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和医疗
世卫组织提出的原则
缓和医疗(Palliative Care,舒缓医疗安宁疗护、姑息医学、安宁缓和医疗),是临床医学新发展的一个分支,是为无法耐受高强度治疗的患者解决身体、心理、社会、灵性等层面的痛苦,追求临终的安详与尊严。
简介
缓和医疗(Palliative Care,舒缓医疗安宁疗护、姑息医学)
世卫组织提出的“缓和医疗”原则有三:重视生命并承认死亡是一种正常过程;既不加速,也不延后死亡;提供解除临终痛苦和不适的办法。缓和医疗既不让末期病人等死,不建议他们在追求“治愈”和“好转”的虚假希望中苦苦挣扎,更不容许他们假“安乐”之名自杀,而是要在最小伤害和最大尊重的前提下让他们的最后时日尽量舒适、宁静和有尊严。
背景
因为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规律,所以医疗也具有天花板。当高强度的治疗不再有效果,反而为患者带来伤害、影响到生活质量时,通常需要缓和医疗来帮助减轻痛苦。包括解决疾病或既往治疗给患者躯体带来的疼痛、呼吸困难、恶性肠梗阻等不适;照顾或帮助患者解决焦虑、抑郁、恐惧等社会心理痛苦。
安宁缓和医疗是指,在不进行过度医疗的情况下,为重病患者、生命末期患者减轻身体不适,给予他们更多的心理支持和精神抚慰。
发展
起源
缓和医疗1967年起源于英国,逐渐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1990年WHO首次提出缓和医疗的定义,并于2002年将定义修改为:缓和医疗是通过早期识别、积极评估、控制疼痛和治疗其他痛苦症状,包括躯体、心理和灵性的困扰,来预防和缓解身心痛苦,从而改善面临威胁生命疾病的患者和他们家人的生活质量。缓和医疗的定义强调了症状管理、生活质量、全人照护,指出缓和医疗覆盖了疾病整个周期,而非局限于疾病终末期。2014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议,呼吁所有成员国将缓和医疗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在疾病早期与治愈性治疗措施共同提供。
WHO支持专业缓和医疗,专业的缓和医疗团队通常由接受过专业缓和医疗培训的医生和护士、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组成,专注于减轻和预防痛苦,而不是负责治愈疾病,与专科医生跨学科协作,提高照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加强医院和居家服务之间的连续性。开展缓和医疗以来,终末期患者的照护情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关于“死亡”的探讨也渐渐不再是禁忌话题,很多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开始提倡推广缓和医疗。
国际状况
2015年底,《经济学》人智库发布了一项《全球死亡质量排名报告》,聚焦世界各国缓和医疗的实施情况。结果显示,在80个国家及地区中,英国排名第一,随后是澳大利亚、爱尔兰、比利时等国,中国大陆地区则排名第71位。
中国概况
近年来,中国的安宁疗护/缓和医疗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安宁疗护试点、安宁疗护骨干培训班、社会力量加入、主流媒体宣传、医学教育课程等迅速丰富完善了我国的缓和医疗体系。但是目前,缓和医疗在我国尚处于方兴未艾阶段,相关理念、知识相对匮乏,相关工作尚未广泛开展,目前大众对缓和医疗的理念知之甚少,在就诊中还是以疾病诊疗为主导思想,开展缓和医疗的科室主要集中在老年科和肿瘤科。
医疗对象
1. 癌症患者。
2. 器官衰竭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心衰、终末期肾病、一般神经系统疾病(运动神经元病、帕金森、多发性硬化)。
3. 虚弱/痴呆/中风患者。
主要任务
1. 提供缓解疼痛及控制其他痛苦症状的临床医疗服务。
2. 承认生命和死亡是一个自然过程。
3. 不加速也不拖延死亡。
4. 整合患者精神心理和灵性的需求。
5. 提供支持系统以帮助患者尽可能以积极的态度活着,直到死亡。
6. 提供支持系统帮助亲属应对患者的疾病过程和局丧。
7. 应用团队的方式满足患者及其亲属的需要,包括必要的哀伤辅导。
8. 改善生命质量,同时也有效的干预疾病的过程。
9. 适用于癌症的早期阶段,联合应用其他有效延长生命的治疗,如化疗、放疗,包括评估和治疗引起痛苦的各种临床症状所需要的检查。
学科评价
医学中的治疗目标,包括疾病治愈、症状缓解、机能维持与恢复、关心照护、避免医疗干预中可能造成的伤害以及健康教育和咨询等。缓和医疗不是消极的对待,相反它是最积极的考量和做法,它不满足于 “给他/她所有的最先进的药物和仪器”,它始终不停地判断给患者使用这些医疗手段,是否真的对其有益?是否是患者想要的? 目前,治愈性治疗的理念仍处于主导地位,死亡质量需要改善,迫切需要缓和医疗理念的推广和实践,缓和医疗可以保障患者生存尊严、减轻患者经济压力、缓解医患关系、提高医生职业认同感,实现医方、患方、政府、社会多赢的目的。更好地了解死亡,才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生命,大声谈论“死亡”,是对生命的一种唤醒,更是文明进步的标志。
医学中心
2022年10月8日,北京协和医院缓和医学中心成立。
2017年9月,云南新昆华医院缓和医学中心,云南首个缓和医学中心。
浙江省安宁疗护指导中心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09 11:03
目录
概述
简介
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