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出版学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编辑出版学(Editing and Publishing Studies)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新闻传播学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发展历程
199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1998年颁布)》,将原编辑学(专业代码050110)与图书出版发行学(专业代码060205*)合并为编辑出版学专业,专业代码为050304,属新闻传播学类,为文学门类专业。
2012年9月14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制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编辑出版学专业名称不变,专业代码变更为050305,属新闻传播类,为文学门类专业。
2020年2月21日,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编辑出版学专业为文学门类专业,专业代码为050305,属新闻传播类专业,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学制为四年。
培养目标
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学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发展需求为基本原则,以中国高等教育定位和特点为参考框架,同时以行业标准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和方向,具有全媒体新闻传播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以及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
培养规格
编辑出版学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各高校可在四年内基础上,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3~6年内完成学业,学生可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完成各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要求,考核合格,准予毕业。符合规定条件的,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总学分建议控制在140~160学分。
(1)政治素质。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维护国家利益,遵纪守法。
(2)道德素质。始终坚守新闻真实性等基本准则以及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理想。
(3)专业素质。具有清晰的新闻从业者的角色认知,具备积极乐观、竞争协作的良好个性,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具备创业基本素质。
(4)身体素质。身心健康,教育部规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标。
(1)具备与新闻传播学类工作相适应的理论学习能力,并掌握持续学习的方法。
(2)具备与新闻传播实践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的业务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3)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
(4)具备计算机和现代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
(5)掌握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社会科学调查与研究能力。
(1)掌握编辑出版学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业务技能,拥有比较广博和扎实的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基本知识。
(2)了解党和国家新闻宣传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规。
(3)掌握业界发展现状与变化趋势,了解外国行业和专业发展动态。
(4)了解并掌握计算机和现代新媒体技术基础知识以及相关应用。
(5)熟练掌握1门外语,在外语的听、说、读、写、译方面达到较高的实际应用水平。
(6)掌握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调查研究能力。
(7)掌握媒介经营管理的相关原理和知识,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媒介调查、媒体策划与运营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8)了解并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创新思维与一定的创业素质与能力。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根据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特点,编辑出版学课程体系应当包括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作品)。理论课程主要包含通识类课程、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这四大类课程总体上应能充分反映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培养规格的要求,充分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实践的最新经验,充分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课程总体框架设计应当强化专业实践能力,扩大通识类课程覆盖面,增加新媒体知识和技术相关课程,涵盖创新创业教育。
各高校可选择一些反映学科前沿、学校特色的知识单元作为选修科目。有条件的学校可制定并实施国内(外)学生交换计划、各类形式和层次的联合培养,以及开展双语教学。
理论课程
编辑出版学通识类课程主要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旨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科学精神,提高艺术修养。
编辑出版学公共基础类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及应用、体育类、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等。
各高校应当根据各专业教学目标和任务,开设编辑出版学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编辑出版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广告学概论、传播学概论、网络与新媒体概论、出版与数字出版概论、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或马克思主义新闻论著选读)、数字媒体技术、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等。
各高校根据自身特点以及师资情况,结合专业教学目标和任务,应开设8—10门编辑出版学专业必修课程,教学内容应涵盖业务方面的核心知识点。
编辑出版学专业核心课程构成有平面媒体编辑、新媒体编辑、网页设计与制作、出版物设计与制作、数字多媒体作品赏析、视觉传播、非线性编辑、出版法规等。
