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失衡
经济学术语
经济失衡是一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经济学术语,可分为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一般多用一国的各项经济增长指标,储蓄和负债,以及外汇储备、国际贸易收支等作为经济失衡的判断标准。2011年2月19日G20财长会议确定了经济失衡的内部指标和外部指标。按照指标分析,中国经济处于经济结构失衡的状态。
界定方法
确定经济失衡的内部指标为赤字与债务和私人存款;外部失衡指标为流动资本交易平衡总量,实际有效汇率。这是2011年2月19日,G20财长会议确定全球经济失衡指标。关于经济失衡的界定,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存在着广泛的分歧。在此之前,G20与会成员国相关官员将经常账户余额、对外汇率施加影响、外汇储备数额和私人存款作为评估标准。由于标准不够全面,经各方反复讨论最终达成妥协,确定了失衡指标,并没有将最具争议的外汇储备列入评定失衡的指标。
失衡程度判断
一、产业结构失衡程度的判断标准
二、基于产业间比例关系协调性的判断
三、基于产业内部比例关系协调性的判断
四、基于产业结构运行效率的判断
形成机制
一、经济结构失衡的内在逻辑
二、投资消费结构失衡的形成机制
三、产业结构失衡的形成机制
四、金融结构失衡的形成机制
五、区域经济结构失衡的形成机制
六、国际收支结构失衡的形成机制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21 13:32
目录
概述
界定方法
失衡程度判断
形成机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