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紫薇
千屈菜科紫薇属植物
绒毛紫薇(Lagerstroemia tomentosa C. Presl)千屈菜科紫薇属乔木,高20-30米,胸径达60-100厘米,树干基部膨大;树皮灰白色,近纤维状,稍裂,枝微具4 棱,多分枝,被草黄色绒毛。叶纸质至近革质,互生或近对生,矩圆状披针形、披针形或卵形,顶端渐尖,基部短尖、圆形至近心形,上面无毛或幼嫩时被草黄色星状绒毛,花药圆形;子房球形,密被黄色绒毛,蒴果矩圆形,顶端尖,花期5月,果期8-11月。
形态特征
乔木,高20-30米,胸径达60-100厘米,树干基部膨大;树皮灰白色,近纤维状,稍裂,枝微具4棱,多分枝,被草黄色绒毛。叶纸质至近革质,互生或近对生,矩圆状披针形、披针形或卵形,长8-15厘米,宽4-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短尖、圆形至近心形,上面无毛或幼嫩时被草黄色星状绒毛,侧脉9-11对,在近边缘处稍弯拱,网状脉在上面较明显,纤细;叶柄长4-8毫米,密被绒毛。
顶生圆锥花序长8-20厘米,宽8-10厘米,密被草黄色绒毛;花梗长2-4毫米,顶端有小苞片;花萼圆锥形,萼筒长4-5毫米,具12棱,密被绒毛,6裂,裂片三角形,长约4毫米,内面无毛;花瓣白色、淡紫色或紫色,卵形或近圆形,基部近心形,连爪长10-16毫米,宽约8毫米,爪长约5毫米;雄蕊约24-70,着生于萼筒近基部,其中6枚与萼片对生,长约9毫米,其余的较短,长约7毫米,花药圆形;子房球形,密被黄色绒毛,直径约2.5毫米,花柱长约1.5厘米。
蒴果矩圆形,长12毫米,顶端尖,通常纵裂为6瓣。花期5月,果期8-11月。
生长环境
喜温暖湿润,喜阳光而稍耐阴,有一定的抗寒能力和耐旱力。喜生于石灰性土壤和肥沃的沙壤中,在粘性土壤中也能生长,但速度缓慢,在低洼积水的地方容易烂根。萌蘖性强,生长缴慢,寿命长。
分布范围
生于海拔约600-1200米的混交林中。产云南西双版纳一带;分布于老挝、缅甸、泰国、越南。
主要价值
紫薇的观赏价值高,花条柔软,易繁殖,可根据需要攀扎成各种形状,是盆景、桩景的材料,抗污染力强,是一种适合大城市和工业区的绿化树种。紫薇在园林中栽植使用较为广泛,但多以灌木多分枝形式栽植,很少以独干式出现,紫薇无论是孤植或是丛植,或与其他树种配植均是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
繁殖方式
播种
播种适于大量繁殖。在10月份种子成熟时及时采收晾干,用小布袋装好放在通风干燥处保存。到翌年3月份,首先用0.2%高锰酸钾浸泡消毒24-48小时,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放入40-50℃温水中浸泡2-3天。播种前先将苗床整平,按20-25厘米宽的行距开好播种沟,沟深约3厘米,然后把种子均匀撒入,每隔3-4厘米撒l-2粒为好。播后注意遮荫、保湿。约50天左右苗可出齐,浇一次透水,并进行中耕、锄草,尤其要做好间苗工作,保证苗距10-15厘米。
扦插
春季扦插一般在4月下旬。冬剪时把头年生、开过花的粗壮枝条剪下,埋入湿土贮藏。翌年谷雨后将其挖出,剪成长16厘米左右的插穗,插入准备好的疏松沙质土中,苗距15-20厘米,深度为插条长度的2/3,浇水后盖约5厘米厚的细土。大约40天后即发芽。5月份开始为其遮荫。7月份进行锄草松土。10月份苗高50-60厘米时,浇一次腐熟液肥后过冬。翌年3月份,将苗的上部枝条剪去,留约30cm高的带根苗移植即可。
夏季扦插可于6月份进行。选取一年生木质化较好且无病虫害的壮枝,剪成长15厘米左右的插穗,只留上部二三片叶子,插入已消毒的苗床中,深度为10厘米左右,然后罩以薄膜和苇帘,用于保湿和遮荫。扦插后,每天喷1次水,使湿度保持在70%以上,45天后可生根。待插穗长出新芽后逐渐使其接受光照,两个月后开始施肥。
嫁接
利用山上的野生古树桩进行嫁接。在秋冬或春季,把山上野生的紫薇树桩植到地里,经过一年的培育,并在树干适当的部位留养好嫩枝,在第二年春季萌芽进行切接。
压条
紫薇压条繁殖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翌年2月。首先在整好的苗圃地上按行距40厘米开20-30厘米深的沟,沟内施2-3厘米厚的牛粪或马粪做底肥。结合冬春修剪,选品种优良、花大色艳、无病虫害的健康植株做母株,选取发育充实的一年生或二年生枝,要求径粗1-4厘米,长度不限,在清水中浸泡2小时后,顺沟斜埋,然后覆土踏实根部,上部顺沟压倒,覆土10-15厘米厚,并浇1次透水,用塑料薄膜严密覆盖增温保湿,上盖草苫2-4层防冻,遇晴朗天气白天可揭去草苫增温,傍晚重新盖上。
