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州木版年画
山西省运城市传统民俗工艺品
绛州木版年画,是山西省运城市的传统民俗工艺品,生长于民间,扎根于农村,源远流长,是绛州劳动人民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朴素认知及在艺术上的升华,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瑰宝。
发展历程
绛州木版年画作为一种古老民间艺术,诞生于北宋,经历金、元,在明清两代迅猛成长,清后期达到鼎盛,民国后期开始衰落,前后延续了千余年,成为中国绘画史不可或缺的部分。
据史料记载,中国保存最早的木版年画,始于北宋年间《佛说北斗七星经》,绛州郭下宋守真刊印的刻本,成为海内外之孤本,有着极高的研究考察价值,该刻本被称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今属内蒙古的黑水城旧址,俄国人柯兹洛夫发现中国宋金时代木版画上刻“平水徐家印”的《四美图》,这幅印在通俗话本上的民间书籍卷首画,刻有“平阳姬家雕印”。
金兴定二年(1218年)绛州升为晋安府,兴定三年又辖置正平、翼城、曲沃、闻喜、垣曲、太平等八县。“平水徐家”当属古绛州辖地。当时绛州为晋南商贸,文化中心,由于明代推崇“益人伦,厚风俗”“敬礼百神”,使民间木版年画畅行一时。出现了绛州木版年画的生产户、销售木版年画的经销商。
至明中叶,雕版画在内容上扩展到百姓生活领域,成为日臻成熟的木版年画,绛州亦成为晋南年画的主要生产基地。
至清道光、咸丰时达到鼎盛期,其时绛州城有“三大家、七小家年画作坊”之说,其中开业于清初的“益盛成”画店,年印制各类木版年画达十万余份,行销西北诸省。
解放前,在绛州城繁忙的大街上,标有年画的店铺,如天福成、益盛成、茂盛画店,景记纸局,光前堂印局,永宁堡等,其木版年画每年要印刷数十万,行销华北、西北十多个省市,特别是过旧历年,人们纷纷购买绛州木版年画。
2008年4月,古绛州(今山西新绛)被确定为全国十八个木版年画主产地之一,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项目,并已捆绑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特色
技艺全面,手法齐全
绛州木版年画在雕版套印彩绘方面有一套较完整的制作工艺。绛州各种木版年画的工艺各有特点。其一,“色纸版印年画”:木版年画初期,“纸马”门神的印刷仍保留了隋唐、五代佛画黑白印刷的特点,后来变成了色纸版印,增加了美感,此形式延续了几百年。其二,“版印敷彩年画”:版印出墨线稿,其余靠“写意式”手绘色彩完成。其三,“版套为主的年画”:是以版印墨线稿为基础,用彩色套版完成大部分套印过程,只留少量的局部靠手绘色彩完成,提高了产量。其四,“版印手绘年画”:以版印墨线稿为基础,所有色彩全部靠手绘完成,类似“杨柳青年画”。其五,“全套版印年画”:以墨线稿为基础,所有的人物、背景全部靠彩色套印完成,套印完毕,便可以上市流通。
题材多样,涵盖广泛
绛州木版年画的题材涵盖了农耕社会的方方面面。如大宗的神祇类年画、“纸马”,在佛道儒融合、鬼神信仰普及和祖师崇拜盛行的农耕文化时代,天上地下人间所有的神灵都依人们的意志和需求而各司其职,人们对它们进行了人格化处理。新春之际贴于屋里屋外,营造出一种平安美满、红火热闹的氛围。丰富人们生活的仕女画、戏剧画、祈福画以及各类寓意性的花卉瓜果等吉祥类题材,都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除了这些大宗的年画题材外,凡需人们大量重复印刷的东西均可用木版年画这一工艺生产完成。如商标、广告、包装纸;婚丧嫁娶所需的婚帖、棚花纸、对联;祭祀鬼神用的冥票、堂主、祭辞;以及娱乐的纸牌麻将、除邪的符箓、编书用的插图等等。
以人为本,塑造形象
绛州木版年画通过选题、构图、线条、色彩等艺术语言塑造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从描绘各类“神马”,到主宰人间的各种神灵、关公、钟馗及仕女,戏剧中的生旦净丑,均以人物作为主要描绘对象。如“杜坞刘”作坊创作的“关公读春秋”,“益盛成”作坊描绘的“闺房教子图”“麒麟送子”等,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留下了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平面分割,构图饱满
