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柏
柏科扁柏属植物
绒柏是柏科扁柏属灌木或小乔木植物。绒柏树冠紧密,侧枝斜展。幼树圆球形,树皮褐色,粗糙,纵裂,小枝羽状;叶条状刺形,针叶细,柔软,不扎手,表面鲜绿色,背面有两条白色的气孔线。其叶线形、柔软、白色,似绒毛,故称“绒柏”。
形态特征
柏科扁柏属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大枝斜展,枝叶浓密;叶条状刺形,柔软,长6-8毫米,先端尖,小枝下面之叶的中脉两侧有白粉带。树皮红褐色,裂成薄皮脱落;树冠尖塔形,紧密,侧枝斜展;生鳞叶小枝条扁平,排成一平面。鳞叶先端锐尖,侧面之叶较中间之叶稍长,小枝上面中央之叶深绿色,下面之叶有明显的白粉。球果圆球形,径约6毫米,熟时暗褐色;种鳞5-6对,顶部中央稍凹,有凸起的小尖头,发育的种鳞各有1-2粒种子;种子三角状卵圆形,有棱脊,两侧有宽翅,径约2-3毫米。幼树圆球形,树皮褐色,粗糙,纵裂,小枝羽状;叶条状刺形,针叶细,柔软,不扎手,表面鲜绿色,背面有两条白色的气孔线。其叶线形、柔软、白色,似绒毛,故称“绒柏”。
分布范围
绒柏原种产于日本,在中国南京、杭州、庐山等地也有栽培。
生长习性
绒柏为喜旋光性树种,亦耐阴。喜温凉湿润气候,喜湿润土壤,不喜干燥土地。
繁殖方法
绒柏可以用扦插或嫁接繁殖。
组培材料:选四年生盆栽的一年生茎段。
培养条件:所用培养基及激素为:
MS+6-BA0.2毫克/升。+NAA0.5毫克/升+2,4-D0.75毫克/升+尿素60毫克/升;
MS+6-BA3.5毫克/升+NAA0.3毫克/升+2,4-D0.8毫克/升;
MS+6-BA3.5毫克/升+IBA0.5毫克/升+NAA0.5毫克/升+尿素80毫克/升;
MS+6-BA2毫克/升+NAA0.05毫克/升+IBA0.05毫克/升+LH50毫克/升+VC5毫克/升;
MS+6-BA3毫克/升+NAA0.2毫克/升+LH80毫克/升+VC40毫克/升+AC1.5克/升;
MS+6-BA0.2毫克/升+NAA0.2毫克/升+IBA0.1毫克/升;
MS+6-BA0.5毫克/升+NAAI+IBA0.1毫克/升;
MS+KT0.3毫克/升+IBA0.2毫克/升+2,4-D1.8毫克/升。
培养基中蔗糖⑴为3.5%,⑵、⑻为4%,⑸为2.5%,其余均为3%;琼脂0.7%;pH5.7。培养温度为24℃-28℃;光照时间14小时/天,光强在起始和继代培养时为20-32纳摩尔/平方米秒,生根培养时为40纳摩尔/平方米秒。
诱导培养:3月中旬,采取绒柏树冠中上部茎段,用水洗净,切成3-5厘米长的茎段,用70%酒精浸泡15秒,0.05%的氯化汞消毒7分钟,无菌水冲洗4次。切去少许外植体切口,然后切成0.6-1.0厘米长,接种于培养基⑴-⑸上,每瓶接种4-6个外植体。7-10天后,外植体萌动生长;经20天,培养基⑴上的外植体基部产生少许愈伤组织,每个外植体有3-5个丛生芽分化,培养基⑵、⑶上的正常生长,产生愈伤组织;培养基⑷、⑸上的则有针叶变态现象,基部产生棕褐色愈伤组织。
增殖壮苗培养:培养基⑴上的丛生芽和培养基⑵、⑶不定芽转接于培养基⑹上,正常伸长生长,基部很少产生愈伤组织,约30天后,直接生根培养。培养基⑷、⑸上的虽有针叶变态现象,但分化频率高、效果好,可作为增殖培养。其中培养基⑸的效果最好,颜色嫩绿,45天后,平均高为4.3厘米。4.3分化培养绒柏分化培养特征是有针叶变态现象,先为苞片状,后膨大为菜花状,至此试管苗不再伸长。培养基⑷、⑺上有此现象可重新转接于培养基⑸上,25天后,转接于培养基⑹上进行恢复培养,再转接于生根培养。
生根培养:将不定芽剪成1.5-2.0厘米的茎段,转接于培养基⑻上。12天后,明显伸长,基部有不定根突出;20天后有根长出;约40天,明显形成白色粗壮根,根长2-4厘米,生根率为85%左右。
栽培技术
绒柏嫩茎生根后,开瓶炼苗,洗净根部琼脂,用100毫克/升的多菌灵溶液浸蘸一下根部,然后移栽于灭菌后的蛭石、砂土(1:2)的基质中,适当遮荫,约20天后再移植于砂土中,成活率可达90%以上。
主要价值
绒柏树姿及枝叶柔和美观,为名贵的常绿观赏树、风景树,可在庭院中孤植、丛植或作绿篱用,亦可造型作盆景。
参考资料
绒柏.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23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