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代培养
生物学词汇
继代培养是指愈伤组织在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营养物枯竭,水分散失,并已经积累了一些代谢产物,此时需要将这些组织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这种转移称为继代培养或传代培养。
基本介绍
对来自于外植体所增殖的培养物(包括细胞、组织或其切段)通过更换新鲜培养基及不断切割或分离,进行连续多代的培养,就称为继代培养。
培养方法
试管苗由于增殖方式不同,继代增殖培养可以用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两种方法。
(1)液体培养:对兰花增殖后得到的原球茎,分切后进行振荡培养(用旋转、振荡培养,保持22℃恒温,连续光照),即可得到大量原球茎球状体,再切成小块转入固体培养基,即可得到大量兰花小苗。
(2)固体培养:多数继代方法都用固体培养,其试管苗可进行分株、分割、剪裁(剪成:单芽茎段)等转接于新鲜培养基上,容器可以与原来相同,大多用容量更大的三角烧瓶、罐头瓶、大扇瓶等,以尽快扩大增殖。
影响因素及措施
(1)生理原因
有些植物的试管苗能很好地进行继代培养,如非洲紫罗兰等;而另一些则不易继代培养,如杜鹃花、瑞香等。这是由于培养过程中逐渐消耗了母体中原有与器官形成有关的特殊物质。一般禾本科植物单倍体细胞不易再生,更难保持。
(2)遗传因素
在继代培养中通常出现染色体紊乱,特别是器官发生型,继代培养中分化再生能力丧失与倍性不稳定有关。因此,在进行继代培养时,要尽量利用芽丛增殖成苗的途径,而诱导不定芽发生或胚的发生则有一定的危险性。
(3)外植体类型
不同种类植物、同种植物不同品种、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和不同部位,其继代繁殖能力也不相同,一般是草本>木本,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年幼材料>老年材料;刚分离组织>已继代的组织;胚>营养体组织;芽>胚状体>愈伤组织。接种材料以带有2~3个芽的芽团最好,可形成群体优势,有利于增殖和有效新梢的增加。但为延缓继代培养中试管苗的衰老,每个培养周期可选生长最健壮的芽取0.1—1mm的茎尖培养,培养量占总培养量的0.5%,作为更新预备苗。每经3个培养周期,继代苗即可更新一次。
(4)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适当与否对能否继代培养影响颇大,故可改变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来保持继代培养。在这方面有许多报道,如在水仙鳞片基部再生子球的继代培养中,加活性炭的再生子球比不加的要高出1至数倍。2~3周内需及时转入新鲜培养基,否则会随培养基老化而枯死。
注意事项
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接种一段时间后,将已经形成愈伤组织或已经分化根、茎、叶、花等的培养物重新切割,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上,以进一步扩大培养的过程称为继代培养。在此时期,为达到预定的苗株数量,通常需要经过多次的循环繁殖作业。在每次繁殖分化期结束后,必须将已长成的植株切割成带有腋芽的小茎段(或小块芽团),然后插植到新培养容器的继代培养基中,使之再成长为一个新的苗株。该工作过程对环境要求高,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及气体浓度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尽量减少病菌的污染,因此,组培苗的切割移植生产一般都在无菌工作间进行。组培苗的切割移植作业需反复进行,工作量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是整个组培过程的重要生产环节和劳动聚集点。
继代次数与变异率在一定程度上是成正比的,因此草本花卉经过多次重复继代后就需要更换培养基。但对木本植物,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组培苗的生理性病害会加大,增殖系数会变低。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7:40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培养方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