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地方性流产
绵羊的一种亚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绵羊地方性流产(Ovine enzootic abortion,简称OEA)又称羊衣原体病(Ovine chlamydiosis)、母羊地方性流产(Enzootic abortion of ewes,简称EAE),是由流产衣原体(Chlamydophila abortus) 引起、发生在绵羊身上的一种病害。病羊主要特征为发热、流产、死产以及弱产,病理学特征为坏死性胎盘炎、急性乳腺炎、溃疡性子宫内膜炎。
病害学史
1936年Greig首次描述了衣原体流产,并命名为母羊地方性流产(EAE)。当时他提出这是环境因素如饮食不足的结果。
1950年,Stamp和他的同事们才证明这是一种有机体引起的传染病。
20世纪60年代中期,鉴定了衣原体菌株的特定表型特征。
病原特征
流产衣原体引起的地方性流产是世界范围内绵羊地方性流产的主要原因。以前,人们认为绵羊和山羊的所有衣原体疾病,包括流产、多关节炎和结膜炎,都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并且该微生物也可以在没有疾病临床症状的绵羊的肠道中发现。流产衣原体以前称为鹦鹉热衣原体免疫型(Chlamydia psittaci immunotype / serovar 1),现已被证明是与鹦鹉热衣原体不同且独立的生物体。
衣原体包括13个种,即流产衣原体沙眼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反刍动物衣原体猪衣原体、家禽衣原体、鸟衣原体、猫衣原体、肺炎衣原体、鼠衣原体、豚鼠衣原体、蛇隐孢子虫和C.poikilothermis,羊衣原体病主要是由流产衣原体感染引起的,反乌动物衣原体、肺炎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偶尔也可引起羊只发病间,流产衣原体对热较敏感,在低温条件存活时间较长(0℃可以存活数周,-70℃能够长期保存),对红霉素和四环素族等敏感,对磺胺类和链霉素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使用2%的来苏水溶液5分钟就可将其灭活。
(A)RB(箭头),在感染后24小时在McCoy细胞内的直径为1微米的细胞。(B)在感染后72小时从McCoy细胞收获的纯化EB(箭头),直径为300-500纳米。
为害症状
哺乳母羊乳腺肿大、变硬,乳房淋巴结肿大,子宫内膜糜烂与溃疡。流产胎儿大小均匀,皮肤完整皮下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点状出血与水肿,水肿尤以脐部、腹股沟部、鼻背、脑后最为严重。腹腔腹水量增加,并被血红蛋白着染。唾液腺、胸腺、心脏、肺脏浆膜下点状出血。肝脏肿大、充血,有时可见针尖大小的灰白色病灶与纤维素沉着。这些病变主要取决于感染时的胎龄。在子宫内死亡已久的胎儿表现不同程度的自溶,难以辨别生前的病变。胎儿胎盘病变与布鲁菌病病变相似,绒毛膜部分或大部分脱落,残存的绒毛膜水肿、绒毛叶之间含有血性渗出物,绒毛叶呈紫红色或灰白色,表面出现特征性棕褐色坏死。
(a)胎盘绒毛膜侧的大体视图。膜增厚,有广泛的多灶性至聚结性纤维素脓性渗出物。(b)绒毛尿囊膜坏死,伴有嗜酸性细胞和核坏死碎片、活的和变性的中性粒细胞、较少的巨噬细胞和多灶性矿化。插图:高倍镜显示炎性细胞和滋养层细胞,有无数胞质内包涵体。(c)绒毛尿囊膜内的动脉显示出血管炎、血栓形成以及活的和退化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在血管周围的积聚。(d)绒毛膜绒毛显示具有无数胞质内包涵体的滋养层,对流产衣原体染色阳性。还有细胞外阳性物质。插页:高倍放大显示阳性染色的滋养层。
流行情况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50~90天。后期羊流产、死产或产下弱羔是本病突出的临诊表现,主要见于妊娠30~120天后感染的母羊。产盖或流产后,母羊出现发热,体温高达41.3~42.0℃,稽留一星期以上,阴道排出少量棕灰色或棕红色分泌物。哺乳母羊泌乳量明显下降或停止,乳汁变质,含有亲衣原体与大量中性粒细胞。有的发生胎盘滞留,并继发细菌性子官内膜炎而死亡。无继发病时母羊的生殖器官迅速恢复,不影响繁殖功能,对亲衣原体的再感染具有终生免疫力。妊娠早期的母羊、空怀母羊以及羔羊多呈隐性感染,直至下一次或再下一次产羔期出现流产。
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该病临床上可分为流产型、关节炎型和结膜炎型,且这3种表型常在一个羊群中同时出现或先后出现。
流产型
潜伏期为2~3个月不等,主要发生于怀孕后期尤其是产前最后一个月的母羊表现为流产、死产或产出弱羔,排出胎衣和恶露所需时间较长,子宫不能及时闭合,引发继发感染,造成羊只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发生过流产的母羊一般不再流产,产出的弱盖一般不会存活,种公羊有时表现为睾丸发炎,其他成年羊则病症出现较少。
