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绿盟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绿盟公益”)于2015年初正式成立,属于非公募基金会,登记管理机关是广东省民政厅,业务指导单位是广东省人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
介绍
绿盟公益是国内首家专注于“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公益组织,由绿行者同盟携手东鹏控股、金意陶、酷狗音乐、绿岛科技、红波建材、广州龙之荟集团等一批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联合发起成立。
绿盟公益以“绿行中国,创福全球”为宗旨,以“环境教育,政策催生,建设推动,文化传承”为重点任务;绿盟公益遵循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统一的价值观,通过“为企业的绿色营销创造模式,为公众的绿色公益搭建平台”的创新公益模式构建价值生态链,推动绿色产业链,搭建专业透明的公益平台,以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推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将来自全国不同区域、不同领域的企业家、公益人士、媒体等资源汇聚在绿盟基金会这个平台上,让参与者自觉地各尽所能,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并获得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回报,为实现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和社会绿色梦想而努力。
绿盟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如下:
(一)资助乡村绿色生态教育普及活动;
(二)资助乡村绿色生态环境治理;
(三)资助乡村公共基础设施改善;
(四)资助乡村旅游和人居环境规划设计;
(五)资助乡村优秀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六)资助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研究项目。
绿盟公益将严格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本基金会章程,搭建专业透明的基金会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公益事业。通过多种形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发展绿盟公益资金。在政府规划和指导下,支持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在国家有关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基金资金增值的投资。
发展历程
绿盟于2012年推出微低碳行动项目(包括废旧电池回收、过期药品回收、废旧含汞荧光灯回收等)和绿行者同盟碳汇公益林项目,以公益平台为支撑,以“绿币系统”为纽带,以“绿币(公益积分)”与经济利益的相互转化为推动力,引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坚持绿色发展的企业积极加盟,吸引有公益情怀的公众广泛参与。从而解决了绿色低碳项目存在的链条缺失的问题,让所有利益攸关方获得充分的利益和价值回报,从而形成强大的市场动力,推进绿色事业开展。目前,各项目运作良好,佛山市禅城区低碳试点区建设卓有成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广泛好评!
在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推进的大背景下,经过2年多的策划和探索,绿行者同盟于2014年,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规模宏大的“中国美丽乡村计划”,通过建立“公益推动、政府带动、村庄主动、社会联动、内生驱动”这五个动力机制,以“环境教育、政策催生、建设推动、文化传承”为主抓手,以“五生(生态、生产、生活、生意、生机)”为建设目标、“五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文化)”为实现手段,构建价值生态链,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来共同开展美丽乡村的建设,致力于解决当今广大农村存在的“垃圾围村、河流污染、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无序建设以及乡村文化衰落”等问题。该计划已在理论建设、人才储备、经验准备、资金募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前期工作。
2014年,绿盟与中山大学携手成立“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与华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共建了“中国美丽乡村研究中心”,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联合成立“古村建设工作坊”,与暨南大学成立了“乡村文化工作坊”,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做了充分的理论研究。
与全国高校国学联盟、广东院士联谊会、佛山市设计企业行业协会以及各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自行车协会等多家单位达成深度合作关系,并成立志愿者俱乐部,旗下包括绿设计、绿骑士、绿影者、绿媒体、绿师者等五支志愿者队伍,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人才储备。
2015年初,绿行者同盟携手东鹏控股、金意陶、酷狗音乐、绿岛科技、红波建材、广州龙之荟集团等一批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联合发起成立了绿盟公益基金会,为美丽乡村试点村提供启动资金,共同为企业的绿色转型发展和社会的绿色梦想而努力,实现多方共赢,借助企业的资金支撑和技术支持,让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更加稳健。
目前,绿盟“中国美丽乡村计划”已经在广东省佛山市、惠州市、梅州市、江门市、兴宁市以及湖南省韶山市等地启动了“美丽乡村”试点建设,累积实践经验,取得了初步进展,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绿盟公益模式也成为当前国内美丽乡村建设“政府主导”模式和“乡村自发”模式的有益补充。
