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是2015年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孙麾、丰子义。
内容简介
本书为第十三届马哲论坛论文集。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进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学术界的重大任务和历史使命。2013年10月26-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北京大学哲学系承办的第十三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在北京召开。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经典与当代”的主题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5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80余位学者主要讨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反思与方法论检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重要文本、人物和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国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等议题。
书籍目录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反思与方法论检讨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研究的双重视角
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书写中的三个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史与外史的书写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出场语境和理论形态
关于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的几个方法论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重要文本、人物和思想研究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全新展示
切莫把马克思所批判的观点当作马克思的思想引证——有关“与人分离的自然界也是无”的读解
切莫再把黑格尔的思想当作马克思的思想引证——对《哲学的贫困》中一段话的解读
从两个文献看恩格斯晚年究竟有没有放弃共产主义世界观
马克思对古典自由主义的批判及其思想史效应
再论“犹太人问题”——重提马克思早期思想演变中的一桩“公案”
完整理解马克思的人的解放理论——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再解读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思想何以被误读和低估
论《哲学的贫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的价值与地位
物的依赖关系与市民社会的经济学一哲学批判——新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研究
马克思《危机笔记(1857—1858)》的编辑、研究现状及意义
基于思想史分析视野的《资本论》的哲学性质
《资本论》的哲学史意义
作为主体的劳动时间——《资本论》及其手稿时间观的存在论阐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
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价值和伟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形成和发展概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扬弃和复兴形而上学的两大传统
马克思哲学中两种逻辑间的张力及一种可能的解决方式
重新反思“哲学基本问题”——哲学观念变革的重大课题之一
重思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
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两种“历史”概念与意蕴
重估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独特贡献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理论的一般方法论意义
从黑格尔到《资本论》:现代性矛盾的调和与超越
苏格兰启蒙运动与青年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
超越资本与空间生产的历史限度
国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何为“现实”:马克思与尼采的启示
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在思维方式上的变革
在发展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英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启示
统一性哲学的断裂与革命理论的合法性论证——马克思及其后继者的哲学贡献
第十三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学术总结
作者简介
孙麾,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马克思主义部主任。1957年生,哲学博士。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8月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工作,1999年评为编审,曾任《未定稿》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主编。兼任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