绛州木版年画中,神祇类作品的创作需要在生活的基础上凭空虚构。构图要求饱满、对称、均衡。画面中的人与物都处在一个二维的平面中,没有空间透视感觉,只是按照宾主关系,用线条的疏密、曲直、刚柔、粗细,色块的大小、形状、冷暖和穿插进行表现,画面的分割和排列,让人感觉到主神的威严、小神的灵活多样。
以线造型,色块补充
绛州木版年画均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未套印色彩的墨线稿就是一幅生动的白描作品。人物和景物都通过线条的疏密、长短、刚柔、曲直、穿插来表现。在对比中统一,在变化中和谐。可以说年画中的铁线描在绛州木版年画中已发挥到极致。在线条造型的基础上,再用最少的色彩、简约的手法,表达丰富的色彩冷暖效果,锦上添花,让形象更加丰满艳丽动人。颜色组合之外,杂以线条和留白,显得既协调又鲜明,形成绛州木版年画热烈、红火、饱满、典雅的色彩效果。
色彩艳丽,对比鲜明
构图、线条、色彩是绛州木版年画创作的主要语言。色彩从属于线条。没有墨线版的存在,套色版只是一块无所依从的色块。同时,若没有色彩的“烘云托月”,木版年画就会大为失色。色彩运用的原则是以少胜多,以简胜繁。利用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黑与白4组对比色,进行巧妙的设计穿插。对比强烈而不俗不火,色彩艳丽而协调统一。总体倾向于“工笔重彩式”和“工笔淡彩式”两大类套印效果。年画套印一般采取三套色为主。用红黄紫、红黄绿、红黄蓝等三色组合,三色中以一色为主,其余辅助。四套色、五套色只是在三套色的基础上加上两种复色或浅色而成。
夸张变形,谐音组合
为突出主题,强化效果,绛州木版年画往往利用夸张、变形、象征、寓意、谐音等手法,使所描绘的事物比现实效果更强烈,更集中,更具典型性。不求艺术形象与自然之间一对一的视觉直观相似。如作为辟邪纳福的“馗头”画,按“绿脸红头发,有脚没趾甲”的想象,夸张其绿脸和黄蓝紫组合的赤发及胡须。随着时代的变迁,对钟馗原本的除鬼镇宅的职责之外,还增加了迎祥纳福的职责,于是钟馗又变成以紫红为主调的形象,以紫黄红三色版套印,以紫红统领画面,给人一种既狰狞又亲切的感觉。
年画是纯百姓的艺术,常用谐音比拟的手法,将毫不相关的事物用浅显的谐音效果表现出来,便于世人接受。如“连生贵子”,用莲(连)、笙(生)的谐音来比拟。“福从天降”,用蝠与福的谐音,画一蝙蝠从天而降来体现。用柿(事)鸡(吉)玉如意(如意)来表现“事事吉祥如意”。
迎祥纳福,财马独存
绛州木版年画中的“纸马”最初是神灵的乘骑,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演变成后期的“财马”,内涵改变成“财福”的乘骑,成为沟通财福与人的使者。
“财马”是绛州木版年画的独有产品,是一连数张印在一起的“袖珍年画”,类似邮票的连接,每张裁下来可以单独使用,有四裁、六裁、九裁、十二裁、十六裁等多种形式。内容各不相同,独立成章。总体上以吉祥如意、迎祥纳福为主要内容。几乎搜罗了所有吉祥画面和语言。规格最大的边长12厘米,最小的5厘米见方,色彩鲜艳,物美价廉,成为年节中家家必购的年画。
制作工艺
绛州木版年画构思独特,艺术精湛。绛州木版年画在创作方法和技法表现上,其最大特点是不受自然现象的约束,而运用集中概括、浪漫主义和人物传神、象征寓意的手法来体现画面的构图完整、造型夸张、形态生动,整个画面活态、装饰性强、主题突出的艺术效果。制作流程主要包括制板、绘稿、上稿、雕刻、印刷、填色、装裱等。制作工艺主要包括:色纸印制、墨线敷彩、墨线手绘、半印半绘、套版印刷、全彩色套印等。
题材作品
绛州木版年画品种齐全,题材涉及神像、戏曲、纸马、婴戏、美人、四条屏、窗花、灯笼画、门联等13种之多,手法繁多,印刷方式上有套版印刷和半印半绘,套色上有两色和多色,并且刻版技术好,线条细腻,年画内容所能体现的历史胳脉清晰,是一项完整的民间文化遗产。
绛州木版年画题材广泛,有历史、人文、社会、戏曲等,更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是戏剧人物。古代人物有历代名人图,既表现圣贤哲人志存高远,又描绘古代英烈豪迈气概。散落于民间的木版年画,有反映人民祈求幸福、丰收、行孝、长寿、送子、教子、四季平安、福禄康泰等;有古代的忠义志士,门神、关公、赵云、秦琼、钟馗;有祈福题材的天仙送子、麒麟送子、八仙庆寿、百子生金、四季平安;有神仙题材的天仙、八仙、刘海戏蟾、和合二仙、马灶、马王;有民俗题材的老鼠娶亲、猴子抢冒、五子登科、镇宅神虎、行孝图;有现实生活题材的机房训子、三娘教子、春牛图、渔樵喜乐图;有戏曲题材的天河配、黄鹤楼、赵云救阿斗。特别是古代的忠义志士,版画形象威武,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其美人、贵妇的奢华装束和芳容,裙子花美的绣花,给人以端装,清秀之亲和感;居室的云雕坐椅、茶几、青铜、插花、挂钟,给人以典雅,素静之美。
