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翼群
全国政协委员
罗翼群(1889—1967),原名道贤,字逸尘。广东兴宁龙田镇人,国民党中将,毕业于两广师范学堂、两广方言学堂及两广参谋处测绘学堂。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广州光复,成立都督府,罗翼群任都督府参军,1917年,广州成立军政府,任军政府少将参军,1923年,孙中山复任大元帅,罗翼群任大本营兵站总监,主管北伐军粮饷供应;黄埔军校成立,罗翼群负责调拨黄埔军校经费。
人物简介
罗翼群(1889—1967年),字逸尘,龙田区鸳塘乡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广州加入同盟会。民国元年(1912年)任广东都督府军事委员。民国5年任中华革命军第七路军副司令。翌年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罗任孙中山大元帅的少将参军。民国9年任粤军总部及省长公署参议。民国11年任东路讨贼军第二军参谋长兼第九师师长。民国14年,任东征军总指挥部总参议,随蒋介石、许崇智东征。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罗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协助廖仲恺发展工农运动及筹办黄埔军校,并代表廖仲恺赴港协同苏兆征等发动省港大罢工。民国15年秋,在潮油担任东江公路处长兼韩江治河处长期间,因顺从民意,电省府反对财政厅长宋子良开放潮梅赌禁,被蒋以破坏财政政策罪,电令军长何应钦把罗拘禁在汕头东征军总部,幸赖张静江、孙科等以罗病重为辞,说通省方,得以获释。罗于民国15年11月东渡日本,至民国20年1月返国,出任西南政务委员会委员等职。
民国26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任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军统率委员会委员,曾赴第六行政区各县号召民众组织抗日自卫队,并在汉口与中共及各民主党派人士洽晤,对中共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极为拥护。民国28年冬,再次担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兼南路行署(设于茂名,辖七、八两行政区)主任。后感国民党政府日趋腐败,民心日离,便于民国30年春离职回籍。不久,赴港探亲。同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罗自港返兼回原籍,及后,何香凝先生从香港经东江纵队护送至罗翼群家,在罗夫妇照料下安居半年之久,并由罗陪同在兴城向各界人士作抗日救亡的演说。
民国34年(1945年)5月,在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罗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第二年又被补为中央委员。民国34年8月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处心积虑要发动内战。罗力主与中共合作,和平建国。翌年春,各党派政治协商会议行将破裂时,他致书国防部长白崇禧,反对内战,忠告执政当局应悬崖勒马,不宜由极少数为自己权势而忽视民众者所误。民国38年初,在广州联络参议员刘经画、张文甲、张掖等10余人,向省参议会提出拥护李宗仁与中共继续和谈的提案。同年7月11日,在港与贺耀祖等11人以快邮代电劝李宗仁接受中共条件,重开和谈途径,结束内战。同月14日,退至广州的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决议永远开除罗的党籍,并下令通缉。接着,罗在港先后向报界发表书面谈话和声明,指斥蒋介石为孙总理第一号叛徒。8月13日,他又与黄绍虼、贺耀祖、刘斐等44人发表《八一三对国民党同志宣言》,并举行记者招待会发表谈话。9月12日,与黄绍虹等55人发表《告国民党军人书》,劝他们及早觉悟,效法程潜、陈明仁等,明智起义。广州解放前夕,罗仍对国民党政府尽最后之忠告,作长函分致李宗仁等,劝他们效法傅作义等,毅然脱离国民党。
1949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罗被选为中央委员。广州解放后,先后任广东省文史馆馆员、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室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常委、民革广东省委社会人士联络委员会主任等职。
建国后的10年间,罗一直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曾多次写信到台湾,呼吁国民党旧友脱离蒋介石统治,回归祖国。1957年夏,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在文化大革命中,又遭迫害,于1967年9月在广州病逝。1981年4月,经中共广东省委复查,为罗改正错划右派;同年5月11日,在广州为其隆重举行追悼会,并把他的骨灰移放广州银河公墓。
罗一生写有不少诗文。去世后,其诗作结集为《罗翼群诗集》出版。
个人著作
罗翼群一生写有不少诗文,其诗作结集为《罗翼群诗集》出版。
参考资料
罗翼群.梅州市政协.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22 23:32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