关节炎型
多发生于夏秋季节。1~8月龄的病羔羊主要表现为四肢关节尤其是腕关节和附关节肿胀、疼痛,造成羊只行,弓背站立,严重的病羊还表现为卧地不起,同时还伴有结膜炎症状,严重影响了羊的发育。
对于结膜炎型
羊衣原体病常发生于绵羊特别是绵羔羊,病羊主要表现为单只眼或双只眼流泪,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混浊,进一步发展则造成糜烂、溃疡或穿孔,一般经过治疗2~4天后开始愈合好转。
实验室诊断
除了羊衣原体病,羊的布鲁氏菌病、弯曲杆菌病、羊流感等也可造成羊的流产,因此仅靠临床症状不能做出判断,还需借助实验室诊断才能确诊。
病原学检测
主要包括染色法和病原分离培养法,染色法即在无菌的条件下采集病死羊的血液、气管分泌物、脾脏、肺脏、肠黏膜和肠内容物、流产胎儿、流产分泌物等病料,制作流产胎儿和脏器的切片以及其他病料的涂片,再用姬姆萨染色法进行染色,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经染色呈红色或紫红色的区域为衣原体原生小体(具有感染能力),经染色为蓝绿色区域为的衣原体网状体(不具有感染性);病原分离法即将适量的病料悬液接种于孵化的鸡胚(5~7日)卵黄囊内,观察可发现胚胎于3~5日死亡,然后取一些卵黄囊制作抹片进行镜检,可以看到大量的衣原体。
血清学检测
动物衣原体病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补体结合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间接血凝实验,补体结合实验操作繁琐、费时,在实验结果的判定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对实验人员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且流产衣原体和假单胞菌属等一些细菌有共同的抗原,易出现假阳性,也不能区分自然感染和免疫接种;对于ELISA方法,操作简单、检测快速、敏感性高,但由于衣原体脂多糖类抗原有些表位与其它革兰氏阴性细菌相同,也易出现交叉反应和假阳性,也不能区分自然感染和免疫接种,且商品化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间存在差异;间接血凝实验操作简便、不需要使用仪器,适用于基层兽医站大规模的检测、疫情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但敏感性低也不能区分自然感染和疫苗免疫。不同的检测方法优缺点不同,所适用的检测范围也不同,具体可参照现行《动物衣原体病诊断技术》(NYT 562-2015)进行选择使用。
分子生物学检测
动物衣原体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荧光定量PCR和多重光定量PCR,其中PCR检测技术(主要是针对病原外膜蛋白和16-23SrRNA靶基因进行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相当于或高于病原分离法,能快速对羊衣原体病做出诊断而荧光定量PCR、多重荧光定量PCR等方法也在检测流产衣原体、猫衣原体和沙眼衣原体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和应用,虽然,PCR方法已列入现行衣原体病诊断技术标准中,但该实验需要使用的昂贵仪器(PCR仪、荧光PCR仪、凝胶成像系统)对实验条件、环境和操作人员也都有较高的要求,基层实验室基本无法满足,这对羊衣原体病的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环境卫生,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注意气候变化确保畜舍通风良好;提高饲料营养水平。合理调整饲养密度。
做好消毒工作:坚持每天对栏舍、过道、器具、场内死角消毒;每周对场内环境消毒两次。严禁外来人员进出场区,工作人员进场必须要更换工作服,经消毒通道进场工作。
免疫接种:生产实际中可在母羊配种前接种一次油佐剂苗,可以使母羊获得3个怀孕期的保护力。
防止病毒传入:引种应来自非疫区,并严格对引进的种羊隔离饲养。经实验室检测无病原存在方可混群饲养。
治疗:临床上可对患病羊注射四环素族抗生素,也可口服,连用2周左右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结膜炎型的病羊还可配合使用土霉素软膏来点眼。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01 15:19
目录
概述
病害学史
病原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