此外,绿盟还与《人民日报》、人民网、人民论坛网、中国经济网、《环球市长》杂志、《小康》杂志等全国知名媒体建立了常态性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
公益模式
采取“公益推动、政府启动、乡村主动、社会联动、内生驱动”的建设模式。这是“政府主导”模式的有益补充,也是“乡村自建”模式的全面提升。
当前,全国各地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大多为两种模式:
一是“政府主导”模式,以具有旅游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村镇建设为主的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模式,一方面受限于财政资金的持续规模,一方面受益的村落极为有限。
二是“乡村自建”模式,即由乡村自发筹集资金开展村庄建设,主要开展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活环境治理,但这种模式只限于部分“先富起来”的乡村,同时乡村建设的层次较低,投入也难以为继。
绿盟·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旨在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可复制推广的全新模式。解决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不可持续发展的困难。它是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模式创新。
公益推动
绿盟通过建立一个满足各利益诉求方的公益价值生态链及众筹平台,推进创新公益模式的建立、资源的整合、利益的协调及诉求的实现,形成一个闭合的价值生态链,推动全社会的参与。
政府启动
充分发挥政府领导作用,体现政府全局重大利益协调的角色。当地市、区(县)及镇政府在国家战略背景下,整合本区域各部门、社会有关乡村建设的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建设。
乡村主动
乡村要发挥自我管理和服务的主动性,借力公益创新模式,挖掘乡村乡贤亲缘、人缘、地缘等优势,并为出钱出力的乡贤的提供最大精神价值回报,让其全力投入到本村的建设中来。
社会联动
由绿盟发动企业、媒体、学界、娱乐界等战略合作伙伴和志愿者构建公益价值生态圈,推动美丽乡村公益事业发展。在这个公益价值生态系由绿盟发动政府、企业、媒体、学界等战略合作伙伴和志愿者构建公益价值生态链,通过对不同对象进行系统的部署,形成合理的合作体系,实现价值一体化,共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内生驱动
盘活乡村人才、土地、文化、建筑、农林水系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畜牧业、养殖业等,增加村民各种收入,加快推进乡村自身经济发展。
参与公益
为公益价值生态系统的构建者,绿盟将发动全社会热心公益的企业和个人深度参与。只要拥有一颗公益之心,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实践公益梦想的位置。我们欢迎各界热心公益人士的参与。
1、捐赠绿盟公益基金会
2、参与乡村建设工作坊
欢迎全国相关高校发挥其人才优势参与到绿盟的美丽乡村伟大计划中来。绿盟将通过搭建乡村建设社会实践平台,不断提高学者与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及为参与者提供服务国家,报效人民的众多机会。绿盟已与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一系列工作坊,例如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联合成立“古村建设工作坊”,与暨南大学成立了“乡村文化工作坊”等,欢迎报名加入,或者另行建设相关工作坊。
3、参与乡村建设智力库
为建立高层次、高效能的美丽乡村建设团队,绿盟与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一系列研究中心,例如与中山大学携手成立“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与华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共建了“中国美丽乡村研究中心”。欢迎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专业人士,以及乡村建设探索者,先行者加入智库,或者与绿盟合作建立其他相关研究机构。
4、参与绿盟志愿服务队
绿盟与全国高校国学联盟、广东院士联谊会、全国古村落志愿者网络、佛山市设计企业行业协会以及各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自行车协会等多家单位达成深度合作关系,成立了志愿者俱乐部,旗下包括绿设计、绿骑士、绿影者、绿媒体、绿师者等五支志愿者队伍。志愿者可以获得储备知识、提高能力、拓展视野、增强素质、提升境界的机会,在与各领域公益人士的互动交流中汲取正能量,释放公益热情,体现自身价值,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欢迎各方人士加盟。
5、成为美丽乡村试验点
绿盟基金会经过精心准备,于2015年2月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以广东省为重点,面向全国发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试点村召集令,将在2015年内启动20个试点村的建设工作。在2017年前,启动100个试点村建设。在2018年以后,该项工作将实现常态化,将形成的各种建设模式推广,形成美丽乡村建设的常态化机制,鼓励、引导各地从实际出发开展美丽乡村创建示范,真正实现“美、富、强”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绿盟基金会重点挖掘具有历史文化底蕴、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及农业生产潜力的乡村,从村庄、乡镇、县域等三个层面开展先行先试,打造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及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立足各地资源优势,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绿行者同盟将通过绿盟基金会拨款为选定的试点村提供启动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工作方案编制等。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方案将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原则,从农村实际、农业特点、农民需求出发,进行总体规划,杜绝大规模撤并村庄、大拆大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