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穗苏
唇形科绵穗苏属植物
绵穗苏(Comanthosphace ningpoensis (Hemsl.) Hand.-Mazz.)为唇形科绵穗苏属下的一个种。叶较小,卵圆形,长7—10厘米,宽3.5—4厘米,老叶仅在上面沿脉上被星状毛或硬毛,幼叶 毛被不明显,仅上面疏生星状毛;穗状花序短.小,长10厘米,其间轮伞花序密集几无间断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直立,具密生须根的木质根茎。
茎高60-100厘米,基部圆柱形,上部钝四稜形,微具槽,除茎顶花序被白色星状绒毛外,余部近无毛,干时黄褐色,近茎顶紫褐色,节间短于叶片。叶卵圆状长圆形,阔椭圆形或椭圆形,长7-13(20)厘米,宽4-8(9.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渐狭,边缘在基部以上具胼胝尖的锯齿,纸质,老叶两面近于无毛,幼叶上面多少被小刚毛,下面疏被星状毛,侧脉6-9对,弧状,与中脉上面微显著下面明显隆起,网脉两面明显;叶柄极短,长0.5-1厘米,腹凹背凸,无毛。
穗状花序于主茎及侧枝上顶生,在茎顶常呈三叉状,中央者长12-18(40)厘米,在侧枝上的不发达,长8-11厘米,穗状花序圆柱形,开花时径约1.5厘米,各部被星状绒毛,常由于下部间断而稍远离、上部密集、具6-10花的多数轮伞花序所组成;苞片早落,明显从叶状过渡到鳞片状,下部轮伞花序的苞片叶状,绿色,阔卵圆状披针形,通常长1.5厘米,无柄,先端锐尖,基部近心形,边缘疏生数齿,上面疏被小刚毛,下面被星状绒毛,上部苞片卵圆状菱形,先端锐尖,带绿色,基部黄褐色,两面均被白色星状绒毛;小苞片早落,微小,线形至钻形,长1-1.5毫米,黄褐色,外被白色星状绒毛,内面无毛;花梗长1-3毫米,与序轴密被白色星状绒毛。
花萼管状钟形或钟形,连齿长斗毫米,外面密被白色星状绒毛,内面无毛,10脉,不显著,萼筒长3毫米,萼齿5,短三角形,微尖,前2齿略宽,花冠淡红至紫色,长7毫米,外面在伸出部分密被白色星状绒毛,内面近冠筒中部有一不规则宽大而密集的毛环,冠筒长3毫米,向上渐扩大,冠檐开张,二唇形,上唇长1毫米,宽2毫米,先端2浅裂或偶有全缘,直伸,下唇3裂,中裂片卵圆形,径约2毫米,较大,开张,内凹,侧裂片长约1毫米,直伸。雄蕊4,前对略长,均伸出花冠很多,几达花冠1倍,直伸,花丝丝状,无毛,花药卵珠形,1室。花柱丝状,稍超出雄蕊,先端相等2浅裂。花盘平顶。子房褐色,无毛,具腺点。
成熟小坚果未见。花期8-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草丛及溪旁,海拔约1220米。
分布范围
产浙江,江西,湖南,贵州。
主要价值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绵穗苏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manthosphace ingpoensis (Hemsl.) Hand.-Mazz. [C.sublanceolata auct.non (Miq.)S.Moore]
【采收和储藏】:夏、悉季采收,切段,晒干或鲜用。
【性味】味辛;微苦;性温
【化学成份】全草含挥发油,主成分为香薷酮,还有白苏酮,α-蒎烯、桉叶素、对聚伞花素、异缬草酸、异缬草酸异丁酯、乙酸、α-,β-白苏烯、辛醇-3、辛烯-1-醇-3、芳樟醇、樟脑、牻牛儿醇、己酸、异己酸等。种子含脂肪油38%,其中有油酸、亚油酸、亚麻酸。
【功能主治】祛风发表;止血调经;消肿解毒。主感冒;头痛;瘫痪;劳伤吐血;崩漏;月经不调;痛经;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贵州民间药物》:驱风发汗。治瘫痪,痨伤吐血,感冒,月家病,疮毒。
【附方】
①治瘫痪:半边苏捣烂包关节处。
③治感冒畏寒、头痛:半边苏四钱,白芷、川芎各三钱。煎水服。
③治痨伤吐血:半边苏一两。煎水服。
④治疮毒:半边苏捣绒包患处。
⑤治月家病:半边苏、牛舌片、益母草、辣子草各五钱,煎水服。《贵州草药》)
主要品类
天人草Comanthosphace japonica (Miq.) S. Moore
南川绵穗苏Comanthosphace nanchuanensis C. Y. Wu & H. W. Li
绵穗苏(原变种)Comanthosphace ningpoensis (Hemsl.) Hand.-Mazz. var. ningpoensis
绒毛变种Comanthosphace ningpoensis (Hemsl.) Hand.-Mazz. var. stellipiloides C. Y. Wu
参考资料
绵穗苏 .BHL中国节点.
绵穗苏.植物智.
绵穗苏.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22 09:43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