如此处理,一般3月中旬即可萌芽生长,4月即可见到有嫩芽露出地面,此时可重新做小拱棚用塑料薄膜覆盖,去掉草苫。若棚内气温超过30℃则通风降温。从3月中旬开始,每20天揭膜顺沟培土1次,共培3-4次,使苗基部形成10厘米高的垄,促使产生大量不定根。5月底去掉拱棚,根据苗出芽情况分段截开,每个萌芽即成独立的幼苗,此时应打顶促发侧枝,并追施农家肥,如稀薄饼肥水或尿素水1次,重新顺沟培土,促进生长。以后再追肥3-4次,若出现花蕾及时疏掉,一般当年即可成为冠形丰满、枝繁叶茂的植株,秋后选雨天将苗带土起垄,尽量避免损伤毛细根,将苗移到有阳光和水肥充足的地方栽植,成活后应控制水肥,增强其适应力。
栽培技术
栽植
春季或秋季落叶后栽植。地栽时应选在不易积水的地方。移植时最好带土团,减少根系损伤,以确保成活率。栽植不宜过深,古则影响植株正常生长。栽后覆土10厘米左右,并浇1次透水。郑州地区露地栽培观赏。也可进行盆栽,盆土选用腐叶土、园土、河沙混合的培养土,加入适量腐熟的厩肥或复合肥,要求盆土疏松、排水良好和肥沃。
光照与温度
生长适宜温度25℃左右。在北方寒冷的季节不利于其生长发育,可盆栽入室,室温保持5℃以上,并且要置于向阳处。生长期需要充足的阳光,阳光越充足,花越鲜艳,但在树荫下电能生长良好。
浇水与施肥
对肥水要求不严,栽植后浇1次透水,初冬或早春芽末萌动时在根部周围施入腐熟的人粪尿,然后浇2遍或3遍水,植株可生长旺盛。其他止常管理即可。盆景浇水为夏季晴天时1天1浇,冬季盆干时浇水,春秋可酌情浇水。每年春季换盆时在新换盆土中搀入骨粉,拌匀,浇透水,生长期每月浇1-2次稀薄肥水。冬季入室越冬。
整形修剪
紫薇花圆锥花序顶生,因此不能对1年生枝进行短剪。应对老枝干冬季进行修剪。剪去交叉枝、萌蘖枝、过密枝、病虫枝、干枯枝、徒长枝等影响植株形状及健壮生长的枝条。
盆景的修剪造型可于落叶后进行、根据植株基本形状剪去有碍盆景造型的枝条,使冬季枝干有观赏价值。春季快发芽时将枝条细剪,新枝长至10厘米左右时打顶,留4-6片叶,6月前摘心3次,使植株紧凑,花繁叶茂。
病虫防治
白粉病
危害症状: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并且嫩叶比老叶容易被侵染;该病也危害枝条、嫩梢、花芽及花蕾。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小粉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褪色斑块,花受侵染后,表面被覆白粉层,花穗畸形,失去观赏价值。受白粉病侵害的植株会变得矮小,嫩叶扭曲、畸形、枯萎,叶片不开展、变小,枝条畸形等,严重时整个植株都会死亡。
防治方法:加强施肥,注意排水以免湿度过大;减少侵染源,结合秋、冬季修剪,消除病枯枝并集中烧毁,生长季节注意及时摘除病芽、病叶和病梢;植株发病时可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几种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煤污病
危害症状:植株发病时,在叶片、枝梢上形成黑色小黑斑,后扩大连成片,严重时叶片上覆盖一层薄纸状黑色物,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抑制新梢的正常生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叶片变黄,提早落叶,花芽形成困难。
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及时修剪病枝和多余枝条,以利于通风、透光从而增强树势,减少发病;盆栽紫薇用药前可先采取摘除病叶或用清水冲洗叶面霉层的方法;生长期遭受煤污病侵害的植株,可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进行防治。喷药防治蚜虫、介壳虫等是减少发病的主要措施。适期喷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80%敌敌畏1500倍液。防治介壳虫还可用10-20倍松脂合剂、石油乳剂等。
褐斑病
