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伯爵:俄国现代化之父
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维特伯爵:俄国现代化之父》是2013年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西德尼·哈凯夫。
内容简介
谢尔盖·尤利耶维奇·维特(Seigei Witte,1849-1915年)是推动了俄国工业化进程的一位不朽历史人物,其作为俄国现代经济缔造者的地位如同美国的汉密尔顿、德国的李斯特、法国的科尔伯特。本书开卷第一段已写得很清楚。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西德尼·哈凯夫 译者:梅俊杰
西德尼·哈凯夫,2008年去世前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厄姆顿分校历史学荣休教授。
名人推荐
这部发人深思的著作重新审视了沙俄晚期这位最具活力、最富争议的政治家。作者哈凯夫是杰出的学者,也是维特回忆录英文定本的编者,他认真处理了他人忽略或者曲解的问题,为我们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一个有缺点的天才,及其在幅员辽阔的欠发达帝国内从事的无比伟大却终遭损害的事业。特将此书强烈推荐给现代俄国史学者,也推荐给关注俄罗斯当下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努力的所有人。
——约翰·J·斯蒂芬,美国夏威夷大学荣休教授,著有《俄国远东史》
这是一部有关沙俄晚期一流政治家的传记,内容翔实、思想深刻、可读性强。维特伯爵拥有引人入胜的生平故事,哈凯夫的叙述使人能对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统治洞幽烛微、体察至深。凡对1917年沙皇统治的覆亡感兴趣者,都应该阅读这本书。
——亚伯拉罕·阿斯彻,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教授,著有《斯托雷平:寻求帝俄晚期的稳定》
图书目录
译序
致谢与说明
第一章成长初年(1849~1865年)
第二章敖德萨岁月(1865~1879年)
第三章圣彼得堡和基辅(1879~1891年)
第四章“特快先生”(1889~1892年)
第五章财政大臣(1892~1894年)
第六章新君主旧轨道(1894~1896年)
第七章推行维特体制(1892~1899年)
第八章战争与和平问题(1896~1899年)
第九章失势并出局(1899~1903年)
第十章旁观者而已(1903~1904年)
第十一章政治小阳春(1904年7~12月)
第十二章流血星期日后(1905年1~6月)
第十三章体面的和平?
第十四章返回家国
第十五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第十六章最初十天:蜜月?
第十七章信守10月17日承诺
第十八章革命与反革命
第十九章“挽救俄国的借款”
第二十章执行《十月宣言》
第二十一章最后一程
第二十二章流亡?暗杀?(1906年5月~1907年6月)
第二十三章斯托雷平岁月(1917年6月~1911年9月)
第二十四章最终时光(1911~1915年)
后记
注释
参考文献
序言
近代以来,经济力量一跃而为国际竞争与社会变迁的主导因素,随之,经济学变身为门庭若市的“显学”。与此同时,本是同根生的经济史却蜕化成门可罗雀的“隐学”,此等现象不免令人兴叹。事实上,经济史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经济学。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如果把经济理论当作“其言”的话,那么经济实践及其演化过程毫无疑问构成了“其行”。显然,即使不给热门的经济学泼冷水,也至少应该大大增加经济史的热度。这是组织本套丛书的一个基本缘由。
