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
浪漫主义剧作家
缪塞表现重大
社会历史题材的作品。1834 年缪塞花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完成,同年8 月份两卷在《两世界评论》杂志上发表。《罗朗萨丘》的题材取自意大利16 世纪真实的历史事件:佛罗伦萨的君主亚历山大暴虐荒淫,民众怨声载道。1537 年,亚历山大被王室近亲罗朗索刺杀。不同的只是,罗朗索刺杀暴君后逃到了法国,而剧本中的罗朗索却惨死在当权者的剑下。剧名“罗朗萨丘”在意大利文中,就是罗朗索的意思。
公爵亚历山大·德·梅迪西统治着佛罗伦萨。公爵的专制统治激起了佛罗伦萨公民们的不满。罗朗索和沙维亚梯是公爵的两位弄臣。事实上,罗朗索对公爵的专制统治极其厌恶,他摆脱掉自己高尚的品格,伪装成公爵的鹰犬,从而取得了公爵的信任。但佛罗伦萨的其他人都痛恨他,称他为“罗朗萨丘”。公爵霸占了西保侯爵的夫人,但又看上了罗朗索的姨母卡德琳·吉诺里。他交待罗朗索为自己牵线。另一方面,佛罗伦萨世家斯特罗兹家族的小姐路易丝被沙维亚梯的话语侮辱,气愤不已的比埃尔和托马斯刺杀了沙维亚梯为妹妹报仇。他们俩也因此被投入监狱。路易丝中毒而死,他们的父亲菲力普心痛不已,去找罗朗索,得知了罗朗索要去刺杀公爵的目的。罗朗索以姨母的名义骗来公爵,成功杀死了他。他从公爵的暴政下解救了佛罗伦萨,可佛罗伦萨的公民们最后却将罗朗索刺死。罗朗索所作的一切都显得没有价值。
缪塞的《罗朗萨丘》通篇都带着浓重的悲剧韵味。剧中的人物塑造也庄严、凝重,尤其是罗朗索这个人物,更是具有
希腊神话中悲剧英雄的感觉。对于当时佛罗伦萨贵族那种腐朽、荒唐的生活,作者掌握得丝丝入扣,有着强烈的
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也不失现实意义。全剧情节饱满,线索清晰,以罗朗索假意亲近亚历山大公爵伺机谋杀他为主线,又以其他佛罗伦萨公民菲力普家族、西保侯爵、红衣主教等人的行动为副线,两条线相辅相成,造成了很强的戏剧性。《罗朗萨丘》据说是缪塞最“
莎士比亚化”的作品,从中也不难看出
莎士比亚化的风格。剧中大段大段的精美台词,主人公罗朗萨内心情感复杂,在全剧开始以一个佞臣的形象出现,后段中则扭转乾坤,成为刺杀暴君的英雄。在罗朗索掩藏自己真实情感,尽量阿谀奉承公爵的桥段中,可以看到
莎士比亚剧作《
哈姆雷特》的影子。罗朗索与哈姆雷特一样,都忍辱负重地去完成自己的信念。而
缪塞没有如《
哈姆雷特》在一开始就揭穿主角是在“装疯卖傻”,这更加增加了戏剧的悬念,让读者充分体会到罗朗索的苦心,也更加为他会得到如此悲哀的结局而惋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