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大部分企业都经过两次跳跃性的转变:第一次是由产品生产到商品生产的转变,第二次是由单一
商品生产型向
资产经营型的转变。人们把如火如荼、方兴未艾的部分资产经营型企业向资本运营型
企业的转变,称之为第三次跳跃,而且这是最惊险的一跳。
而资本运作型企业是利用自身所有的存量资本,通过公司改造、兼并收购、股权重组等一系列方式进行有效运营,使之变为易于流通、易于流动、易于交换的活化资本的企业,资本运作型企业谋求在风险与盈利之间的特定平衡,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
资产经营是基础;产品经营、品牌经营是根本。资本运营是资产经营发展、扩张的活化过程,而不是目的。资本运营带来业务范围的扩张,带来融资渠道的扩张,其落脚点是资产经营的扩张。二者相互服务,共同发展,达到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竞争活力、形成企业品牌优势、构建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没有资本运营,资产经营的路会越走越窄;离开资产经营,资本运营是无源之水。
规模能带来效益,也会带来负增长;经营多元化能回避风险,也会弱化企业的经营主业。盲目的经营扩张,反而会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经营规模的扩大一定要以提高经营效益为目的。
资本运营从学术上讲是一门交叉性的边缘学科,它集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法律学、社会行为学等多门学科于一体。实践者不但要懂得资产经营的专门知识,还要掌握资本运营的运作技巧和实践真知。例如,房地产企业的经营者就要把开发竣工的时间、开发产品的类型等,同公司的年终业绩、
会计核算制度、融资需要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因此企业应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加强学习,搞好“复合型”人才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