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兜兰
兰科兜兰属植物
绿叶兜兰(Paphiopedilum hangianum Perner & O. Gruss)是兰科、兜兰属附生草本植物。叶革质,叶片狭长椭圆形,先端钝,腹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淡绿色并有龙骨状突起,花葶近直立,淡黄绿色,密被白色短柔毛;苞片卵状椭圆形,淡黄绿色,边缘具缘毛;背面背白色短柔毛;花梗和子房绿色,具紫色斑点,密被白色短柔毛;花单朵,淡黄色至浅黄绿色,稍有香气,中萼片宽卵状椭圆形,先端钝,两面具细缘毛,合萼片宽椭圆形,两面亦具毛,花瓣近基部有淡紫红色晕,宽卵状椭圆形,稍斜歪,唇瓣基部具紫色斑点,深囊状,近球形,退化雄蕊具紫红色横脉纹,宽倒卵状三角形,先端钝圆,4-5月开花。
形态特征
附生草本。叶4-6枚,2列,革质,叶片狭长椭圆形,长12-28厘米,宽3.5-6厘米,先端钝,腹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淡绿色并有龙骨状突起,基部边缘具紫色缘毛,先端钝。
花葶近直立,长13-23厘米,淡黄绿色,有时具紫色细不斑点,密被白色短柔毛;苞片卵状椭圆形,长2.5-3厘米,宽2-2.5厘米,淡黄绿色,有时具紫色斑点,边缘具缘毛;背面背白色短柔毛;花梗和子房长3-4.5厘米,绿色,具紫色斑点,密被白色短柔毛;花单朵,直径11-14厘米,淡黄色至浅黄绿色,稍有香气,中萼片宽卵状椭圆形,长4.8-6.2厘米,宽3-4.6厘米,先端钝,两面具细缘毛,合萼片宽椭圆形,长4.8-6.4厘米。宽3.6-5.7厘米,两面亦具毛,花瓣近基部有淡紫红色晕,宽卵状椭圆形,稍斜歪,长5-6.5厘米,宽3-4.5厘米,两面被微柔毛,基部具密集的长柔毛,边缘具缘毛;唇瓣基部具紫色斑点,深囊状,近球形,长3.5-5厘米,宽2.5-3.4厘米,前端边缘内卷;蕊柱基部被白色短柔毛;退化雄蕊具紫红色横脉纹,宽倒卵状三角形,长1.6-2.1厘米,宽1.8-2.2厘米,先端钝圆,基部聚然收窄成短爪。花期4-5月。
产地生境
分布中国云南(锦屏);越南北部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600-800米的潮湿、排水良好的岩石或裂缝的岩石上。
栽培技术
种植前:对引种的绿叶兜兰进行消毒,即用1000甲基托布津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15分种,用水冲净晾干后再种植。
温度和环境:温室冬天利用燃油加温机使温度保持在10℃以上,夏天利用水帘降温并加强通风保持在35℃以下。在栽培过程中,利用环流风机保持温室良好的通风状况。
光照:温室具有内外两层遮阳网,外层为70%黑色遮阳网,内层为50%的银灰色遮阳网。冬季阳光弱或其它季节阴天时,打开两层遮阳网;夏秋季阳光强时利用两层遮阳网遮荫,通常情况下采用外遮阳网遮荫。
栽培器皿和栽培基质:绿叶兜兰植株采用直径约8.5厘米白色塑料杯栽培,栽培基质为陶粒、兰石、蕨根和栎树皮。上盆栽培时先用粗陶粒垫底约1/4以利通气,上层为兰石+蕨根+栎树皮(体积比2:1:1)的混合基质。
浇水和施肥方法:保持栽培温室40-60%的空气湿度,特别在夏季高温季节和冬季要严防空气湿度过大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生长季节每天浇水1次,秋季干燥时在植株周围的地面、台架、道路和植株上喷水增加空气湿度,冬季气温在15℃以下时减少浇水,只保持基质湿润即可。
绿叶兜兰在刚上盆或换盆时10天内不施肥,10-15天后植株恢复生长时在盆面上撒施肥效为半年的氮、磷、钾营养配比为14:14:14的长效缓释绿肥,每半月施喷施1次氮、磷、钾的营养配比为20:20:20的复合肥1000倍液,冬天温度低于15℃时,停止施叶面肥。
病虫防治
栽培过程中每半个月喷施1次80%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多菌灵800倍液,并交替使用;每半月喷施40%的氧化乐果乳剂1000倍液预防虫害发生。一旦发生病虫危害,则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种类及时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防治。
主要价值
绿叶兜兰独特的花朵造型、绚丽的花朵色彩、比较长时间的观赏花期所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国际上栽培最广泛的兰花之一。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20年 ver3.0——极危(LC)。
参考资料
绿叶兜兰.中国自然标本馆.
绿叶兜兰.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9 15:44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