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春县(Lüchun County),中国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西南部,东与
元阳、
金平两县接壤,北与
红河县相连,西北倚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西南隔
李仙江与
江城县相望,东南与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毗邻,地跨东经101°48′-102°39′、北纬22°33′-23°08′之间。距河口边境口岸312公里,距
金水河口岸132公里,省道S214公路穿越县城。辖4镇5乡、71个村委会,21个社区、803个村(居)民小组,全县总面积3096.86平方公里。主要使用语言为哈尼语、彝语等。截至2023年末,绿春县常住人口为19.93万人。
名称衍变
绿春原名“六村”,其含义指县城周边有六个哈尼族村寨(窝托、角竜、栏白、轰作、比等、马宗村),俗称“东仰”,1958年7月建县时,国务院根据境内绿水青山、四季如春的特点而命名为绿春。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古属哀牢地。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绿春县境在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后属
益州郡地。东汉(公元25~220年)属
牂牁郡地。
三国时期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至东晋(公元420年)属
兴古郡地。
南朝宋、齐、梁时(公元420~556年)属梁水郡。
北朝周属濮部。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代仍属濮部。
唐初属和蛮部地;南诏时期分属通海都督和蛮部及银生节度威远睑。
宋代大理国时期分属秀山郡及威楚府。
明清时期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属元江、墨江、建水、石屏、金平县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金平、元阳、红河、墨江四县辖;1955年4月29日,设置相当于县级行政机构的红河哈尼族自治区六村办事处;1958年7月15日绿春县正式成立。
1978年,城关公社改为城关大队,全县9个公社82个大队。
1980年10月,城关大队又改为城关公社,全县辖10个人民公社,81个生产大队。
1984年机构改革,把全县原来的10个人民公社改为9个区公所和1个镇,把原81个生产大队改为81个乡人民政府。
1988年机构改革,把原来的区公所改为乡人民政府,原来的“乡人民政府”改为行政村公所(办事处)。全县设8乡1镇82个村公所(办事处)。
2000年,原村公所改为村民委员会,原城关办事处改为2个社区,即东城社区和西城社区。
2013年5月,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大兴镇所属牛洪、大寨2个撤村改社区,即:把原牛洪村委会改为牛洪社区、原大寨村委会改大寨社区。同年9月,大兴镇所属岔弄、半坡乡哈的2撤村改社区,即:把原岔弄村委会改岔弄社区、原哈的村委会改为哈的社区。
2015年10月,牛孔、大黑山、平河3个撤乡设镇工作通过云南省人民政府的批准,下发《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红河州部分撤乡设镇的批复》(云政复〔2015〕61号),同意绿春县牛孔乡改为牛孔镇、大黑山乡改为大黑山镇、平河乡改为平河镇。2016年3月,牛孔、大黑山、平河正式撤乡设镇挂牌;同年11月,成立大兴镇诺玛阿美社区。
2020年5月17日,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2021年8月,入选云南省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绿春县位于云南省南部,地跨东经101°48′-102°39′、北纬22°33′-23°08′之间。东、北分别与
元阳县、金平县及
红河县接壤,西北倚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西南隔李仙江与
江城县相望,东南与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毗邻,国境线长153公里。县境东西最大横距37.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0公里,总面积3096.86平方公里,距省会昆明462公里,距蒙自270公里。
气候
绿春县境内有北热带、
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
南温带、中温带6种
气候类型,属云南省西部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是云南省典型的湿热区之一。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晴天多,光照足,湿度小,昼夜温差大;5月至10月为雨季,雨水多,光照少,昼夜温差小。年均气温16.6℃,无霜期340天。
地质
绿春县境按地质力学观点属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形构造系东支;按板块构造说,又属金沙江一藤条江缝合线的绿春段南侧。县境位于藏滇地槽褶皱系东侧兰坪一思茅上叠凹陷东南部的墨江一绿春腹背斜。在漫长的地壳运动中,县境内的地质构造经历了多次不同类型的构造活动,形态复杂,岩体支离破碎。地层县境地层较发育,总体属古生代结构。岩石除局部地区为二长花岗岩、花岗岩、石灰岩外,绝大部分地区为板岩、砂岩、页岩、粉砂岩、泥岩,岩石厚度在5270~3145米之间,分布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0%,因此,县境大部分地区为不可溶地区。
地形地貌
绿春县地处
