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锥
壳斗科锥属植物
罗浮锥(Castanopsis faberi Hance)是壳斗科锥属的乔木。枝条无毛,芽大,侧扁;叶卵状披针形或窄长椭圆形,先端长尖或稍尾尖,基部近圆或宽楔形,幼叶下面被红褐或褐黄色腊鳞,老叶下面灰白色;壳斗球形或宽卵圆形,不整齐开裂,壳斗壁及刺被灰褐或褐黄色短毛;果无毛,果脐大于果底部;花期4-5月;果期翌年9-11月。
形态特征
乔木,树高达25米,胸径60厘米,树皮暗灰色,小枝无毛或近无尾。芽大,侧扁;叶卵状披针形或窄长椭圆形,长6-15厘米,宽2.5-4.5厘米,先端长尖或稍尾尖,基部近圆或宽楔形,稍偏斜,全缘或顶有几对钝锯齿;下面浅色或苍灰色;叶柄长1-1.5厘米。幼叶下面被红褐或褐黄色腊鳞,老叶下面灰白色。壳斗球形或宽卵圆形,连刺直径2-2.5厘米,成熟时不规则开裂,外被短而锐利针刺,刺长4-6毫米;壳斗壁及刺被灰褐或褐黄色短毛;每壳斗有坚果1-3个,有时其中2个发育不全。坚果圆锥形,无毛,一侧扁平,直径1-1.2毫米,果脐近三角形,大于坚果基部。花期4-5月;果期翌年9-11月。
生长环境
罗浮锥生长于约2000米以下疏或密林中,有时成小片纯林。多见于低山丘陵。在广东生长于海拔300-800米的低山丘陵,常与青冈、鹿角栲、木荷、大果马蹄荷等组成常绿阔叶林。
分布范围
罗浮锥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各地(云南、四川除外),尤以华南地区集中,广东中部、南部更为多见。越南、老挝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
罗浮锥中性偏阳,幼龄时稍耐荫,喜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山地土壤。
繁殖方法
罗浮锥繁殖方式是种子繁殖。
采种
选择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健壮母树采种,成熟后,壳斗开张,种子散落,可地面搜集,或用竹竿敲落。采回后经水选,下沉的种子捞出稍阴干,可随采随播或沙埋贮藏。种子千粒重1300克,发芽率85%。
播种
圃地应选在土层深厚、疏松、湿润、排灌方便的地段,先整地作床,冬春撒播,播种量0.2千克/平方米,覆土厚2-3厘米。幼苗出土后注意淋水保湿、除草。到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大部发芽出土,待幼苗互生嫩叶2-3片、苗高4厘米左右时移人容器袋培育。容器营养土配法:含腐殖质量高的苗圃土或火烧土40%、黄心土55%、磷肥3%、苗根土2%,拌匀过筛后,装入直径8厘米、高15厘米的黑色塑料袋内,摆齐待用。1年生袋苗高40厘米以上出圃造林。
栽培技术
栽植
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采伐迹地,只要土层深厚、疏松湿润的低山丘陵酸性红壤、赤红壤坡地均可种植。采伐迹地采伐剩余物不宜清出林地。每隔10-15米环山做埂,以保持水土。采用穴状整地,穴规格50厘米×50厘米×40厘米,明穴回表土一半时,每穴施复合肥150克、磷肥100克作基肥,再填满剩下的心土。造林密度1800-2500株/公顷,株行距2米×2米或2.3米×2.3米。造林季节宜选冬末春初、阴雨天气进行。栽植时撕去容器袋,土不散,踏实,再盖层松土。
抚育
造林后每年抚育2次,4-5月和9-10月,上半年除草松土扩穴,还结合每穴施复合肥150克作追肥,连续3年。罗浮锥纯林,在郁闭度0.9时,即10-12年进行第1次间伐,间伐强度30-40%,采取下层疏伐,郁闭度达0.6-0.7,待再5-6年后,可进行第2次间伐,最后保留株数一般达600-750株/公顷。
罗浮锥与杉木马尾松混交造林,由于罗浮锥混交比例小(罗和杉或松的比为1:2),因此,间伐对象一般是杉木或马尾松。确定间伐强度的原则是让罗浮锥有足够的营养空间,使其具备合理的树冠结构,培育成大径材。
病虫防治
病害
危害症状:主要危害当年新叶,在幼林中普遍发生严重病株叶片焦枯脱落。叶上病斑初为褐色圆形,逐渐扩大,边缘似隆起,色暗。病斑中散生多数黑色小点。病菌以菌丝在落叶上越冬,次春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在阴湿条件下分生孢子可进行多次再侵染。
防治方法:在发病较严重的幼林中,可结合抚育清除病叶或在初春喷1:100波尔多液,保持新叶不受侵染。
虫害
危害症状:幼虫危害种子,蛀食种仁,严重时可食去大半至全部种仁。7-8月成虫上树后。
防治方法:施放621杀虫烟雾剂,30千克/公顷,熏杀效果显著。加工用的种实可用50%温水浸种15分钟,可杀死种实内幼虫90-100%。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罗浮锥生长快,分布广,是优良的阔叶用材树种;木材纹理直,结构细,坚实耐用,易加工,耐腐,耐水湿,油漆性能好,宜作家具、桥梁、车船、室内装修、体育器械等用材。
生态价值
树木高大,树冠浓密,枝叶繁茂,落叶量大,对水土保持和改良土壤有重要作用,是生态公益林组成结构的上佳树种。
参考资料
罗浮锥.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08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