危害症状:紫薇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上病斑呈圆形或近圆形,个别呈不规则形,紫褐色至灰褐色,边缘颜色较浅,不清晰,两面生有灰黑色小霉点,当叶面上出现数个病斑后。全叶很快变黄且提前落叶啊。气温高、湿度大及降雨频繁利于该病发生。
防治方法:对紫薇园或行道紫薇进行秋耕,将表层落叶翻入深层土中,以减少下年初侵染源。适时修剪,使其通风透光。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长斑蚜
紫薇长斑蚜,又名紫薇棘尾蚜,属同翅目、蚜总科、斑蚜科。
危害症状:紫薇长斑蚜以卵在芽腋、芽缝及枝权等处越冬。翌年春天当紫薇萌发的新梢抽长时,开始出现无翅胎生蚜,至6月以后虫口不断上升,并随着气温的增高而不断产生有翅蚜,有翅蚜会迁飞扩散危害。该虫对紫薇的危害年年都会发生,常常是嫩叶的背面布满害虫,危害后新梢扭曲,嫩叶卷缩,凹凸不平,影响花芽形成,并使花序缩短,甚至无花,同时还会诱发煤污病,传播病毒病。
防治方法:冬季结合修剪,清除病虫枝、瘦弱枝以及过密枝,可以起到消灭部分越冬卵的作用。家庭盆栽的还要尽可能做到枝干光洁,注意清除枝丫处翅裂的皮层,并集中烧毁,以减少越冬蚜卵。
药剂防治:可以喷洒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1500倍掖,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以及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等,同时可以起到兼治紫薇绒蚧等害虫的功效。
绒蚧
紫薇绒蚧属同翅目绒蚧科,危害紫薇、石榴等花木。
危害症状:以雌成虫和若虫在芽腋,叶片和枝条上吮吸汁液为害,常造成树势衰弱,生长不良;而且其分泌的大量蜜露会诱发严重的煤污病,会导致叶片、小枝呈黑色,失去观赏价值,是危害紫薇的主要虫害之一。该虫发生代数因地区而异,一年发生2-4代,以卵或若虫越冬,绒蚧越冬虫态有受精雌虫、2龄若虫或卵等,各地不尽相同;通常是在枝干的裂缝内越冬。每年的6月上旬至7月中旬以及8中下旬至9月份为若虫孵化盛期,绒蚧在温暖高湿环境下繁殖快,干热对它的发育不利。
防治方法:加强检疫,防止病原流人,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虫能力,保持通风、透光,避免植株密度过大,结合冬季、早春修剪将虫枝集中烧毁。虫口数量小时,可进行人工刮除。
药剂防治。冬季喷施10-15倍的松脂合剂或40-50倍的机油乳剂1-3次,消灭越冬代雌虫;发芽前,喷施3-5度石硫合剂或3-5%柴油乳剂消灭越冬代若虫;若虫是防治关键,首先对出土的初孵若虫,早春在树根周围土面喷撒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抓住孵化盛期介壳尚未增厚,药剂容易渗透的关键时期,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选用40%氧化乐果乳剂,80%敌敌畏乳剂,50%辛硫磷乳油,25%亚胺硫磷乳剂1000-1500涪液均匀喷撒。
角斑病
危害症状:角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斑呈多角形,黄褐色至深红褐色,后期着生黑褐色小霉点。严重时叶片上布满病斑,常连接成片,导致叶片枯死脱落。
发病规律: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尾孢菌、粗尾孢菌两种。一般在7至9月发生此病。多从下部叶片先感病,逐渐向上蔓延扩展。植株生长不良,多雨季节发病重,病原在病叶及残体上越冬。
防治措施:
⑴秋季清除病落叶,集中烧毁,减少侵染源。
⑵展叶后开始喷药,可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至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至1000倍液,或80%代森锌锌500倍。10天喷1次,连喷3至4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资料
绒毛紫薇.中国植物志.
绒毛紫薇.中国自然标本馆.
绒毛紫薇.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1 23:29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