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鬼线(英语:Rowland ghosts)是一种
衍射光栅本身的缺陷导致其衍射光谱中出现的错误谱线。
在刻制光栅时,机械仪器的不理想性使得所刻光栅的刻痕的实际位置存在一个周期性的误差,从而导致衍射光谱中谱线的分布发生变化。这一现象最早由Quincke于1872年发现,Rowland首先给出了理论解释。
衍射光栅(diffraction grating)是
光栅的一种。它通过有规律的结构,使入射
光的振幅或
相位(或两者同时)受到周期性空间
调制。衍射光栅在光学上的最重要应用是作为
分光器件,常被用于
单色仪和
光谱仪上。
实际应用的衍射光栅通常是在表面上有沟槽或刻痕的平板。这样的光栅可以是
透射光栅或
反射光栅。可以调制入射光的相位而不是振幅的衍射光栅现在也能生产。
衍射光栅的原理是苏格兰数学家詹姆斯·格雷戈里发现的,发现时间大约在
牛顿的
棱镜实验的一年后。詹姆斯·格雷戈里大概是受到了光线透过鸟类羽毛的启发。公认的最早的人造光栅是德国物理学家
夫琅禾费在1821年制成的,那是一个极简单的金属丝栅网。但也有人争辩说
费城发明家
戴维·里滕豪斯于1785年在两根螺钉之间固定的几根头发才是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光栅。
光栅(Grating)是一种非常重要的
光学元件。广义的光栅定义为:可以使入射
光的振幅或
相位(或两者同时)受到周期性空间
调制的光学元件。只能使光受到振幅调制或相位调制的光栅,分别称为
振幅光栅和相位光栅。按工作方式分,光栅又可分为
透射光栅(透射光受调制)和
反射光栅(反射光受调制)。
光栅每单位长度内的刻痕多少,主要决定于所分光的波长范围(两刻痕距离应与该波长数量级相近),单位长度内的刻痕多,色散度越大。光栅的分辨本领决定于刻痕多少。利用
全息摄影技术制备的光栅称“全息光栅”,不像机刻光栅刻痕有周期性误差。
通常所说的光栅,是指利用
衍射效应对光进行调制的
衍射光栅。但也存在利用其它原理对光进行调制的光栅,如晶体折射率光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