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Adolf Lohmann,1926年—2013年12月15日),出生于德国,光学信息处理科学家,
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生前是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教授。
人物生平
1926年,罗曼出生于德国。
1949年,获得德国汉堡大学理学学士学位。
1951年,获得德国汉堡大学理学硕士学位。
1953年,获得德国汉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任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物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1957年,任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物理研究所副教授。
1961年,任美国圣何塞IBM开发实验室的顾问。
1963年,任美国圣何塞IBM研究实验室光信号处理部经理。
1967年,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高级讲师。
1968年—1973年,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教授。
1973年,返回德国,任德国埃尔朗根大学(现
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应用光学系系主任、教授。
1992年,正式退休。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2013年12月15日,去世,享年87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罗曼主要研究方向为线性分数变换,相空间光学,超分辨成像,时间光谱分析,部分相干光学信息处理,平面光学等。至20世纪50年代起,罗曼利用光学技术在信息模拟和数字处理方面做出研究。1955年,研发了“单边带全息术”技术,能够通过在概念上像通信系统一样接近全息术来抑制全息孪晶图像。20世纪60年代,通过光学方式实现脉冲相位调制,发明出“计算机生成的全息图”。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光学计算领域,洛曼通过使用经典光学来实现数据网络和阵列生成的大规模并行处理操作。
罗曼发明了使用计算机制作全息图,为光学信息处理找到了一种制作各种滤波器的方法,使光学信息处理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此种全息图又可应用于非球面等面型的透镜检测,其计算全息理论也是当今光学的新领域——“二元光学”的基础。罗曼是最早将光学、计算机与通讯科学结合的科学家之一,也是提出光学数字计算机和光通讯中光交换器最早的人之一。此外他在分数变换、超分辨率、部分相干光处理方面提出许多新概念。
截至2013年12月,罗曼共发表期刊文章350余篇,出版有《Optic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 Tribute to Adolf Lohmann》等专著。
截至2013年12月,罗曼获得并拥有多项专利。
人才培养
受清华大学邀请,罗曼在中国讲授“光学信息处理”课程。
罗曼为中国培养了不少的博士、硕士和访问学者。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罗曼育有四个女儿萨宾(Sabine)、约翰娜(Johanna)、路易斯(Luise)和伊娃(Eva),还有两个外孙弗兰卡(Franka)和马克斯(Max)。
人物评价
“罗曼在国际光学界享有崇高的威望。”(中国工程院评)
“罗曼拥有巨大的创造力,并带来独特的光学解决方案,他利用光学技术在信息模拟和数字处理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he made continuously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in analog and digital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by using optical techniques. His enormous creativity invariably led to unique optical solutions)。”(美国光学学会评)
“罗曼是光学全息和信息处理先驱,在计算机生成全息图像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而闻名于世(Adolf Lohmann, holography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ioneer,Lohmann was renowned for his pioneering, seminal contributions to the field of optic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holography, specifically computer-generated holograms)。”(国际光学工程学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