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屋村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六联社区下辖村
罗屋村,位于坪地街道东北部,距街道办事处约2千米。相邻自然村有黎屋村、鹤坑村。始建于清代,罗氏先祖罗彩仪从广东兴宁迁移到此地而形成。因村庄所在地像一个牛轭而取名牛坳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全村人均为罗姓而改名罗屋村。该村地处丘陵地带,黄沙河从村西南流过,黄沙河左支流从村东北面流过。现村于1998年在村内重建。
清朝,属归善县。1912年,属惠阳县。1949年10月,属惠阳县第二区;1951年11月,属第三区;1957年12月,属龙岗乡;1958年11月,属宝安县龙岗公社;1961年7月,属坪地公社;1979年1月,属深圳市龙岗区坪地公社;1981年10月,属深圳市宝安县坪地公社;1983年7月,属坪地区;1986年10月,属坪地镇;1993年1月,属深圳市龙岗区坪地镇;2004年,属坪地街道六联社区。
世居村民主要为罗姓,早年从湖南迁移至广东兴宁;清代从兴宁迁移至此地。2015年末,户籍人口101人,其中男性46人,女性55人;80岁以上4人,最年长者88岁(女);实际在村人口100人;海外留学1人。非户籍外来人口200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60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80人,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世居村民为汉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传统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种植水稻,一年两季。1991年,村里通过土地置换建起了第一栋厂房。1992年,引进第一家台资工艺品工厂。1993年,村民第一次有了集体经济分红。2001年,村集体实行股份制,集体经济开始稳步发展。现集体经济以工商业、物业管理、厂房出租为主,个人以私宅出租、务工为主。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约500万元。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村集体经济分红、房屋出租、商业经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等。传统食品有春节的米饼、油角、年糕,清明节的茶果等。长深高速G25线、龙岗大道、盐龙大道经过该村。20世纪80年代初通电,90年代初通电话、自来水,90年代末实现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0年通互联网。村内有篮球场、乒乓球室、室纳健身器材、党员活动中心等。1998年,村里建起了围合式花园小区,每户独栋。
村中存有《罗屋居民小组公约》,于2009年3月制定。传统民居为客家民居,现存67座。代表性民居罗屋世居,建于清咸丰年间;三堂两横两角楼,有前围屋、月池和禾坪;一进为天街,角楼高2层,当心间为罗氏宗祠;围屋为夯土墙,木梁架,灰瓦顶,正门上方有“罗屋世居”匾额、书于清代:罗屋世居保存基本完好,现仍有人住,为龙岗区不可移动文物。
罗屋世居中的罗氏宗祠,始建于清代,重修于1991年,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三进两天井,夯土墙,木梁架,灰瓦顶;内有匾额“敦睦传家”“兰桂腾芳”“承先启后”“豫章堂”,有楹联“豫章世泽;湘水家声”“立国荆南罗氏家声传百世;建祠坪凹豫章祖德永千秋”“凌甫兰馨枝叶茂;豫章派衍泽流长”。每年清明节、中秋节(中秋前的一个周六或周日),村里组织罗姓宗亲到墓园祭祖,祭品由村里准备,祭祀仪式由村中长者主持。村中有除夕夜洗“大吉水”的传统,男女老少都洗,在洗浴的水中加入桔子皮、柚子树叶、樟树叶、“旺草”等,谓之“大吉水”。洗完后,穿新衣,发红包。该村流传着李、罗、黎3姓不通婚的传说。相传清代,李、罗、黎三个年轻人相约到惠阳佛子坳小凉亭喝茶会面,后商定一起搬往坪地居住。后来三人结为异姓兄弟,成为一家人,所以后代不通婚。
代表性人物:罗志伟(1923一1948),革命烈士,1946年参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1948年在惠阳淡水作战时牺牲。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26 00:15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