国人对于经济史也非完全弃置不顾,可惜本来不多的力量主要投请本国经济史。然而,中国作为后发国家本质上需要踩着领先者的脚印前行,中国如今的发展更需要面对垒球化带来的各种挑战,所以,我钔的着力重点理应放到外国经济史尤其是西方经济史上。放眼望去,经济学家却多缺乏世界史视野,历史学家又多缺乏经济学修养。于是,外国经济史成了我们民族知识结构中的一大薄弱环节,以致要么轻信某些时过境迁的定论陈说,要么甘于闭门造车摸石过河。既然我们立志追寻“中国梦”,在民族层面,就是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和社会,则普及外国经济史基本知识、借鉴他人的发展经验,应该也是当务之急。
前几年,“大国崛起”的话题一度炙手可热,有关讨论确也增加了国人对外国经济史的几分兴致。然而,受某些人云亦云的流行教条的影响,其中不免存在对西方现代化进程的误读误判。最突出者,莫过于简单以为是“自由贸易”等自由经济政策促成了西方的崛起,往往无视西方列强经由长期贸易保护而后来居上的历史,未能辨析“重商主义”这一西方的实际制胜法宝和复杂历史现象。该事实本身反映了一个通病,即大家一味信奉已流干抽象推论的经济学说,却无意细察教科书避雨不谈的“悖逆性”经济史实。
为还原历史真相,让人身临其境地体察主要国家崛起历程中的成败得失,特别是为了帮助人们较为轻松地切入那些关键的历史片段,且能从中得到经济理念上的启发,这里集中推出那些未必立“言”但无不力“行,,的“经济战略家”。此等人物诸如英国的威廉·塞西尔、法国的让一巴蒂斯特·科尔贝、美国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德国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俄国的谢尔盖·维特,等等。这些经济战略家活跃于各大国经济起飞的关键期,几乎都以一己之力奠定了各自国家的现代根基,实乃铸造崛起并恩泽流远的“经济英雄”。即使他们也难免英雄气短之时,终无损其经邦济世的历史功勋。
意味深长的是,这些经济战略家无一例外既是本国工业化的推动者,又是贸易保护主义者,二身合一谅非偶然。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现代国家的富强有赖于产业的强大,而产业的成长首先有赖于贸易保护。这些非凡人物的生平故事、经济方略、治国业绩当能从一个个有趣的侧面,生动地展现先发国家的现代化足迹,深刻地启示国家兴衰的内在规律。如果通过重温有关国家曾经的政策实践,破除某些似是而非的经济学教条,附带还能生发对外国经济史的进一步兴趣,那就不枉本人的微意与薄力了。
上海远东出版社在先期出版汉密尔顿传、科尔贝传的基础上,慨然支持启动本丛书,特向远东出版社领导及热情协助的陈占宏先生表示敬意!我们也期待方家同道能为丛书推荐书目、不吝赐教。张旦红、梅树恩、王震诸位已对丛书各有贡献,在此一并道谢!谨以本丛书献给梅健,他一如既往地激励着我。
2013年1月12日
记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外国经济史研究中心
后记
由于世界正忙于战争,维特的逝世随即成为昨日旧闻,直到他的回忆录问世,情况方有改变。一俟战争结束,维特伯爵夫人便着手收回丈夫的回忆未。1919年5月,她坐船前往纽约去见雅各布·席夫。如果席夫曾经为了时忆录出版权而出价100万美元的话,如今因为俄国的君主制已经覆亡,这种出价也不再具有约束力。但席夫确实提供了帮助,他将伯爵夫人介绍给一位热切的出版商。经由该出版商安排,回忆录于1921年春同时推出了节略的英文、法文、西班牙文译本,随后,也会推出节略的捷克文、德文、匈牙利文、日文译本,当然,还有俄文的三卷本。各方对回忆录的兴致一直很高,例如,苏联在1960年发行了7,5万套三卷本回忆录,三个月内便脱销。直到1994年,新的俄文三卷本还印刷了一万套。
维特曾交代,回忆录出版时,一律不提健在者的名字。这一告诫未被遵守,由此也触发了一系列回应。这些回应来自书中没有得到正面描述的那些人,其中有一次回应看来是由精神错乱者I·I·柯里希科所炮制。维特将柯里希科描述为一个不诚实的人,而且含蓄地称之为同性恋者。此人的回应用化名发表,化名为“维特谎言”,他相信维特只配杲在地狱里。回忆录除了招致活着的被批评者的怒气外,也让读者们目瞪口杲,毕竟中间透露并刻画了罗曼诺夫王朝最后几十年的内幕。假如回忆录在维特生前就发表,君主制定将遭受严重打击。’时至今日,世人对尼古拉二世统治的看法,也还是由维特对这一时期的叙述所塑造的。
