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伦理
经济学术语
经济伦理是指经济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经济运行和活动中的价值目标、伦理关系、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是经济行为主体及经济政策、法规决策等的价值导向和价值标准。一般说来,它包括宏观制度、中观组织和微观个人三个层面。宏观制度层面主要研究企业必须在其中活动的社会经济制度环境方面的伦理问题。大体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对社会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的道德评价,如经济结构的合理性及其市场经济本身的道德属性等问题;其二,关于社会经济政策、经济法规、国家经济职能等方面的伦理问题,如国家宏观调控的正当性问题,经济自理的合理限度问题,政策、法规等制度的正义性等问题。中观组织层面主要研究企业、厂商以及各种贸易联盟、消费者组织、行业联合会等中介组织间的关系及中介组织与社会、国家的权利与义务及其企业内部管理中的道德问题:如企业间竞争中的道德问题,企业法人的社会责任问题,企业与国家的伦理关系问题,供货商与厂商之间、厂商与代理商之间、供货商与经销商之间的道德要求等方面的问题微观个人层面主要研究涉及个人利益关系和道德价值取向方面的问题,如在企业中,股东、投资者、职业经理、职员、消费者等利益关系中的伦理问题,职工的敬业精神问题,社会成员的消费道德问题等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伦理往往通过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等外在形式体现,或者说经济政策、法律、法规中蕴涵着经济伦理要求。
理论介绍
伦理经济是伦理学和经济学的理论综合。
构建讨论
在经济伦理领域中人们曾经就如下课题进行过争论:经济主体如何理解赢利欲望与道德要求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冲突?曾经有人认为,经济行为原则上不受伦理的影响,赢利欲望是一回事,道德要求是另一回事。
谈经济伦理对于企业家来说无疑是一种苛求。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本身的成熟与发展,随着人们对市场经济本质的认识的逐步深化,大多数人已经感受到:企业家不能满足于充当只知赚钱的经济动物,作为人他应当拥有一种对道德境界的向往与追求;退一步说,良好的道德形象从长远来看对于企业而言实际上肯定也是一种宝贵的战略投资。
因而从本质上讲,赢利欲望与道德要求是和谐一致的。
然而市场经济是竞争激烈的经济,在这一前提条件下仅仅指望经济主体的自我道德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在企业家遭遇到由于宏观制度的缺陷所造成的伦理冲突、道德悖论之时,重要的就不在于企业家个人的抉择,而在于能否建立一种符合伦理要求的游戏规则。游戏规则是指经济主体活动的外围条件,它为经济主体规定行为方式,指导他可以做什么,不可做什么;它规定竞争者们的起跑线。道德要求正是在这里体现的。在市场经济的结构中,个体的行为不能说是善还是恶,而只能说是适应还是不适应市场。若某种经济行为被证明是不道德的,因为市场逼迫经济主体这样做,那就不是企业家的问题,而是游戏规则的问题。所以在经济活动中,不能仅仅强调个人的正当的行为,而是还更应强调正当的结构。
道德应不再是作为对个体行为的评判标准,而应被视为在一个对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有约束力的外围条件中起作用的重要因素。
每个经济主体的道德义务就在于积极参与经济制度与规则的改革。
这就是21世纪伦理学界经常讨论的所谓结构伦理或制度伦理。
企业行为
除了宏观制度层面的伦理问题之外,经济伦理也体现中观层面的企业行为内部。企业遇到伦理问题,如何解决呢?那就是要通过所有当事人都参与的对话交谈来解决。企业应有这样一种道德敏感性:任何一种经济行为,在其后果有可能影响其他人的情况下,原则上就必须放弃。如果不放弃,就必须通过和平的对话和交谈,在理性论证与自愿的条件下,形成一个包括企业与被企业行为所影响的人在内的所有当事者都能接受的共识,保证利益的共享和后果的共同承担。这样一来,对话作为一种操作程序构成了企业伦理的核心。相应于所谓制度伦理或结构伦理之说,我们也可以称这种意义上的企业伦理为程序伦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3 21:20
目录
概述
理论介绍
构建讨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