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后传》全称为《新刻续编三国志后传》,十卷一百四十回,是明代酉阳野史编次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成书于明万历年间。
内容简介
三国时期,魏将邓艾领兵攻打蜀汉,后主刘禅弃战出降。北地王刘堪力阻不成,将幼子刘曜托于刘璩,哭入昭烈庙自刎而亡。刘璩是先主刘备之孙,为图复国由亲兵总领齐万年护卫,率领众家功臣后代杀出成都,被乱军冲散。姜维与张苞之子张宾共谋,诈降魏将钟会。事败,姜维死于乱军中。张宾与赵云之孙赵概、赵染、赵勒及黄忠之后黄臣兄弟出走张掖。蜀汉灭,司马炎逼魏帝禅位,自立为帝,又兴兵伐吴,统中华。司马炎驾崩,太子继位,是为惠帝。
刘璩逃至安定,改名刘渊,投奔羌人郝元度部。郝元度会猎锁阳川。齐万年夸技逞能,箭穿双鸟,力杀猛虎,威镇三部羌人。郝元度见刘渊、万年英勇,使刘渊镇守柳林川。刘渊招兵买马,屯田积粮,兵势日强。张宾众人来到雍梁地界,遭到大盗曹嶷劫杀,投奔隐士陈元达处安身。赵勒年幼,与众人失散,几经波折,被上党石苋收为义子,改姓留名,叫做石勒。
刘渊说合羌胡三部,起兵讨晋。张宾等人辞别陈元达来投刘渊。不久,诸葛亮之孙宣于也率魏延之后来投。一时英雄复会,军心大振。先锋齐万年夺关斩将,所向披靡。晋惠帝调兵遣将,设伏兵杀死了齐万年。双方屡战,互有胜负,议和罢兵。晋封刘渊为左贤王,都左国城。此时,关兴之子关防兄弟和王平之子王弥等人来投。刘渊声势倍胜于前,匈奴胡部无不拥戴。
惠帝昏庸,贾后专权。众王自桕残杀,内乱不断,朝政大权落入齐王手中。刘渊听说晋官内乱,自立为汉王,举兵反晋,攻克平阳。张宾请陈元达出山助汉。刘渊遂以太子刘聪为帅,张宾为军师,王弥、刘灵为先锋,攻打晋地,连下六郡。晋诏命成都王司马颖为盟主,陆机为帅,统领八镇亲王,十四路诸侯,发兵讨汉。两军交战数月,胜负不分,议和收兵。
齐王独专朝政,引起诸王不满。长沙王入京杀了齐王,又被东海王诛杀。诸王争权夺利,骨肉相残。东海王杀惠帝,立怀帝。琅砑王司马睿见朝政日非,避乱江东,招纳贤士以自保。汉王刘渊趁晋室内乱,发兵攻晋,三打洛阳,强攻破城,掳怀帝回归平阳。刘渊破晋,旧仇得报,荒淫无度,染病身亡。太子刘聪继位称帝,骄横残暴,戮亲杀戚。于是,石勒叛汉,杀王弥而自立。
晋室无主,南阳王立秦王司马邺即位长安,是为愍帝。汉兵来攻,长安久困,南阳王出城投降被杀。愍帝逃亡雍州,集勤王之师复得长安。汉军败退,转而攻占并州。汉王刘聪闻报,大宴群臣,令晋怀帝青衣小帽,执壶斟酒。晋朝旧臣见怀帝受辱,怒斥刘聪。刘聪杀怀帝与晋臣,命刘曜二打长安。刘曜攻打长安被晋兵击败。石勒袭幽州杀太守王浚,又连克常山诸城,声名远震。刘曜乘势,三打长安,愍帝出城投降。汉军连捷,刘聪益骄,辱愍帝又杀之。陈元达见刘聪荒淫,多次进谏,反被逐出,自愧有负先帝重托,服毒自尽。姜发、黄臣众将由此心寒,纷纷辞朝而去,自此,朝政日非,国势渐衰。
琅砑王司马睿即位江东,史称东晋。司马睿招贤纳士,扫荡杜曾巨寇,平定周劭叛乱,剪除华轶背逆,先败刘曜得洛阳,后退石勒占彭城。一时人心归附,声威大振。
汉主刘聪病危,宣召刘曜、石勒二将入朝接受顾命。二将畏惧,不敢入京。刘聪死,太子刘粲继位,荒淫更过其父,宠信奸人靳准,反被靳准杀害。刘曜闻报,自立为大赵皇帝,约合石勒会兵讨伐靳准。靳准献传国玉玺求和,被石勒设计斩杀。
不久,石勒与刘曜绝交,自立称帝,以旧姓为国名,是为后赵。晋荆州刺史王敦,素怀不臣之心。趁名将祖逖病故,领兵入建康。晋元帝受他压制,优愤而亡。太子司马绍即位,是为明帝。王敦欲自立称帝,兴兵再犯建康。明帝亲自统领京城兵将拒敌,挑选敢死壮士,夜袭王敦军营。王敦兵败不退,幸而苏峻等勤王兵到,击溃王敦。王敦死,部下出降。不久,明帝驾崩,五岁太子司马衍继位,即是成帝。
后赵石勒攻占青州,杀守将曹嶷,又攻荥阳。荥阳守将李矩遣使臣献降刘曜,要使二赵相攻。刘曜大喜,出兵荥阳。姜发、关心劝谏不纳,反受叱斥。二人见刘曜好战少谋,不纳忠心,于是弃赵归蜀。刘曜战荥阳,大败而归,国势日衰。
晋成帝年幼,国事由庾亮执掌。苏峻破王敦有功却无封赏,于是怀恨庾亮。庾亮召苏峻入朝,要夺他兵权。苏峻领兵反叛,兵入建康,挟成帝以令诸侯。庾亮逃至温峤军中,约合各州郡起兵,共靖国难,几经大战,杀死苏峻,奉成帝驾还建康,晋室方安。
作品目录
前言
新刻续编三国志序
引
各主建都郡国
创作背景