维特的回忆录问世未久,分析并评价维特作品的工作便已开始,而且持续至今,当然主要是在俄国,但也不限于俄国。在苏联,学者们自然必须适应马列主义意识形态,但这并没有排斥严肃的工作,因为在涉及维特时,党的路线也允许相当大的回旋余地。不妨考察一下有关维特历史地位的下述言论。A·L·希多洛夫在苏联历史学家中占有一言九鼎的地位,他在为1960年版回忆录撰写的导言中写道:
谢尔盖·维特伯爵是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期沙皇俄国最知名的政治家,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贡献良多。在财政大臣、大臣委员会主席、大臣会议主席任上,以及在外交领域,他展示了伟大的能力。
A·Ia·阿夫列赫是苏联名气稍逊的学者,他将主要重点放在他认为维特生涯的缺点方面,这样下了结论:
毫无疑问,维特在历史上赢得了一席之地。但以历史眼光看,他仍然只是一个改良者,试图利用一切进步力量,强化专制独裁的饿国及作为其反动产品的官僚体系。
希多洛夫和阿夫列赫都认为,维特在逆历史潮流而动,而他们自己则是在顺着潮流向前进。历史中何来最终的判决?
在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原先必须追随党的路线这一义务已被摒弃。然而,从过去走过来的维特专家依然活跃,某些已故历史学家的著述在重印。对维特著作的研究在继续进行,尤其是1999年纪念维特诞辰150周年之际,有关研究成果大量涌现。
新时代带来了新视角。在反思苏联经验的基础上,人们进一步怀疑革命尤其是十月革命的益处,同样,开始抛弃苏联时代的观点,不再认为维特的大错在于敌视革命者。‘俄国的目前形势促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到,维特的观点对当下问题,诸如农业和工业的萎靡不振、政府财政的捉襟见肘、酗酒现象的比比皆是,仍有很大的适用性。’引人注目的是,最近出版了一本教科书,名为《谢尔盖·维特的政治经济体制与当代俄罗斯》,“供宏观经济学和管理专业的教师、学生和研究生使用”。该书作者N·v·拉斯科夫依据维特的著述,以赞赏的态度展示,维特就公民权利、代议政府、法治、教会与国家、国家与经济、欧洲一体化等问题,会发表何种观点。作者提示,借助维特的严厉批评,可以很好地改善俄罗斯的现状。
对维特的历史地位,该如何评判呢?我将他视为效力于俄国最后两位沙皇的最杰出的官员,很可能是罗曼诺夫王朝最后一个世纪中最能干的官员。首先,应该稍微谈一下尼古拉二世与维特的关系。人们老生常谈地讲到,假如维特的生涯如同俾斯麦那样,是在德国威廉一世那样的君主统治下度过,他的政绩将能达到足可媲美的伟大程度。话虽这么说,但维特作为大臣的多数岁月却是在尼古拉二世时期度过的,在亚历山大三世统治下只有区区三年。亚历山大三世具有威廉一世的某些素质,他强大并自信,向维特提供了有力且一贯的支持,一如威廉一世为俾斯麦所做的那样。的确,在尼古拉二世统治的最初五年里,这位沙皇缺乏自信,加之受到母亲的影响(他母亲本身仰慕维特),故而给予了财政大臣相对自由的运作空间。显而易见,从一开始,沙皇就没有觉得这个举止粗野、好为人师的维特是个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人。随着尼古拉二世的成熟,他日益不满于-扮演傀儡角色,毕竟自己是全俄权力无限的君主,他的妻子及其他人就一直如此提醒他。除此之外,与尼古拉二世为伍的那些人对维特的政策普遍持有批评意见,尼古拉二世本人又对财政大臣的忠心日益怀疑,这样便具备了捣蛋破坏的必要因素,这在维特总理任内变得路人皆知。