绛州木版年画题材内容广泛,主要可分以下8大类:
1、门神类。如:《秦琼敬德》、《赵云护子》、《张仙护子》,约十几类,按不同的内容,张贴于不同的位置,如《赵云护子》就张贴于媳妇门上,钟馗则贴于大门两侧。
2、神祇类。以灶君、天地、土地、祖先、钟馗、行业祖师以及生活诸神为主。在此类别中,关公崇拜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主要以夜读《春秋》、上官(关)下财为主。这幅“杜坞刘”画店刻印的关公图,刻法工整,堪称精品。除此,尚有财马和神兽。财马从纸马演变而来,是绛州木版年画用途最广泛的一个品类,年时张贴于居家的各个方面,取吉祥如意之意。内容多以《一品登朝》、《天官赐福》、《刘海戏蟾》、《和合二仙》等为主。神兽则由图腾崇拜演变而来,以《春牛图》、《神虎》等为主。
3、仕女图。不仅是传统绘画的内容,也是绛州木版年画中的一个重要题材,从古装一直发展到近代旗袍装仕女图。其中,有为数不少送子图,多寄托人们生儿育女、子孙满堂的愿望,以《麒麟送子》、《天仙送子》为主。
4、戏曲故事类。多取材于戏曲,在表现形式上,以小幅见多,一联四幅。有的则是对生活趣事的撷取,如《猴子抢帽》,据传说,一老翁推了一车草帽,路经猴山,草帽被群猴一抢而光,老翁急中生智,以酒诱猴,猴醉,夺回草帽。影响甚广。
5、教化类。主要以《二十四孝》和劝学为主。其中《二十四孝》保存有明末清初版和民国初年版两套。劝学类主要有《名贤图》、《闺房教子》等20余幅。
6、实用类。主要是窗画、灯画和博古等。内容以戏曲人物、花鸟等居多,小幅。博古主要是印章、篆刻,多用于绅士书房装饰。同时,还有对联、冥币、纸牌、广告商标等。
7、祈福类。这类画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事物的理想和追求。多借四季花卉、各种水果表现,寓吉祥如意、四季平安等。
8、箱子底。就是春宫画。旧时用于青年女子结婚时的性启蒙教材,用后压于箱子底,或藏于房梁,用于避邪。
传承保护
随着时代的变迁,绛州木版年画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为社会遗忘,为了唤起人们对绛州木版年画重现江湖的信心,引起各级文化部们的重视,各级文化部们对绛州木版年画做了大量的工作,出版了《晋南木版年画资料》,1986年举办了“山西新绛民间艺术展览”,先后在重庆、太原、北京展出,民间剪纸、木版年画、皮影、面塑、印花包袱等民间工艺,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展示了新绛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
民间文化工作者和民间老艺人,积极引导培养青年木版年画作者。职业学校开办木版年画培训,文化工作者深入下去,组织辅导,使青年人热爱木版年画,担负起承上启下的责任,使绛州木版年画后继有人。
运城市民间文化工艺大师吴百锁、李华夫妻二人看到木版年画这一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不断破坏,十分心痛,下决心挽救这一文化瑰宝,坚持数十年收集、整理、保护老版、老画稿、老画卷,多次走访版画老艺人,学习版画制作技艺。在前多年不断收集、抢救古版、学习版画技艺的基础上,于2007年创建成立了绛州木版年画研制所(山西新绛二天门年画社),专门从事绛州木版年画的收集、保护、整理、研究、创作工作。共收藏各个时期的古版500余块、老画600余幅,最早的可以追溯到明代,其中有46版、画被录入《中国木版年画集成-绛州卷》一书中,收藏的最小的绛州木版年画比拇指还小,最大的《福禄寿三星》作品长宽近2米,为全国最大的木版年画。收藏的木版中有数十块绛州木版年画孤版珍品,代表性的有《关公读春秋》、《天官赐福》、《瓜蝶绵绵》等,都是明代的老版,对保护、传承、发展、弘扬绛州木版年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经过几年的迅速发展,二天门年画社的作品在传承传统木版年画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得到了各界专家、学者的认可,在山西乃至全国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2 14:39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