哀牢山南出支脉西端,为中山峡谷地貌。主要沿各分水岭河流两坡广泛发育的古夷平面、阶地和深切的“V”形谷、悬崖绝壁、活冲沟等幼年景观,河流深切、沟壑纵横、峰恋叠嶂、支离破碎为县境地貌的主要特征。地势中部高,四周低,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最高点为雄居县境中部的黄连山主峰,海拔2637米,最低点为小黑江与李仙江交汇处,海拔320米。境内无平坝,河流两坡广泛发育的古夷平面、阶地和洪积扇面积很小,多高峻条峻状形山地,海拔一般都在1200-1500米左右。
水文水利
绿春县境内河流均属
红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李仙江、小黑江、勐曼河、渣吗河、马尼河、洛母河、搬布河、牛孔河、大头洛巴、白那河。
2024年6月20日,位于绿春县
大兴镇龙丁村的路俄水库工程通过验收正式开始运行,水库总库容1036.99万立方米,最大坝高89.6米,设计年供水量1269.6万立方米,工程批复总投资5.03亿元。路俄水库开始运行后,可解决绿春县城、大兴镇龙丁、瓦那、马总、阿迪、以及牛孔镇者俄5个村委会6.97万人及1.73万头大小牲畜饮水需求和1.66万亩农业灌溉用水问题。
土壤
绿春县成土母岩主要为板岩、沙石夹灰岩、砂岩、页岩、砾岩、页岩夹砂岩,还有少量为石灰岩、花岗岩、片岩、石英岩、紫岩。成土母质主要为坡积母质、残积母质和冲积母质。土壤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红棕壤、紫色土、水稻土7个土类、9个亚类、20个土属、26个土种。其分布特点是与海拔高差和气候类型成对应关系。
自然灾害
绿春县常见洪涝、滑坡、泥石流、雷电、冰雹、风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其中,洪涝灾害每年发生,1997年、2001年、2002年引发的洪涝灾害均造成千万元以上的经济损失。绿春县是云南省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县城是绿春地质灾害最为集中、最为严重的区域,其隐患遍及整个县城区域,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威胁较大。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截至2010年,绿春县境内年降水总量75.6亿立方米,年径流量51.7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约168万千瓦,可开发量120万千瓦以上。
土地资源
据1990年土地详查显示,绿春县土地总面积30.96万公顷,按2005年人口计算,人均1.49公顷。在县内土地中,除2.44万公顷为石山、石壁、沟河不可利用外,其余皆可用于发展经济。县境西南部李仙江、小黑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带属热带河谷地区,是县内可开发的热区。全县北热带和南亚热带气候面积16.6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5.66%。2005年,全县耕地面积2.9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41%;农用园地4946.67公顷,占1.59%;林地16.97万公顷,占54.81%;牧草地3433.33公顷,占1.1%;其他用地9381公顷,占3.02%;建设用地1986.67公顷,占0.64%;未利用土地4.35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9.4%。
矿产资源
截至2009年,绿春县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银、铜、铅、锌、铁、锰、砷、硫、煤、盐泉、水晶、硅石等7大类17种,共有72个矿产地。产地主要有牛波金矿、龙土金矿、大马尖山铅砷矿、牛孔巴甫锰矿等。
生物资源
截至2013年,绿春县境内有
维管植物239科1099属2802种,其中蕨类植物41科109属269种、裸子植物8科11属13种、被子植物190科979属2520种。列为保护植物的有152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4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24种、云南省保护植物24种。如谭清苏铁、东京龙脑香、多毛坡垒、长蕊木兰等。
绿春县境内有
脊椎动物451种,其中哺乳类有9目24科68属100种、鸟类有13目36科199种2亚种、爬行类有1目7科27属36种、两栖类有2目7科13属38种、鱼类有5目17科57属76种。有国家级保护动物74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5种、Ⅱ级保护动物59种。如长臂猿、老虎、金丝猴、马鹿、绿孔雀等。
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绿春县中南部,1983年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保护区范围调整,调整后总面积6186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4.3%。是世界自然保护地东南亚地区联盟1999年在红河蒙自召开研讨会上定位的“绿色大三角”的重要组成部份。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热带季节雨林、山地雨林、湿性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和绿春苏铁、白颊长臂猿、黑长臂猿、印支虎、马来熊等为代表的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生态环境。
行政区划
截至2013年1月,绿春县辖
大兴镇、牛孔乡、
大水沟乡、大黑山乡、
戈奎乡、三猛乡、
骑马坝乡、平河乡、
半坡乡,共1镇8乡,81个村委会,2个社区。
截止2020年6月,绿春县辖4镇5乡。
