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ressing or otherwise;of greater or lesser urgency]∶舒缓与紧急。
2. [emergency]∶指需要相助的事。
《
管子·五行》:“昔者黄帝以其缓急作立五声,以政五钟。” 尹知章 注:“调政理之缓急作五声也。”
宋·
苏舜钦 《应制科上省使叶道卿书》:“设国有缓急,则审处变故,推择门下士以属任焉。”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七回:“
石秀道:‘我在 蓟州原曾卖柴,我只是挑一担柴进去卖便了。身边藏了暗器,有些缓急,匾担也用得着。’”
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济物微巧,扶绳缓急,刚柔之中,则有袁公(
袁可立)。”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回 :“时
郑伯友正在朝中,以司徒为
前导,闻命大惊,急趋至骊宫奏曰:‘烟墩者,先王所设以备缓急,所以
取信于诸侯。今无故举烽,是戏诸侯也。异日倘有不虞,即使
举烽,诸侯必不信矣。将何物征兵以
救急哉。’”
汉·张机(仲景)《金匮要略·胸痹病》:“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义从“急”,乃胸痹病的痛势危机已甚,日本·丹波元坚《金匮玉函要略述义》:“盖此缓急,主在‘急’字,非或缓或急之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