人亦以重金收买。其时收入颇丰,但因豪爽挥霍,八年后还需别人资助路费,才得返回故里。返乡之后,作《梅花记岁图》。嘉庆三年(1798),一位做
盐运使的朋友闻讯,资助罗聘的大儿子赶到京城,才把父亲和弟弟接回扬州。嘉庆四年 (1799)逝世,享年六十七岁。
方婉仪十几岁时即会写诗,诗风清丽。跟随父亲和姑母学画,在扬州小有名气,人称“小才女”。
罗聘之友
吴锡麒为罗聘《香叶草堂诗存》作序,评曰:“活梅花于腕下,生竹树于胸中。春山淡而秋山明,新鬼大而故鬼小。极云烟之变幻,姿粉墨之临摹。”
晚清画家与
画论家
秦祖永于《桐荫论画》中推罗聘绘画为“神品”:“罗两峰聘笔情古逸,思致渊雅,深得冬心翁神髓,
墨梅兰竹,均极超妙,古趣盎然,人物佛像,尤奇而不诡于正,
真高流逸墨,非寻常
画史所能窥其涯涘者也。”
扬州八怪画家的作品,后世仿品极多,罗聘也不例外,故未有有序可考之记录者,未可轻易定为真迹。
第一幅,是在一片弥漫的烟雾中,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些离奇的面目和肢体,
似真似幻。那虚无飘渺的形象,就是“鬼”。
第六幅,是一个
大头鬼,正追赶着跑在前面的两个小鬼。两个小鬼一边奔跑,一边慌慌张张地回头看。
故居在江苏省
扬州市弥陀巷46号。罗聘名之“
朱草诗林”。宅第坐北朝南,系
扬州传统的
三合院结构。东侧住宅与花厅间用一长廊隔开,廊中原有六角形小门相通,现此门已闭,东侧房舍已改易。廊西为园,保存完好。园内北端有书斋两间,据称此斋即为“香叶草堂”,堂前原有池。书斋前西南依墙筑一半亭,原有晚清金石书画名家
吴让之题“倦鸟巢”亭额,半亭之西有面东客座三小间,以短廊相接。罗聘及其妻儿均善画梅。“梅家画派”在此宅内生活了几十年。
罗聘故居1962年定为市级
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