维特实际取得的成就令人钦佩,在其政绩中,跨西伯利亚铁路赫然在列。这条铁路是19世纪及20世纪初的重大工程之一,其主要功绩应归于维特名下。维特为铁路系统和工业所做的一切加速了俄国原被延误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假如没有对外战争、没有革命、没有内战,俄国经济本可以实现强劲增长,继续赶上先已工业化的国家,而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城乡的社会变革也会取得进步。诚然,有人对维特经济政策的某些方面所作的批评不无道理,但总体而言,他的经济政策为其赢得了一个坚实的历史地位。须知,他的贡献中还有更多的内容呢。这并不是说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有1917年的话,一切都会阳光灿烂。有许多扰乱因素在蠢蠢欲动,如少数民族的民族主义、日渐壮大的工人阶级、日益强大的资产阶级、不断衰落的土地贵族。冲突肯定会有,但革命并非不可避免。
维特在朴次茅斯承担的使命是一项艰巨任务,他从沙皇那里得到的授权是赢得和平,但不放弃“一分钱或一寸地”。维特成功做到了前面一点,在此过程中取得了远超预期的结果,此点俄日双方均已承认。维特得到了伯爵头衔,这种荣誉一般给予取得了重大胜利的将军或者长期卓越尽职的大臣,这本身标志着他的成就。沙皇和西奥多·罗斯福也值得予以一定的称赞,但若无维特,谈判肯定会有不同结局,很可能就是战火重燃,而那将使俄国的革命震荡比实际发生的更为剧烈。
维特的重大政绩单上还有《十月宣言》及其作为首任总理的业绩,在把俄国转变为立宪君主制国家的进程中,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纵然他生前没有因为这些贡献而得到礼赞,但事实是,这两件事在他的政绩单上居于显赫位置。《十月宣言》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足以比肩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解放令。在维特总理任上的六个月里,他为奠定一个保守立宪君主制的基础做了大量工作。很难相信,其他任何人能在当时条件下做得同样好。须知,他尚且健康欠佳,内心还在同情专制政体与认识到宪政的必要性之间痛苦煎熬,另外还遭到沙皇的暗中破坏,况且,当时正赶上国家失控,原本指望可以依靠的自由派言行之间居然成了敌人而不是盟友。
人们往往不会把维特视为一个具有远见的思想家,因为他主要是一位实干家。然而事实是,他的经济规划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具备前瞻的战略眼光,他构想了一个从长远看将惠及全体人的工业化俄国。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财政大臣,维特认识到俄国需要和平。诚然,当风险不大时,他也在从事经济帝国主义行为。对日战争是一大冲击,让他意识到,俄国实际上脆弱不堪,有关弱点远比他曾经想象的要严重得多。维糇固然否认了自己在这场战争中的任何责任,但他虚心吸取所看到的战争教训,即俄国必须接受自己再也不是强国这一事实;俄国需要一代人的和平去恢复经济实力;俄国应当为了防御目的重建武装力量。这就需要抛弃任何“历史使命”之类的想法,这些所谓的“使命”例如吞并博斯普鲁斯海峡、强占君士坦丁堡、组建斯拉夫联邦、拓展俄国在远东的利益。假如维特的观点能够胜出,即使战争逼近,沙皇也不会在1914年8月发布动员出兵令。沙皇发布此令,是因为他听信了一个论点,以为俄国将会丧失其在巴尔干已经积累的全部影响。不过,维特观点占据上风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原因就在于所谓“治国才能”问题,有人说过:“在超过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俄国的政治体制只培养侏儒而不是巨人,它只能靠这些侏儒去充实官僚队伍。”’而维特不是那个体制的产物,他是个巨人,尽管是个有缺点的巨人。
参考资料
维特伯爵.豆瓣.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6 12:43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名人推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