编辑出版学课程具体名称各高校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各专业还可以自主设置专业选修课程或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供学生选择。鼓励开发跨学科、跨专业的新兴交叉课程。目录外特设专业另有专业类课程,由开设院校自行设定。
实践教学
编辑出版学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专业实训课程和专业实习两部分,其中专业实训课程的总学时原则上不低于课程总学时的15%,总学分原则上不少于20学分。
各高校应开发拓展校内与校外的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平台。各高校结合办学实际,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以及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
(1)专业实训课程
各高校根据自身特点以及师资情况,结合专业教学目标和任务,在课程设置中,应包括新闻采访与写作、报刊编辑、网页设计与制作、出版物设计与制作、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等。
(2)专业实习
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应在第七学期或第八学期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媒体或企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进行不少于3个月(12周)的专业实习,也可在此期间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1)选题要求
编辑出版学专业毕业论文要求学生根据在校期间专业学习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并结合自身专业实践进行选题。选题要求关注本专业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实践发展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或国内外实践发展的前沿动向。选题角度不宜过大,在研究方法上具有可操作性。
毕业作品: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也可以根据专业自身特点采用作品创作或撰写调查报告的形式毕业。作品创作的选题要密切结合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主题积极,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以及在公共媒体传播的各项要求,并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调查报告的选题要与社会实际和专业领域密切相关,鼓励学生关注具有重要影响和一定典型性、普遍性的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并且能够对实践具有一定参考和指导意义。:
(2)内容要求
论文选题应与编辑出版学专业领域相关,论文内容主要分为绪论(含文献综述)、正文、结论三部分,能够体现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的研究能力。
毕业作品:作品创作应当采取各专业实践创作的主流作品形式,作品长度、格式等应有统一规定,并附有作品创作报告。创作报告在内容上应包括:刨作策划与背景、创作流程记录、创作阐述、创作总结与分析。调查报告在内容上应包括:调查背景、方法阐述、调查结果与分析、调查结论。
(3)指导要求
各高校应为每位学生安排1名毕业论文(作品)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作品)的选题、写作、创作或调查进行全程指导。毕业论文(作品)进行过程中,需加强过程管理,指导教师应当与学生进行不少于3次的面对面指导。教师在每次指导中,须对学生的论文或作品提出修改意见建议,确保毕业论文(作品)质量。毕业论文(作品)完成后,组织安排答辩。
教学条件
教师队伍
编辑出版学专业生师比原则上不高于18:1。专业的专任教师原则上不少于8人,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各高校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可聘请业界人士担任兼职教师。
编辑出版学专业专任教师应具有相关专业的教育背景,青年教师(40岁以下,不含)原则上应具有博士学位。从事新闻传播业务课程教学的教师应具有实务工作背景或实务经验,有条件的高校和院系,师资队伍中应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或跨学科教育背景。创新精神与国际视野;具有用中文普通话或英文授课的能力;善于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各高校应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和学历学科背景的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师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师职业培养和发展计划。
建立增加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的制度保障,加强学界和业界的联系,探索教师团队灵活发展的模式,要求专业业务类课程教师必须具有在相应媒体工作、挂职半年以上的经历。
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专业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开拓教师的国际视野,为教师参加业界锻炼和中国国内(外)学习提供保障。
强化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定期对教师进行系统的教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培训;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探索教师通过互帮互助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模式和新途径。
设备资源
各高校应为编辑出版学专业提供数量充足、功能完善、能够保障教学正常运行的教学设施。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一般不小于14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5000元;生均图书不少于100册;生均年进书量不少于4册;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不少于10台;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不少于7个,每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不低于10%。
编辑出版学专业所在高校和院系应在图书馆、音视频资料室和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上保证教师教学科研以及学生学习的最基本需求,能够保障教学科研以及学习工作的正常开展。
各高校应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各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要求、考核要求,毕业资格审核要求等基本信息;为学生推荐课程所需的教材和必要的教学参考资料;建设精品课程网站,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搭建教务管理、科研管理与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便捷的校际、国际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
