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
疾病或药物等原因所致的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很多,临床上以内分泌代谢疾病、结缔组织疾病、肾脏疾病、消化道疾病和药物所致者多见。
简介
继发性骨质疏松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疾病或药物等原因所致的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多发于60岁以上老人中发病率约为60%,且女性远超过男性,因此要积极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尤其对骨折危险人群老年人要进行必要的预防和监护。
常见病因
1、 内分泌代谢疾病
甲状旁腺亢进症、 Cushing 综合症、性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垂体泌乳素瘤、
糖尿病(主要见于 1 型糖尿病)、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等。
2、 结缔组织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
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3、 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肾性骨营养不良;
4、 胃肠疾病和营养性疾病
吸收不良综合征、胃肠大部切除术后、慢性
胰腺疾病、慢性肝脏疾患、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症、长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等;
5、血液系统疾病
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高雪病和骨髓异常增殖综合症等;
6、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各种原因所致的偏瘫、截瘫、
运动功能障碍、肌营养不良症、僵人综合征和肌强直综合征等;
7、 长期制动或太空旅行;
8、 器官移植术后;
9、药物
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肝素、抗惊厥药、抗癌药、含
铝抗酸剂、甲状腺激素、 GnRH-a 或透析液等。
临床表现
1、症状视骨质疏松程度和原发疾病的性质而不同。
多数症状较为隐匿,无诊断特异性,往往被原发病的表现所掩盖,不少患者在进行 X 片检查时才发现已经并发骨质疏松症。部分病人诉腰背酸痛、乏力、肢体抽搐或活动困难。病情严重者可以有明显骨骼疼痛,轻微损伤即易发生脊柱、肋骨、髋部或长骨骨折,肋骨骨折在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更为常见。
2、主要体征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类似,可有身高缩短,严重者发生
脊柱后凸、驼背或胸廓畸形。
3、原发病的多种临床表现。
诊断技术
诊断指标
1、 脆性骨折:是骨强度下降的最终后果,故有过由明确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脆性骨折即可诊断继发性
骨质疏松症。
2、骨矿质盐密度测定
3、骨密度测定方法:在分析结果时应更注重 Z 值。
诊断标准
参照
世界卫生组织( WHO )推荐的诊断标准。详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X 线平片:对于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较低,故对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帮助不大。但对于发现有无骨折,与骨折肿瘤和关节病变相鉴别,有较大价值。
骨转换生化指标测定:目前尚无一项生化指标可作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指标。主要用于骨转换分型、判断骨丢失速率、监测病情、评价药物疗效。常用的骨转换生化指标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引起骨质疏松 症的原发病相关检查:如肝肾功能、自身免疫指标、
甲状腺功能、甲状旁腺功能、性腺功能、肿瘤相关检查等。
治疗方案
1、 原发疾病的治疗:积极寻找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对于有效治疗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一旦病因明确,应及时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2、 一般措施:注意进食含钙丰富、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在不影响对原发病治疗的前提下,适当户外活动,以增加阳光照射、增加机体的协调能力、防止摔跤,避免酗酒和嗜烟,慎用可能影响骨骼健康的其它药物。
3、基础药物治疗:包括适当补充钙剂、
维生素 D 或其活性代谢物等。参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特别需注意的是,如果患者伴有高钙血症,如肿瘤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则应禁忌使用钙剂及维生素 D 制剂。如患者伴有肾结石及高尿钙排量,则应慎用钙剂及维生素 D 制剂。
4、药物治疗:必要时给予有效的骨吸收抑制剂(如双膦酸盐和降钙素)治疗。药物用法及注意事项详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骨形成促进剂(如甲状旁腺素氨基酸端片断)是否适用于继发新骨质疏松症,有待于今后经验的积累。
特殊治疗
性激素缺乏性骨质疏松症:积极治疗原发病。对年轻的女性病人需补充适量的雌激素或雌、孕
激素,男性病人应补充雄激素。必要时并用其它类抗骨质疏松药物。
2、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也可引起骨丢失,于用药 6 — 12 个月骨量下降最明显。某些疾病需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如病情允许,应采用最低剂量。酌情补充钙剂、维生素 D 制剂和双膦酸盐类抗骨质疏松药物,有助于防止发生糖皮质激素骨质疏松。对于骨痛明显的患者,可以加用降钙素类药物。
3、制动性(废用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性治疗和药物治疗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但要特别注意制动部位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
4、长期肠外营养支持导致的骨质疏松症:一般性治疗和药物治疗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由于本症易合并佝偻症(或骨软化症),除使用无铝营养支持液外,要积极补充维生素 D 制剂。
5、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主要是严格控制高
血糖,同时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6、器官移植后骨质疏松症: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7、血液透析性骨质疏松症:防治方法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避免使用含铝透析液和低磷透析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