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理论
理论学术语
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是以批判的特点而著称,他的结构化理论代中最初萌芽于20世纪70年后期,是在与功能主义的抗衡中诞生的。它的发展与完善经历了很长的时间,1984年出版的《社会的结构》是该理论最成熟、最系统的著述。
理论目标
该理论通过对社会学理论传统的反思,树立了自己的理论目标,即超越传统理论的二元分裂的局面,确立自己的研究对象。他提出社会学所探求的社会结构,只有经过结构化过程才能得到说明。
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用行动者模型——分层模型展开对结构化的论述。所谓分层模型,就是将行动者理解为一系列的意识层面,这些意识层面主要分三个层次:凭借语言的话语意识、凭借理性的实践意识、以动机和认知为主的无意识。在吉登斯看来,结构并不决定行动,而是行动的意外结果。结构只是使行动结构化,行动展现了结构并再生了结构。由此可见,吉登斯对结构与行动二元对立的调和,不过是在两者间进行循环论证
双重性
结构化过程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社会结构规定着人们的社会活动;另一方面人们的社会活动也产生和再生出新的社会结构。
分析角度
吉登斯从行动和结构的交织角度对社会结构与社会互动的关系做了深入了解,即认为社会结构的构成是一个过程,这个社会化的过程具有行动和结构的二重性特征,社会系统的结构特征对于它们反复组织起来的实践来说,是后者的中介,亦是后者的结果。没有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社会互动,就不可能形成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同时,社会互动又促进着社会结构的改变,促进社会的发展,这种变化和发展是多方面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03 21:32
目录
概述
理论目标
双重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