书前引言似为作者酉阳野史的自序,谓因感于蜀汉衰微,辅以关、张、葛、赵诸人,亦不能恢复汉业,致为司马氏所并,故记其后裔以泄愤一时,取快千载。晋充为明思宗崇祯时人,那么《三国志后传》的创作时间当更在前。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历史演义是小说而非史书,演义的编撰者可以“因文生事”,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将历史所提供的素材加以取舍、捏合乃至改作和虚构。作者是出于对蜀汉英雄“
出师未捷身先死”,不能恢复汉业的感慨,出于满足“尊刘贬曹”倾向鲜明的广大读者“泄愤一时,取快千载”的普遍心理需要,编撰了这部《三国志后传》的。而吻合所处时代小说读者的普遍心理和情趣,投其所好,这在商品气味颇浓的明代通俗小说创作中,是多数作者所不敢忽视的。
就小说的整体内容来看,作者虽“欲显耀奇忠,非借刘汉则不能以显扬后世”,但并非一味地“尊刘贬司马”。对出逃北地、立志复国时的刘渊,作者是大加褒扬的;而对称王后沉湎酒色的刘渊,荒淫骄暴的刘聪好战贪杀而少谋的刘曜,作者不乏微词。如小说的第一百二十七回,写刘曜讨伐叛将陈安,先张榜晓谕百姓:“附会反逆者,各赦无罪”,及至擒斩陈安后,“就查附会陈安上劝造反称王者,共诛三千七百余人”,“自是陇中之人惧其残酷,皆多相率奔至赤亭长姚戈境中而去,伏其征役”。小说还借陇中百姓之口说:“陈将军虽然屡行反叛,其实爱民恤物,何曾有害于乡,流毒于百姓?今归刘赵,军兵恃势掳掠,反不安,无如陈将军远矣。”表示对这种言而无信、残害百姓的行径的愤慨。同样,作者抨击了晋惠帝的昏庸无能,晋室诸王的自相残杀,又赞扬了晋元帝广揽贤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显然,作者虽借刘汉灭晋以满足读者心理上的需要,但在具体的描写中,却是以儒家的政治观念去评价历史事件。
艺术特色
大体上前虚后实的《三国志后传》,走的是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相杂的创作路子。小说的前部,不受史实的拘缚,描写刘渊等英雄人物的聚散离合,语言也较通俗,颇有英雄传奇类小说的特色,而且可以见出受到《水浒传》的影响。如小说第八回“关防孔苌相结纳”,写关防等人在酒店因见桃豹打人而与之相斗,最终又相结纳一段,读之便令人想起《水浒传》第三十五回“石将军村店寄书”一节。小说的后部,以敷演西晋及东晋历史事件为主,语言也较接近文言,显然又回归到历史演义的创作路子上来。由于作者才力有限,既未能像《水浒传》那样塑造出“各有派头,各有光景,各有家数,各有身份,一毫不差,半些不混”的人物形象,也未能像《三国演义》那样敷演出结构宏伟、曲折有致的情节场面。全书的大半,特别是小说后半,只是正史材料的联缀和演绎。故其艺术成就与《三国演义》相差甚远。
《三国志后传》在艺术上虽然较平庸,但也并非一无是处,书中有些篇章写得也相当出色,特别是第十回“齐万年镇川打虎”一节,写人、虎相搏十分精彩。
作品评价
古典文学研究家
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中国小说书目》:“困惑于蜀为正统之迂说,至遂认贼作子,末流至此,其弊实不可胜言”。
出版信息
现存主要版本有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序刊本,藏
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村口书店;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序本再刊本,藏上海图书馆。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影印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序刊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序本再刊本,1994年岳麓书社“续四大古典小说”排印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序本再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