各高校应为编辑出版学专业提供人才培养所需的实践教学条件。各高校应根据编辑出版学专业的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建设相应的教学实验室和科学研究实验室;建壶完善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加强对实验室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增强实验室的使用率,保障实训课程及学生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各高校应加强编辑出版学专业与行业之间的联系,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以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需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生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与政策保障。
教学经费
编辑出版学专业所在高校的学费收入中用于日常教学的经费不得低于25%,用于保障教学业务、教学仪器设备修理、教学差旅等教学开支。编辑出版学专业每年的生均日常教学运行经费不低于1200元,主要用于购置图书资料、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等。
质量保障
各高校应围绕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办学思路、人才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需要搭建科学合理且相对稳定的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通过对教学运行、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经费、设施建设、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计划修订、实践教学改革、学生日常管理、毕业生质量跟踪、社会和用人单位评价等环节进行全方位、分层次、常态化的质量监控与管理,实现以学生为本,以用人单位需求和标准为要,以结果为导向的质量管理目标。
各高校应成立专门负责质量监控与管理的部门或机构,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形成日常管理、定点管理和定期管理相结合的质量保障机制。
应加强对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主要方式有:①建立领导听课制度。学校—院系各级领导每学期应完成一定的听课任务,以便及时掌握教学一线的信息,把好教学质量关。②建立专家督导制度。校院两级均应聘请一些专职教学专家(退休或在职),定期随堂听课或开展其他教学督导工作,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③建立同行评议制度。教师之间应形成相互学习、交流、竞争、提高的教学氛围,每个教师每学期须完成一定的听课工作量。④建立学生评教制度。每学期开展学生评教活动,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⑤与业界建立双挂和互动制度,纳入业界对教学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
培养模式
北京印刷学院编辑出版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职教师以资深教授、副教授为主,学科背景多元化;聘请邬书林、聂震宁等著名出版家担任特聘教授或兼职教师。教学条件完备,拥有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基地及完备的专业实验室。2012年创设韬奋出版实验班,2016年实现全国一本招生。
湖北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依托湖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新闻与传播学和中国古典文献学三学科的专业优势资源进行办学:其中中国古典文献学是国内较早的硕士设点学科,拥有朱祖延、汪耀楠等国内著名的文献学家、辞书学家,本专业与编辑出版界有长期的交流合作关系,为业界输送了一批高级编辑及出版管理人才,曾经受新闻出版总署委托编纂《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出版专业基础(初级)》等;汉语言文学专业目前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家文科基地等优势资源;新闻传播学是“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
湖北大学开设的编辑出版学专业以“为文化发展培养人才”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坚持“大文化、大媒体、大编辑”的理念,将本专业的培养特色定位在培养适应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强,既具有广博的综合知识又具有较强的策划、编辑、制作、出版、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为:立足基础、注重训练、加强实践、重在应用。
师资队伍
何谓高素质师资队伍?首先必须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身处不断变化的世界,肩负人才培养的重大责任,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有助于保持工作中的定力。与时俱进、且对教育教学工作有指导意义的思想源于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
课程体系
课程是教学的核心,无课程设置就无法开展系统而有体系的教学。任何专业建立之始,首先思虑的便是开设什么课程,然后才是是否有教师或培养教师开设这些课程。课程成为专业建设的必备条件。
课程教材
如果说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主体,那么课程和教材就是专业建设的载体。二者依靠专业教师而完成,提供学生学习的工具。二者紧密联系,因课程而生教材,因教材而完整、系统地呈现课程教学体系。二者相互独立,课程内容可在教材内外游离,与时俱进增添时代概念诠释、讲解生动鲜活案例。大学专业教材有课程依附性,也有学术性,在事物定义、问题阐述、层次逻辑上遵循固有的理论框架。课程之外,也可作学术专著使其保持旺盛的活力与生命力。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而编制的、系统反映教学内容的教学用书。
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除了专业师资队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教材编制之外,还应该持续不断地推进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是为促进教学进步,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内容、方法、制度上所作的更新与改变,是教育教学不断进步的举措。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学改革是推动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教学不断进步,适应编辑出版业需求,引领编辑出版学方向,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做的有益探索与变革。
发展前景
人才需求
该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书刊出版、新闻宣传和文化教育部门从事编辑、出版、发行的业务与管理工作以及教学与科研的编辑出版学高级专门人才。
考研方向
法律(非法学)、学科教学(语文)、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
就业方向
文字编辑/组稿、编辑、记者/采编、作家/编剧/撰稿人、文案策划、公务员、大学教师、事业单位人员、助理/秘书/文员、文案策划
开设院校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1 08:00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培养目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