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悃镇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下辖镇
罗悃镇,隶属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地处罗甸县西南部,东靠沟亭乡,南连罗妥乡红水河镇,西南接罗暮乡,西邻罗苏乡,北与逢亭镇接壤。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26千米。总面积326.45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民国四年(1915年),废亭设区为南区罗悃联保。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始设罗悃乡。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罗悃乡属罗悃区署。
1953年,建罗悃乡、平艾乡、纳闹乡,属第六区。
1958年,分设罗悃,平艾2管理区,属罗悃公社。
1963年,设罗悃、平艾、纳闹公社,属罗悃区。
1984年,撤销公社建立罗悃乡、平艾乡、纳闹乡。
1990年,原罗悃乡、平艾乡、纳闹乡合并成罗悃镇。
2014年,沟亭乡罗苏乡并入。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0年,辖14行政村、86村民小组。
2011年末,辖纳冗、河西、河东、洞甲、平艾、上饶、新坡、朗顶、冗瓦、纳闹、架良、干村、玉里、各化14个村,下设67个村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罗悃镇辖20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河东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罗悃镇地处罗甸县西南部,东靠沟亭乡,南连罗妥乡、红水河镇,西南接罗暮乡,西邻罗苏乡,北与逢亭镇接壤。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26千米。总面积326.4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罗悃镇地处贵州高原南缘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下降。平均海拔680米,属喀斯特地形脆弱环境。
气候
罗悃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春早、夏长、秋迟,冬短,冬无严寒,夏无醋暑,冬春气温偏高,夏秋多雨,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9℃。无霜期年平均330天。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
水文
罗悃镇境内河道属红水河水系,红水河境内河段长63.6千米,流域面积702.9平方千米,年均流量225立方米/秒。
自然灾害
罗悃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倒春寒、暴雨、冰雹、大风、地震,滑坡等。
自然资源
罗悃镇境内矿藏资源主要有辉绿岩、花斑玉、猫眼头等,河东、河西、洞甲、平艾、上饶等村有着丰富的辉绿岩,储量在4.7万立方米以上,朗顶、新坡两村交界处有着闻名中外的猫眼矿石。
2011年末,罗悃镇有耕地面积11318亩;可利用林地面积33188亩。
人口
2011年末,罗悃镇辖区总人口1409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920人,城镇化率27.8%。另有流动人口27人。总人口中,男性7024人,占49.85%;女性7066人,占50.15%。2011年,罗悃镇人口出生率6.93‰,人口死亡率4.06‰,人口自然增长率2.8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01.2人。
2017年,罗悃镇常住人口20016人。
截至2018年末,罗悃镇户籍人口29012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罗悃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574元。
截至2018年末,罗悃镇有工业企业20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0个。
农业
2011年,罗悃镇农业总产值3150万元,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8.3%。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5970吨,其中水稻4850吨,玉米1120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相、板栗、蔬菜、瓜果等。畜牧业以饲养马、羊、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马饲养量0.5万匹,年末存栏0.1万匹;黑山羊饲养量0.45万只,年末存栏0.26万只;生猪饲养量0.57万头,年末存栏0.79万头;家禽饲养量3.01万羽,上市家禽2.52万羽。2011年,畜牧业总产值177.3万元。截至2011年末,罗悃镇累计造林30000亩,其中防护林5000亩,用材林15000亩,经济林100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3.63万株,林木覆盖率41%,活立木蓄积量16.65万立方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罗悃镇有初中1所,在校生1028人,专任教师6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5%,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文化事业
2011年末,罗悃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5个,农家书屋15个,藏书1.8万册。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和数字电视,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5%以上。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罗悃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5个,其中镇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14个;病床19张。专业卫生人员30人,其中执业医师8人,注册护士9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3500人次。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8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2389人,参合率97%。
社会保障
2011年,罗悃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24户,人数3557人,支出231.1064万元。
历史文化
因布依语“拉温”音译为“罗悃”而得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4 11:1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