截至2024年,绿春县辖4镇5乡、92个村(社区)、803个村(居)民小组,其中有3个沿边乡镇、7个沿边行政村、48个沿边村组。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末,绿春县常住人口为19.93万人。比2022年末减少0.22万人,2023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246447人,其中:男性130426人,女性116021人,男女性别比为 112:100;城镇人口41667人,同比下降0.9%。
民族
绿春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县,县内世居哈尼、彝、瑶、傣、拉祜、汉等六个民族,其中
拉祜族、
瑶族两个特少数民族属于“直过”民族。截至2023年末,少数民族人口243668人,占户籍总人口的比重为98.9%,其中
哈尼族人口215977人,占总人口的87.6%。
语言
绿春县大兴镇大寨村在国家创制哈尼文字时被确定为
哈尼语标准音所在地。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为哈雅、碧卡、豪白三个方言,哈雅方言中又有哈尼次方言和雅尼次方言两种。
绿春县彝族有自称“聂苏”和“香堂”两个彝族支系。两个支系使用的语言同属彝族东南部方言,但语言差异较大。如:“水”,聂苏支读“移见”,香堂支读“依此”。“马”聂苏支读“模”,香堂支读“阿木”,相互之间用彝语通话较为困难。
绿春县瑶族全系蓝靛瑶,自称“旭门”。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支,使用“勉话”方言。由于瑶族长期与哈尼族相处和交往,大部分人能听、会说哈尼语,有不少还懂汉语。
宗教信仰
绿春县哈尼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信仰系统,即原始的万物有灵和多神崇拜及祖先崇拜,其信仰核心是神、鬼、魂,崇拜目的是保佑人、畜、粮的安康与发展。
瑶族以信奉道教为主,但仍保留着本民族的原始宗教,形成了原始宗教与道教合流的信奉现象。瑶族男子8~16岁要举行成人礼的“度戒”活动。瑶族的度戒分道戒和师戒两种,道戒叫做度戒,师戒叫受戒。度戒前要静修5~6天,不见天日,除师傅外,不准同别人讲话。度道戒者可主持本民族的丧葬礼仪,而度师戒者是不能充任的,除了宗教职能的区分外,凡度道戒者一律不准用刀杀家禽、家畜。
经济
概述
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1.06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35亿元,同比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6.6亿元,同比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29.11亿元,同比增长4.6%,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5.1:27.2:47.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66亿元,同比下降30.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6亿元,同比下降24.2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06亿元,同比增长7.8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04亿元,同比增长10.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2.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
第一产业
2023年全年,绿春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279728万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农业产值153460 万元,同比增长4.3%;— 3 —林业产值64252万元,同比增长4.1%;牧业产值47080万元,同比增长3.9%;渔业产值7297万元,同比增长3.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639万元,同比增长4.3%。
2023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0.59万亩,增速与去年同期持平;期末大牲畜存栏数为61564头,同比增长0.7%;大牲畜出栏12149头,同比增长 2.5%;生猪存栏88061头,同比下降3.8 %,肉猪出栏89330头,同比增长2.3%。全年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8.74千公顷,水利工程年供水量4770.17万立方米,为农业供水量3700.1167万立方米。
第二产业
2023年,绿春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76916万元,比上年增长30.1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59460万元,同比增长3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420万元,按可比价上升12.9%;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产值17456 万元,同比增长6.48%。分主要产品产量看:全年水泥制造150.86万吨;精制茶2530吨,同比增长311%,主要原因是新纳规一家精制茶加工企业;自来水生产量136.5万立方米,同比上升7.5%;针织服装2.65万件,同比增长9.05%。
2023年,绿春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4.3亿元,同比增长45.3%。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21745万元,同比增长2.2%。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4476万元,同比增长1071.1%;商品房销售面积15954平方米,同比增长31.1%。
第三产业
2023年,绿春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0.9%。其中:第一产业同比增长 22.7%;第二产业同比下降27%;第三产业同比下降34.7%。从重点行业来看,交通运输业投资下降39.7%;水利投资下降 21.4%;房地产业投资增长491%;教育投资下降85.5%;非电工业投资下降 56%。
2023年,绿春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60356.8万元,同比增长10.1%。批发业销售额157339.4万元,同比增长13.7%;零售业销售额303713.2万元,同比增长7.9%;住宿业营业额16116.7万元,同比增长23.1%;餐饮业营业额38022.8万元,同比增长19%。
2023年,绿春县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27.664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3.5%。其中:接待国际旅游者142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227.65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3815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284540.68万元,同比下降0.42%。
社会事业
教育
2020年5月19日,绿春县入选2019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23年年末,绿春县各级各类学校140所,其中:普通中学12所,职业中学1所,进修学校0所,普通小学66所,幼儿园61所。全县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2634人,其中:初中在校学生9967人,高级中学在校学生2667人;初中毛入学率100.06%。普通小学在校学生22441人,小学学龄儿童纯入学率达99.9%,小学学龄儿童升学率100%;普通中学专任教师886人,职业中学专任教师21人,普通小学专任教师1113人。各级各类学校校舍建筑总面积达495234.05 平方米,同比下降 4.1%。
医疗
2023年年末,绿春县共有卫生机构114个,其中:医院6个,卫生院9个,村卫生室84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1610张,其中:医院560张,卫生院600张;卫生人员153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29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52人〕。每千人拥有床位7.99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46人,传染病发病率为776.3274/10万。
文化
2023年年末,绿春县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博物馆1个,文化站9个,电视台1座。全县广播人口覆盖率99.76%,电视人口覆盖率99.71%。
劳动就业
2023年年末,绿春县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60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3%。
人民生活
截至2023年,绿春县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8043元,同比增长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9819元,同比增长2.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3389元,同比增长9%。
社会保障
2023年年末,绿春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13871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42820人,失业保险参保5801人。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228911人,参加医疗保险职工为9239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19672人。全县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805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达 369.19 万元。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16609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达6188.71万元。
乡村振兴
2021年8月27日,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乡村振兴局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交通
概述
2023年年末,绿春县公路通车里程4147.238公里,其中:国道141.17公里,省道155.565公里,县道1008.13公里,乡道942.53公里,自然村道路1899.843公里。完成旅客运输量5919万人,旅客运输周转量13.1 万人公里。
公路
2024年9月27日,
元绿高速公路阿扎河1号隧道右幅顺利贯通。元绿高速是云南省高速公路规划网中S26蒙自至孟连高速公路的组成路段,主线全长57.45公里,元阳机场连接线24.22公里,绿春立交连接线3.21公里,总投资143.83亿元。10月29日,
勐醒至江城至绿春高速公路(勐绿高速公路)第9标段右幅实现贯通。
公共交通
2024年6月,绿春县投入运营新能源巡游出租车共20辆,以公车公营的模式运营,每辆出租车安装卫星定位系统,按表计时收费。
人文
饮食
白旺是哈尼族喜庆宴席上的一道凉拌菜,用动物生鲜血加工而成。制作方法是:适量食盐放入盆里,倒入动物鲜血,用筷子搅拌。再加入炸好的猪肝、炒好的花生米面以及姜、蒜等。
酸笋是哈尼族人利用竹笋腌制的酸菜。酸笋煮连壳螵蛳制作方法为:把吐去污物的蜾蛳剁去屁股冼净,连壳放进加热的铁炒锅里加适量盐巴,干炒。待螺蛳水汽炒干,螺盖脱落便放油,油热再放水,水涨便放酸笋,煮到一定时加花椒、辣子、薄荷即可食用。
哈尼豆豉是哈尼族人家的一种独特豆制食品。制作方法为:黄豆水中浸泡一夜,待胀大变软后舂成细渣。取洁净并脱过籽实的荞杆,晒干放在盆里或石板上点火烧成白色的灰末;将荞杆灰拌入豆渣内,放适当盐,加少许温水和匀,捏成扁圆小团,摆放到簸箕里,用稻草盖上,搁置在背荫通风处十天左右,充分变腐发酵,便散溢出阵阵特有的浓香。
习俗
长街宴也称为“最扎窝黑京宗宗”,是“辞旧迎新”的意思。一般是在“十月年”的第五天以后,选定一个好日子。长街宴那天,村寨家家户户都把自家一年中收获的果实,做成佳肴,用篾桌摆到寨子脚的“寨门”,摆成长长的宴席,让全村寨人品尝。大家相互敬酒祝福,或唱酒歌,或商谈村里家里的一些事。
捉蚂蚱节是绿春县城一带哈尼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后的第一个属鸡日或属猴日举行,意为消灭害虫、祈求五谷丰收。
艺术
“跳鼓舞”源于彝族民间,相传是彝族先民为祭祀神灵、祈求丰收而跳的舞蹈,经过长期发展演变,成为了彝族人民婚丧嫁娶、喜庆节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跳鼓舞”包含“开场鼓、制鼓、腌酸菜、过春节、祭龙、春耕、撒秧、栽秧、薅秧、打谷子、织布”等36套,目前能完整跳下来的仅有16套,经常表演的有12套。2009年,“跳鼓舞”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绿春县牛孔彝族服饰以其鲜明的颜色和独特的图案著称,由当地的手工艺人使用传统技艺精心制作,每一件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服饰上的图案多取材于自然景观和日常生活,如山川、河流、动植物等,这些图案不仅美观,还传递着牛孔彝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同尼尼”是汉语的译语,“同”指牛皮鼓,“尼尼”指扭动身体及冷抖动之意,是哈尼族古老的民族民间原生态传统舞蹈。流行于绿春、红河、元阳、江城、墨江等县,以及越南、缅甸、泰国、老挝等东南亚四国哈尼族聚居村寨,属祭祀性舞蹈,多在祭祀、守灵、送葬时进行,有单人、双人和群舞,有转肩、扭摆、鸟型、猴型、铓、鼓、锣伴奏,双人舞多由男性边击鼓边跳,群舞围成两个圆圈(男里圈女外圈)面向大鼓起舞。《同尼尼》于2013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他文化
都玛简收:《都玛简收》是流传于绿春、元阳、红河、金平等哈尼族聚居地区的哈尼族神话古歌,讲述了美丽聪慧的哈尼女子都玛简收的励志故事。这个神话故事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真实、丰富的关于哈尼族的生产生活知识。它通过对主人公生活经历的讲述,传播了哈尼族农耕历法知识以及崇拜自然、亲和自然的传统思想观念。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截至2021年11月,绿春县有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1项、云南省级非遗项目名录5项、红河州州级非遗项目名录16项、县级非遗项目名录31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名、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3名、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7名。
风景名胜
重要景点
宋壁石林溶洞群
宋壁石林溶洞群位于绿春县大水沟乡境内,也称为大风丫口,景区内屹立的一块块大青石。
李仙江热带雨林
李仙江热带雨林是沿李仙江保存的一处原始亚热带河谷雨林,经镇沅、墨江、江城流入绿春县境内。
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绿春县境中南部,为哀牢山南延余脉,于1983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云南省较早成立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对外交流
绿春县与越南相邻,长期与越南进行友好交流合作。绿春县建立起较为成熟的与越南莱州省党政领导常态化互访机制,在新年、春节等节点向孟谍县发送新年贺祝福、贺信等,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双边领导组团交流,加强两县双方高层沟通交流,巩固传统友谊。2023年12月,派遣文旅代表团25人到越孟谍县出席参加孟谍县文化体育周活动;2024年5月,利用友好乡镇关系平台,
平河镇政府代表团19人出访到越孟谍县都龙乡开展友好访问交流活动,深化交流互动。
著名人物
孙敏初,1925年9月出生,哈尼族,云南绿春人。1950年1月参加工作,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十支队红河护乡团第三营营长,红河县人民政府筹备处财经科副科长,红河哈尼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委员、自治区人民政府文教科副科长等职务。
重要荣誉
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绿春县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县城。
2021年12月,被云南省教育厅拟评为“云南省教育工作合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